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开放大省,广东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广东外贸占全国的比重达1/4,在建设贸易强国中广东肩负责任重大;广东与海外市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地缘优势和人脉网络,粤企是中国企业最早“走出去”的,作为探路者,为后来者提供经验借鉴也是义不容辞之责。因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东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总书记的三个“更”字,体现要求、担当和努力方向。
充分把握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涵
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先充分把握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出席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时曾指出,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我们可以理解为开放的广度要继续拓展,包括大幅度放宽对外资的市场准入、加快中西部地区开放等;“更深层次”可以理解为开放的深度需要持续拓展,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一个问题,即,开放的高度(层次)需要持续提升,包括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在国际治理中的话语权等。因此,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从开放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这三个方面入手。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2018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宣布了中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和主动扩大进口将进一步拓展中国开放的广度,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则将继续促进中国开放的深度。广东有责任有义务主动落实这些举措,并将这些改革开放任务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把握难得机遇,推动广东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以“一带一路”为重点优化内外部开放布局
广东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拓展开放广度的重要内容,但必须要定位好自身在全国大局中的特殊地位。从全省角度看,可以通过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的互联互通,特别是粤东—粤港澳大湾区—粤西组成沿海经济带的一体化,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对外开放。从全国范围看,广东要发挥好在国内的区域带动作用,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广东对泛珠三角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西南地区、中南地区与广东地理相近,经济关联度高,广东处在珠江流域的龙头位置,要通过广东这个龙头带动广西、贵州、云南等龙身和龙尾的南向开放。从全球范围看,广东要发挥好国际开拓引领作用,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向世界,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充分借力港澳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优势,与之共同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发挥在全省、全国、全球三个维度的作用,实现广东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上率先取得突破。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抓手打造开放新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粤港澳三地自身调整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助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客观要求,更是新时代广东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的“重头戏”,同时还是提升开放高度的主要发力点。作为重要参与方,广东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三地间的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实现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无阻,着力在促进双向投资、推动贸易便利化、构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汇聚全国乃至全球众多的科技信息和人才资源之优势,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不断催生大批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企业。可将深、港、穗、莞、佛、珠、中、澳等大湾区内圈城市培育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带,使这些城市及其产业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的闭环项链,形成又一个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广东在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上下功夫,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携手港澳参与全球顶级竞争,依托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率先打造与国际规则相接轨、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这是拓展开放深度的必然要求。要认真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聚焦破解“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条件下制约要素便捷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体制、机制、政策等制度层面的高效对接,让粤港澳的人、资本、商品、服务、信息畅通无阻地在三地高效流转和配置,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同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进一步创新粤港、粤澳合作机制,更好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