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尾库 > 海丰县库 > 新闻报道

守护兰台三十载

—— 小记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黄大毅

2021-06-25 16:48:28 来源:海丰县融媒体中心
2019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黄大毅等43人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爱岗敬业  创新档案管理

结合全县档案工作实际,黄大毅主导海丰县档案局自行开发档案目录管理软件发并在全县推广应用,编印《档案目录管理软件使用说明》。档案软件及“使用说明”无偿提供全县各镇各机关使用。这一做法入选广东省档案局《创新思维—广东省档案管理与服务优秀案例选编》。

活用民生档案  排解群众难题

黄大毅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从完善社会管理的层面考虑,主导县档案局开展民生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收集整理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干部职工介绍信存根、大中专毕业生报到证、招工审批名册、县知青办下乡知青花名册、下乡知青审批表、县路线教育工作队队员名册等各种人事档案材料,并逐步进行整理、目录数字化。共整理这类民生档案120000多件,涉及人员55000多人。作为县档案局为此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为以后随时为在职干部、职工、下岗职工、退休职工、下乡知青等相关人员解决困难和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做法,得到广东省档案局的肯定。2014年,广东省档案工作会议印发海丰县档案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档案工作》材料作为会议交流材料。

2010年6月2日,汕头市76岁的许乙娥(又名许玉娥)老人前来海丰县档案馆查找本人档案。黄大毅同志安顿好许乙娥老人的食宿。下午上班后开始查找档案,并根据许乙娥老人提供其在海丰县皮革厂、草席厂工作过的信息,与海城镇、县二轻公司联系,请求协助查找许乙娥档案材料。第二天上午,在县二轻公司找到许乙娥个人档案。许乙娥老人得知消息,破涕为笑。许乙娥老人办理了有关手续,取得档案,带回汕头。后来,社保问题也得到解决。

挖掘档案信息资源  服务文化建设
黄大毅主导开展馆藏的海陆丰正字戏传承手抄提纲本研究工作。2015年以来,按照广东省档案局档案科研计划,先后开展海陆丰正字戏传承手抄提纲本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西游记、隋唐传部分的研究工作,对海陆丰正字戏传承手抄提纲本中一些因海陆丰方言、谐音、俗语或习惯口语等造成的错别字疑难字、生冷字、异体字进行注解,先后编研出版了海陆丰正字戏传承手抄提纲本研究系列书,对于宣传海陆丰地方特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档案部门应有的作用。做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2016年12月,经广东省档案局组织的初选、二选及专家组评审等多个环节认定,馆藏的“海陆丰正字戏传承手抄提纲本”入选首批广东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搜集红色史料  传承红色基因

黄大毅积极征集红色史料。2018年,征集古大存儿子古延贤收藏拍摄于1957年11月海丰照片电子档65张,有红宫、红场照片,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照片;征集海陆丰作家石帆作品《彭湃的传说》《夜走金鸡岭》《夫妻山下》《虎头鲨落网记》《杨望的故事》原著或电子档;征集吕自谋作品《自传体回忆录》,等等。做好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经过普查登记,多件档案入选。2017年1—8月份,馆藏的“海丰县农民协会”徽章在广州参加“南粤珍藏—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
2017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图书馆副馆长王敏率领的调研小组前来海丰县档案馆,开展海陆丰苏维埃建立的调研,黄大毅同志为调研组介绍1957年11月纪念海陆丰苏维埃三十周年活动情况,海丰县档案馆为调研小组提供《纪念海陆丰苏维埃三十周年专刊(1927-1957)》电子版及相关信息。

丹心一片为民  倾力扶贫济困

黄大毅在第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中,指导帮助挂驻村黄羌林场十字岗村创办养牛场、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受到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表彰。
在扶贫工作中,把贫困户的忧欢冷暖放在心上。2019年4月26日,黄大毅因工作单位变动,对接新的贫困户——梅陇镇石安村黄赛其户。在对接中,了解到该户一名成员彭竹英,因以前户口迁移证件丢失, 20多年没有户口、身份证,因而没法进行信息录入,也享受不到扶贫政策。黄大毅便抓紧与当地政府、公安部门和湖北省赤壁市茶庵岭镇相关方面联系,寻找解决办法。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彭竹英的户口、身份证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作者:曾国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