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9日出征,我市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在武汉奋战了一个多月。他们有的在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有的转战在方舱医院和武汉金银潭医院之间,用行动诠释医者仁爱,用担当展现价值。回到家乡后,队员们跟记者谈起这段难忘的时光。
市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陆河县人民医院检验师杨坚明:无怨无悔 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我被分配到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检验组,主要负责方舱病人的血液标本转运、血常规检测等。我们这个检验组由来自上海、宁夏、新疆等很多个地方的医生组成,虽然是第一次共事,但是大家团结积极,就像多年老同事一样,配合默契,相互帮助,一条心投身于方舱医院的各项检验工作中。
如果说难忘的事,就是优化检验工作流程制度的过程。因为方舱医院是临时搭建的,很多制度不完善。比如,刚开始时标本采集管上的病人信息不齐全。为此,我们依次找到护士、片区护士长、总护士长、负责培训护士的护士长,最后再落实到护士,要求护士给患者采血时,必须要在采集管上标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舱号、住院号五个信息。再比如,起初的标本转运处位置设置不合理,确诊病人做CT检查时来回都要经过标本转运处,这对我们来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接触病人需要三级防护,但我们只采取了二级防护,经常出现我们看到病人只能暂停手头工作的情况。经过多次沟通,转运处终于搬到远离病人的地方。此外,我们还要手工录入病人的基本信息,戴着容易起雾的护目镜和面屏,对着一条条信息进行核对,有时一天录下来,感觉整个脖子都不是自己的了。但大家都是无怨无悔的,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市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检验师李霞:挑战和温暖是工作的“主旋律”
我和队员杨坚明、邱义城同志都在检验组,基本上都是一起上班的。方舱医院从无到有,工作对接不断磨合,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刚开始转运标本时,流程上存在一些交接不顺畅的问题。我第一天上转运班,到方舱医院患者出院区进行标本交接。十点半我就到了交接处,因为各种原因,半小时过后还不见护士出来,就让旁边的保安帮我打电话,但舱内迟迟没有给保安回电话。迫于无奈,我只能走到出院区外面的马路边上拿出手机打电话给护士长,最后才陆续有标本被送出来。还有一次,我的另一个同事去转运,本来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交接,但是他等了一个多小时,当时天下着雨,天气特别冷,由于穿着隔离服而无法穿外套,最后感冒了。后来我们经过与方舱医院护士长、领导等沟通反映,很快达成共识,并完善了交接流程。
我觉得,在武汉,只要出了房门口外面,无论是遇到打扫卫生的阿姨,还是在酒店大门口帮我们消毒的大哥等,他们都非常有礼貌。比如司机大哥,即使原本还蹲在路边吃饭,一看到我们来了,他们马上就站起来跟我们打招呼问好。检验工作要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检验科开展,原本公交车只到方舱医院,而方舱医院到金银潭医院还要继续走十多分钟。听到我们要去金银潭医院上班,公交车司机说要直接送我们到金银潭医院,不想让我们走路。听了这句话,我们都很感动。后来,他真的就直接把我们送到金银潭医院了。我深刻感受到 ,虽然我们都是平凡人,但平凡的个体团结起来就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市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护士曾淑静:收获的感谢让我体会到工作价值
在方舱里,我们不仅收获了很多感谢,也收获了友谊。2月20日,上A1班的我在凌晨4点50分就准备好去上治疗班,工作内容是遵医嘱发放中、西药,扫码上传病人情况等。7点30分,早餐才送来,有很多患者已经迫不及待想吃早餐了。我与搭档主动去帮忙派饭,加快了派发速度。患者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谢暖暖地沁入我们的心里。方舱医院B区总共有200多位患者,基本都需要给他们发放中药,我和我的搭档推着一车的中药逐一派发,嘱托服药注意事项,扫码上传病人情况以便医生查看。期间,有患者提出喝中药后会有腹泻、恶心、反胃等症状。我的搭档是中医院的护士,他很耐心地给患者指导穴位按摩的做法,过后,有患者反馈效果很好。
2月28日是C厅B区护理第二组的最后一个夜班,因为第二天就要合并AC厅了,这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当晚巡查时,B区到处可见空床位,我们都很高兴。大概凌晨3点,还有两位阿姨在舱内走动。我和护士伙伴连忙上前询问,原来其中一位外地的阿姨想尽快出院,恢复工作,因为家里还等着她的工资生活,看到别人出院,她内心更焦虑了,甚至觉得自己越来越不舒服。另一位阿姨则在安慰她。我们也加入了为她疏导情绪的行列,让她保持平和心态。经过半个小时左右的开导,她平静下来了,两位阿姨回到各自床位睡觉。临别,她们说了声“谢谢,辛苦你们了,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都恢复正常生活。”看到她从忧心忧虑,到后来的坦然面对,我感到很欣慰,也体会到了我们的价值所在。
市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师李琳:让更多人感受到鼓舞和希望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位妈妈。在方舱医院,有一个同我儿子年纪差不多的小姑娘。也许因为这样,我特别喜欢和她“聊天”。有一次,她笑着喊我大恐龙,我假装生气让她喊我小仙女。当我俩纠结于大恐龙和小仙女的称呼时,小姑娘突然严肃起来,告诉我她有好多零食和玩具,要拿给我。她还说,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想去幼儿园了。我瞬间语塞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只能想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这个小姑娘才4岁半,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才能让她幼小的心灵不会留下“疤痕”。我多么希望这只是她童年的一场噩梦,有我这只自称“小仙女”的“大恐龙”,帮她打败新冠肺炎病毒这只怪兽!
在这里,我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感动。当我因穿防护服而身体难受的时候,莫名地被舱里的一位老人家“教训”,而感动落泪。只因在她说谢谢的时候,我回了一句:“应该的!”她冲我喊道:“什么是应该的?你们是来帮我们的,你们也是有家的……”从入舱到现在,我第一次回想舱内的故事,不是因为故事少,而是遇到感动的事太多,想起来鼻子就发酸,眼泪就止不住!我分享这些故事,是想让更多人感受到鼓舞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