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前往海丰梅陇农场,但见通往梅陇农场的路上,车辆来回奔跑。农场里,人们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熙熙而来、嚷嚷而往。人们在闹春中享受着生活的惬意。
海丰梅陇农场滨海围垦起来的土地,平坦坦,连成片,一望无际。这里土地辽阔,土壤肥沃。土地面积220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近700公顷。它有过辉煌的时代。多年的沉寂皆因体制改革的阵痛使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老农垦”可是响铛铛的“国字框”。农业学大寨时期,似乎发展到了巅峰,履带式拖拉机可在场部列成方阵,俨然是战天斗地的“铁甲军营”。体制改革以来,该场在地方党政和省农垦局的领导下,已逐步走出了“阵痛期”。近几年来,面对火热的市场经济,该农场以经济转型、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去年全场实现生产总值30466万元,比增8%。
该场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同时发展“对虾”等水产品养殖。并以发展有机农业项目为抓手,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去年初与深圳生巴达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积极组织有机稻转化生产技术试验和推进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并取得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管理学院的技术支持,解决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目前试验项目进展顺利,去年7月下旬试验基地顺利通过了中鉴认证审核组的现场审核;8月下旬试验产品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书”,预计今年底可取得“有机产品认证书”。去年晚造收割后核实,近100亩试验面积平均亩产为506斤,产品由广垦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收购,收购价格为每斤3元,通过加工包装后,市场销售价格约为每斤10元,试验达到预期效果。2015年将进一步适度推广,计划种植面积为600亩以上。
该农场还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水产养殖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步完善了养殖区的生产条件,大力倡导、推广“池底管道增氧高产”“鱼虾混养”等水产健康养殖方式和技术革新试验,提高养殖户利用先进科技增产增收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总体经济效益。据统计,截至去年底,该农场已全面完成了船路片、渡头片、河浦片和东关片区变压器的改造和安装工作。全场5100亩多精养面积普遍取得高产,每亩年纯利润达5000至10000元。
“老农垦”焕发青春——海丰梅陇农场发展侧记
作者:曾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