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罗畲族村在各级党政和民族宗教部门的大力支持帮扶下,致力增加群众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医疗水平,强化畲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全村呈现出生活富裕,民风纯朴,环境优美,文明向上的喜人景象,2014年9月,该村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并予以挂牌。
群众生活水平跨新步
红罗畲族村是海丰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世居于海丰鹅埠镇约7公里的罗裙山南麓,该村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番薯、山芋、豆类等农作物以满足生活粮食需要,而经济作物则以荔枝、龙眼、香蕉、橙、竹等。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县民族宗教部门大力协助畲族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主要有糯米酒、蜂蜜、特色水果等产品,通过举办“畲族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和利用接待客人等形式,推介畲族特色农产品,为畲族群众增加收入拓展了一条新渠道。该村群众还创办了1家园林绿化公司,15个种、场养殖,特色农业有所发展。另外,县民族宗教部门通过招商,引进客户资源,协助畲民自办了一个制鞋厂,解决了本村富余的劳动力,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在党和政府富民政策的促进下,勤劳的畲族村民靠劳动致富,人均收入逐年增加,201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为10460元。
基础设施大提升
各级党政致力加大对红罗畲族村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新的红罗民族村寨,建成民居4幢,每户面积8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建成了文化科技楼、民俗馆、村牌坊门楼、公共厕所、篮球场等一批设施;修建水泥公路连接广汕公路国道,村道、巷道全部实现水泥路面,安装了路灯,并对全村进行合理的绿化;全村的通讯、自来水、电视网络、避雷系统等设施全部完成配套。
教育医疗大改善
教育方面,适龄儿童入学率长期来保持100%,早在90年代时就出台有关民族村民儿童实施义务教育,村民长期享受着党和国家的优惠民族政策,全面完善普及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免收学费,初中、高中阶段由县民宗局、财政、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给予经济资助,畲族学生的教育得到了保障。在公共文化方面,红罗民族村于2008年建设了一座二层共214平方米的村文化科技室,配有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保护和农业科技等图书。医疗方面,目前畲族村已实现全民购买医疗保险,配备了村级医务室。
民族文化有创新
畲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语言、传说、歌谣,舞蹈等,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省、市、县各级民族宗教部门以及一些学者等社会人士的重视,该村成立了“红罗畲族文化研究会”,研究会对畲族民歌,民间故事、革命斗争等历史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出版了《畲语海丰方言基本词汇集》、《红罗畲族风情》和《海丰县红罗畲族村特色村寨影像资料》等刊物,使畲族文化遗产古为今用,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同时举办畲族文化交流活动,繁荣畲族文化。该村成立了舞蹈队、运动队、舞狮队,多次举办畲语朗诵比赛、畲族服饰创作比赛,举办一家一菜、一人一歌等活动。每年举办“三月三”文化节,同全省的畲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同胞代表,社会各界友人代表,文化界代表欢聚一堂,共赏畲族文化,同享节日之乐。
该村邀请广州、深圳、河源、惠州、汕尾等市的省级书法家、摄影家们在本村联合举办书画展,摄影比赛,摄影展等活动,多次到省内各畲族村交流畲族文化,学习取经,并建成了民俗馆,展示畲族的历史和节日礼仪,不断加强海丰畲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