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可塘镇罗山村在深圳市龙岗区的帮扶下,通过产业扶贫、精准帮扶等一系列措施,在2019年底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罗山村是可塘镇最西端的一个行政村,下辖有楼雅、郭厝寨、庄厝乡三个自然村,总人口2526人,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村民生活主要靠种植水稻、蔬菜等。全村贫困户59户,218人。经过三年多的帮扶,罗山村在2019年底实现了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户 郭木中:感到温暖,心情很好,感谢国家扶贫。
郭木中是罗山村的贫困户,过去以打散工维持家计。谈起这些年的变化,他说做梦都不敢想能有今天幸福的生活。
脱贫户 郭木中:以前在海城住,要找500块钱交房租都没办法。开摩托车去给别人送货,送了两年就回来开手扶车,做了六七年深圳就过来开始扶贫,头一次补贴种子费用到年尾补了七千八百块钱,上一年就补两千八,每一年有种子、肥料。(有挂驻单位的帮扶后耕田面积也扩大了,现在有多少亩?)耕73亩,非常好,非常感谢扶贫单位。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办事处派驻罗山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邱敏聪:他原来在打散工,收入不稳定,家庭又有两个小孩在读书,劳动力只有他一个,在他家里有地的情况下,我们建议他回来务农,他回来务农第一可以照顾家庭,第二可以提高他的收入,我们通过种子、化肥、春耕补贴的发放,可以帮他减轻务农的成本。
在扶贫组的帮助下,郭木中认真地干起了农业种植。短短几年时间他从到处打散工的“打工仔”变成拥有73亩农作物的“种植大户”。
农村的根本是农业,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脱贫致富,培育主导产业,进行产业扶贫是关键。扶贫组决定把补齐产业扶贫短板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关键和重点,坚持以激活“造血”机能、强化内生动力为目标,立足本地产业优势,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运行模式。贫困户可以通过土地、资金入股及在基地务工等形式获得收益,形成了贫困户、致富能人、合作社和其它农户共同长期受益的产业扶贫格局。
泰霖种养合作社负责人 郭炳霖:我们通过流转土地,帮一些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比如整田、播种,提供销售服务,贫困户种了菜、水稻,我们进行收购,进行销售。
郭炳霖向记者介绍,合作社不仅有针对性地在基地为贫困户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还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入户调查了解,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为贫困户制定个性化增收发展方案,引导贫困家庭发展合适的种植产业,提供免费的生产资料,拓宽销售渠道,使贫困家庭脱贫增收。
同时,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防止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返贫、致贫问题,扶贫组借助泰霖种养合作社的平台,设立了罗山村防止返贫基金。同时,将龙岗区专项产业扶持资金200万元入股海龙投资大厦,每年5%的分红作为村集体收入,由村委用于村内各项民生项目。
脱贫户 郭木中:现在除了耕田补贴之外的分红,一年拿到手三千多块钱。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办事处派驻罗山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邱敏聪:我们将防止返贫的基金入股到泰霖种养合作社,每年是按固定百分之七的分红给到村集体这边,这笔钱是专门用于我们罗山村已经脱贫的贫困户防止返贫的基金,在以后遇到了生活困难,有可能重新返贫的情况下,我们将会动用这笔防止返贫基金来对他们进行救助。
脱贫攻坚点燃希望。依靠教育扶贫,因贫辍学家庭的子弟获得奖学补助;依靠产业扶贫,许多农民走出了困境,种养户可以把扶贫产品卖到远方的市场……脱贫攻坚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扇“机会”之窗。
罗山村党总支部书记 郭志坚:通过龙岗这4年来的帮扶,使我们罗山村改观很大,在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办事处派驻罗山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邱敏聪:能为罗山的老百姓干点实事干点好事,也是我们的荣幸,现在来到这里,看到他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已经达到脱贫的标准,而且往后的日子我相信也会过得更加好。
在所有推动梦想实现的力量当中,勤劳奋斗最为关键。未来的路还很长,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现代化建设……经历了脱贫攻坚精神洗礼的罗山人,必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