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亮剑疑难重病 打造医学高峰

2018-06-21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见到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时,他正操心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招聘人才的事儿。这家医院预计今年底前试运行,将建设成为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综合性高水平口腔医疗基地。

  建设高水平大学以来,南方医科大学建成一批国家级医学高地,布局一批新的国家级医学平台。就在今年,该校又新增一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附属南方医院入选广东省建设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第五附属医院新晋三甲医院,填补广州从化地区三甲医院空白……

  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陈敏生表示,南方医科大学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重要思想,推进医疗高地建设与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建设,为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卫生健康领域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瞄准医学前沿

  建设一流平台

  “只有贴近病人才能做好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侯凡凡说。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或社会问题为导向,南方医科大学利用高水平大学建设契机,打破学科壁垒,凝练建设了7大学科群。

  依托侯凡凡领衔的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慢性器官衰竭防治学科群通过肾、肝、心血管等多学科横向交叉、协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侯凡凡介绍,特别是在慢性肾脏病和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进展机制、临床诊疗、防治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的“肾脏病研究”实现了广东高校10年来医学领域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零”的突破,并首次证实了补充叶酸能降低社区高血压人群肾功能减退风险。

  南方医科大学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研团队,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使我国传染病防控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研经费累积达1.66亿元。

  2015年,南方医科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侯金林团队组建起了乙肝母婴零传播的全国性协作网络,开发了规范管理“乙肝产妇”的APP“小贝壳”。3年来,已有1.7万多名“乙肝产妇”在“小贝壳”平台上接受专业规范化的母婴阻断管理,将乙肝母婴传播率降低到了1%以下。

  就地建设医院

  服务当地百姓

  6月6日,广东省正式启动建设高水平医院的“登峰计划”,3年投入60亿打造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医院。其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成为首批重点建设“登峰单位”之一。“我们正在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抓手,积极推进高水平公立医院的建设发展。”陈敏生说。

  2015年以来,通过接收、共建、托管等政校合作模式,南方医科大学新增直属附属医院6所,达到11所;展开床位总规模从7024张增加到10044张。

  “探索和参与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是公立大学、医院的重要职责与担当。”陈敏生说。在附属医院体系建设中,南方医科大学创新政(企)校合作共建模式,成为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试验田”。

  其中,“深圳医院模式”探索建立了“管办分离”“去行政化”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南医五院模式”以“政校合作”助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南医三院模式”依托大学重点专科带动承接企业医院成功转制升级为三甲医院;“南海医院模式”从供给侧改革推动区域医共体建设。

  陈敏生介绍,“顺德医院模式”体现了“三变三不变”:医院的公益性质、产权、服务宗旨不变,但医院管理体制改变,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作为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增加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使命;发展平台和资源更加丰富,将“政府办、大学管”模式推向专业深入。

  就地建设区域医学中心、就地服务当地百姓的新模式,让区级、县级、镇级医院也能成为“高大上”“能治大病”的医疗中心,当地百姓“大病不出县”。

  在广东率先

  全面实行书院制

  2016年9月起,南方医科大学作为省属医科大学率先全面实行书院制,试行跨专业本科综合教育改革,成为广东省首个探索书院制教育并成功实施的医科大学。

  为支持教师潜心育人,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实施高教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教学特别推荐”,教师教课好、受学生欢迎也可以为评职称加分、优先聘任。同时,每年评选5位“年度本科教学优秀教师”每人奖励10万元。

  近3年,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95%以上,70%以上本科毕业生在广东就业。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专业通过率2016年排名全国第七;中医学专业通过率连续3年全国第一。2015年,南方医科大学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2017年获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

  ■访谈

  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

  力争跻身国家一流

  学科建设高校

  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也是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的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如何“聚焦一流”谋划发展?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南方日报:学校在此前一轮广东“双高”大学建设中取得了哪些亮眼成绩?

  陈敏生:主要是优化和形成高水平的办学结构,集聚了一批杰出人才,建成一批国家级的平台和高地,打下“冲一流”的坚实基础。学校新增了4个ESI全球前1%学科,临床医学排名已位居全球1.4‰,学校总体排名位于全球第1114位,全国第63位,广东省第3位。学校全球排名提升了321名,国内排名提升了5名。新增直属附属医院6所,达到11所。2017年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27人。

  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新增3个国家创新团队,打破了广东高校10年来医学领域创新群体项目“零”的局面。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43项。截至2017年6月,学校获有效发明专利475件,位居全国独立医科院校有效发明专利排行榜首位。

  南方日报:在新一轮“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中,学校有怎样的发展计划?

  陈敏生:我们将以一级学科为支点,以目标为导向引导资源向一流人才和一流平台集聚,夯实学科高原、建设学科高峰。围绕“冲一流”总体目标和要求,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支持临床医学冲ESI 1‰,支持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3个B+学科冲击A类学科;加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中材料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和特色学科发展。

  到2020年,若干个学科进入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行列;新增若干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临床医学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新增一批国家级成果;跻身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南方日报:学校将在哪些方面重点突破,支撑广东走在全国前列、服务国家战略?

  陈敏生:在科研方面,学校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走廊建设,主动对接国家脑计划,积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在医疗方面,学校整合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的医疗资源,聚焦高质量医疗科技发展与高品质诊疗服务,扎实推进“卫生强省”战略与“健康广东”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南方医院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候选单位,也是广东省首批5家“登峰医院”之一,我们正在集聚全校学科人才优势,以南方医院为龙头,打造国家综合类区域医学中心。以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为依托,建设国家肝病医学中心,全力将广东省打造成为乙肝母婴阻断示范省。

  数读南医

  建设高水平大学以来,新增4个ESI全球前1%学科,目前达到5个学科;临床医学ESI全球排名从2.5‰提升至1.4‰,进一步逼近1‰。

  全球排名提升321名,目前位居全球第1114位,全国第63位,广东省第3位。

  学校新增国家级人才56人次;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新增3个国家创新团队,2017年获国家自然基金246项,在全国高校排名从第50位提升到第27位。

  转化20项科研成果,孵化21家科技企业,培育企业7家;新增直属附属医院6所,达到11所;建成了覆盖国内15个省(区)800余家单位的远程医学协作网络。

  师生国际交流达459人次,近3年为53个国家培训了554名医疗卫生管理、医疗卫生骨干人员。

作者:李秀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