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食粽子的风俗至今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了。粽子种类繁多,馅料可咸可甜,形状有尖角状,四角状,长条状等。画面中这款粽子,因为外形像牛脚,被称之为牛脚粽。
梅陇镇水口村村民 高舜闯
三百五十多年 三百六十年不到 就是从福建传到这里来 才来这里做的 就是福建到这来做到现在的 三百多年的历史 悠久的历史 非常悠久的。汕尾市就是梅陇水口 汕尾梅陇水口才有这种牛脚粽 所以称作水口牛脚粽
三百五十多年 三百六十年不到 就是从福建传到这里来 才来这里做的 就是福建到这来做到现在的 三百多年的历史 悠久的历史 非常悠久的。汕尾市就是梅陇水口 汕尾梅陇水口才有这种牛脚粽 所以称作水口牛脚粽
高大叔告诉记者,他从十八岁开始包牛脚粽,做到现在已经有43年的时间。这些年来,社会不断在发展,他家的牛脚粽也从四十多年前的一元一个,卖到现在的十元一个。
梅陇镇水口村村民 高舜闯
以前的人就是用小个的瓮 以前的人就是经济不发达 所以就小个的 现在的经济发达了 就用大个的瓮 很高 一个可以装一百条粽子 但是一年就是像我们这样一户人家 可以做到多少条粽子 就是一千五百个粽
以前的人就是用小个的瓮 以前的人就是经济不发达 所以就小个的 现在的经济发达了 就用大个的瓮 很高 一个可以装一百条粽子 但是一年就是像我们这样一户人家 可以做到多少条粽子 就是一千五百个粽
牛脚粽用到的材料很简单,就糯米和碱两种,但糯米必须经过精挑细选,不能掺和其他米,和好的材料用大芒叶和竹子包成像牛脚那样的形状,牛脚粽的第一道工序就完成了。接下来就要进行牛脚粽最关键,最考功夫的一道工序——焖烧。
梅陇镇水口村村民 高舜闯
粽子包好就放进瓮里后就放草,然后再放谷糠,这个是旧历27晚焖的,要焖至少一天一夜,(粽子)才能达到软糯的程度。不够火候是不行的,不够火,必须要一日一夜。要把糯米焖到软烂像米粉那样的,米全部融掉。
粽子包好就放进瓮里后就放草,然后再放谷糠,这个是旧历27晚焖的,要焖至少一天一夜,(粽子)才能达到软糯的程度。不够火候是不行的,不够火,必须要一日一夜。要把糯米焖到软烂像米粉那样的,米全部融掉。
焖煮一日一夜的粽子还需在瓮里头闷多一天,这样焖出来的粽子才能有黄里透明的色泽,入口弹而不粘,糯而不稀,再配上赤沙糖,吃起来甜而不腻,Q弹美味。
高大叔告诉记者,水口村牛脚粽这种焖烧的方式是他们村独特的传统手艺,火候的掌握是关键,不过这个是不能外传的,现村只有几位上了年纪的族人继续传承此古法制作,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后辈掌握这项手艺,让手工制作焖烧牛脚粽这项手艺能够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