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意阵阵,但位于海丰县黄羌镇石山村的兰花种植基地仍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一朵朵紫色蝴蝶兰开得十分娇艳,村民们穿梭在温室大棚忙着将花朵插好、打包、装车,满心欢喜地将它们运往各地的迎春花市。
去年以来,海丰县黄羌镇坚持实施“党建+脱贫攻坚”战略,大力打造兰花种植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做好扶贫“花样文章”,发展乡村美丽经济,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致富奔小康。
党建引领,绽放“扶贫之花”
兰花种植基地是黄羌镇扶贫产业重点项目之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该镇党委立足于石山村得天独厚的“花样资源”,将其融入黄羌“一心两轴三区”的总体规划,结合石山“红色堡垒村”革命遗址群,明确将石山打造为以红色产业为基础、以兰花产业为特色,“一产”“三产”融合,“二产”协同推进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精品旅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将其列入2019年扶贫“书记项目”。
此外,黄羌镇还采取“政府+党支部+基地+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将党支部建在兰花种植扶贫基地,选派镇领导班子成员挂驻石山村,选派农业致富带头人担任村支书,选派能干事、肯干事的驻村干部入村帮扶,聚拢村“两委”干部串门入户给村民算好经济账、讲好政策,争取村民的理解、支持、参与兰花种植,构建“党委推动+干部带动+党群互动”的扶贫格局,激发村民种植积极性。
造血扶贫,培育“产业之花”
为增强产业“造血”功能,兰花种植扶贫基地由村支部牵头打造,在东江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队部旧址周边流转土地200余亩,将产业扶贫资金集中入股种植基地,引进金聚农种养专业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学习种植技术并享受分红,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三变”改革,打造“一村一品”。
如今,兰花种植扶贫基地花香四溢,一盆盆整齐摆放的兰花姿态素雅、飘逸婀娜,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为黄羌镇的红色生态旅游再添一张靓丽名片。
融合发展,打造“花样经济”
据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黄羌镇将充分发挥兰花种植扶贫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进一步打造格桑花种植扶贫基地、油菜花种植扶贫基地,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村增收致富,推动兰花产业与红色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按照黄羌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小镇战略规划,完善海丰县东江纵队纪念馆、赵自选纪念亭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环镇红色运动绿道等旅游配套设施,形成旅游精品路线,力促将省审定的41处革命遗址串珠成链,提供“革命遗址瞻仰+花卉观赏”“爱国主义教育+农作采摘亲子体验”的多元化旅游服务项目,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擦亮“生态福地、红韵家园、魅力黄羌”主题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