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紧扣“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 谋划珠海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18-07-19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在新起点上推动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最关键的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重托坚定地扛在肩上,扎扎实实把‘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7月18日,中共珠海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召开。全会提出,珠海要紧扣“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总要求,抓住关键重点,集中用力、务实奋斗。

  38岁的珠海经济特区,如今正进入“二次创业”时间,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珠海如何激活改革创新精神,再“杀出一条血路”,在新起点上开创新局面?

  对此,全会明确将以“抓住重点,集中用力”,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率先探索,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城市。

  1 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实行差别化政绩考核,改革科研经费投入方式

  改革政府科研经费投入方式和科技评价制度、探索GEP绿色发展模式、以区为重点实行差别化政绩考核……此次全会,一系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尤为引人关注,珠海希望以此努力建设全省改革创新的重要一极。

  全会提出,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珠海必须跳出旧思维、老套路,大力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珠海制造向珠海创造、珠海速度向珠海质量、珠海产品向珠海品牌转变。

  其中,构建科学考核评估的导向机制是改革的重点。据悉,珠海将实行差别化的政绩考核制度,在考核共性指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定位和起点差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进行考核。

  根据部署,香洲区、金湾区侧重考核产业结构、单位能耗和排放量、环境治理、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外来人口公共服务覆盖面等指标,横琴新区、高新区、保税区、高栏港、富山工业园侧重考核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单位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对外开放等指标,斗门区、万山区侧重考核城镇化水平、环境质量、生态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指标。

  分析人士认为,系列科学考核评估机制改革,既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能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更多精力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来。“能促使干部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保持一定合理经济增长率的同时,找准工作的侧重点和着力点,寻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珠海市区级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还将加大城乡居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等指标的考核权重,并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梳理和完善现有政策体系,支持各区结合实际探索具体路径。为形成立足长远抓工作的导向,珠海精简考核评估,对部分任务和指标试行两年考核一次。

  在构建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方面,珠海将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反应保护维权机制,争取设立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体系。

  “只有构建起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才能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才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才能使创新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全会指出。

  据悉,珠海将改革政府科研经费投入方式和科技评价制度,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整合科技创新的规划和资源。同时,将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以及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

  “从目前的趋势看,珠海的政策致力于为科学人才‘松绑’,这样有利于企业的科技人才沉下心来做研究,也有助于帮助企业培养人才。”在横琴新区从事软件研发的创业者苏鑫武说。

  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

  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田相依,珠海是一座公认的“小而美”的城市。从经济发展来看,2017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4.73亿元、增长9.2%,虽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但在GDP总量上在珠三角九市中排位第8、全省排位第10。“城市能级量级不足、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全会以刀刃向内的方式找出珠海发展的问题和短板。

  在新时代、新起点的背景下,面对加快建设开放型创新型核心城市,加强区域创新驱动、交通枢纽、产业聚集辐射功能和对外开放合作功能的区域担当和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路径是否应该从坚守“小而美”,走向追求“强而美”?

  此次全会指明了方向:珠海经济发展承担着质量提升和能级量级提升的双重任务,必须坚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牢牢抓住现代产业体系这个关键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要建设以科技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加速由单点支撑向多元支撑升级。”珠海市高新区党委书记闫昊波说。而在此次全会中,多元产业规划的序幕已然拉开。

  据了解,珠海要依托高新区一区多园,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珠海则将谋划建设区域特色金融中心。

  为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珠海还要大力推动园区扩容提质,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吸引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数个产值超千亿元、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产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在高端产业集聚、产业技术孵化、创新人才聚集、创新创业投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质量发展等方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具体来看,珠海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构建高水平创新体系。此外,珠海还将推动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加快培育引进一批“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建设全球前沿产业“独角兽”群栖生态场,建设科技创新改革先行地,并加快构建“离岸创新、全球孵化、珠海整合”的创新链条。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全会还提出,“必须用好人才第一资源,要加大引才力度,加快实施‘珠海英才计划’,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囯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区。”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创新用才方式、优化留才环境等。

  3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打造大湾区经济新引擎,把横琴建成“内联外拓”枢纽平台

  150家以色列高科技创新企业携新技术、新产品亮相;15个中以合作项目现场举行签约仪式,总金额5.3亿美元;中以加速器产业园项目正式动工……本月初刚刚闭幕的第四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交出了一份中以合作的亮丽成绩单。

  以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为平台,促进本土企业与以色列科技创新资源有效对接,是珠海积极构建开放格局的一个有效探索。近年来,珠海通过实施开放引领战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新起点对珠海提出了新使命。全会提出将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率先探索,努力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具体来看,珠海将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建设更开放更国际化的横琴自贸片区、深度参与全球化上下功夫。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全会提出,珠海要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口岸通关模式创新,高水平建设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门户城市;提升开放功能,推动自贸区、保税区、跨境工业区等区域联动发展,协同港澳加快资源整合功能提升。

  装载建材的大货车不停进进出出,工人们忙碌个不停,位于横琴新区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横琴自贸片区要高水平履行“压力测试”试点任务,就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因此,全会提出,要推动建立“澳门资本+全球技术+创新人才+横琴载体”产业合作新模式,做实做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粤澳合作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建设横琴科学城,打造“未来产业岛”。同时,珠海还将高标准推进横琴及周边区域一体规划建设,打造“大湾区客厅”,把横琴建设成为“内联外拓”的枢纽和平台。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为此,全会提出要提升与欧美等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重点向科技教育领域延伸拓展,加快推进珠海中以加速器产业园、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同时,珠海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基础设施、产业、人文、旅游等领域合作,推进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支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重要保障。全会提出,要对标最高最好最先进,率先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促进双向投资和贸易便利化。

  4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加大民生投入,三至五年内补齐若干民生短板

  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多种思想交汇,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活动频繁流动人口众多,珠海经济特区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率先探索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在珠海38年经济特区的建设史上,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城乡基层的经济、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正发生深刻改变,对基层治理提出挑战。

  这就要求,珠海经济特区继续走在经济发展前列的同时,也在走在社会治理的前列。因而,此次全会细致、系统地搭建了珠海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框架,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水平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为适应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珠海提出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为基础,建立完善党领导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促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8年以来,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拥抱一代又一代的特区建设者。他们从全国各地而来,从陌生人到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外来人员在珠海的角色转变,恰是珠海一段“共建共治共享”的奋斗史,也正是每一个特区建设者寻求自己的“中国梦”的“追梦记”。

  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流动性,是现代城市人的普遍特征,也是现代城市治理中最需要破解的治理难题。对此,珠海提出,要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架构,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创新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多元共治,打造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在全面开启“二次创业”的征途上,珠海正在大力吸引各路英才。新一代特区建设者真正融入这座城市,有赖于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此,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民生投入,抓住学位紧张、医疗水平不高、外来人口住房难、公共燃气管道建设滞后、老旧小区改造缓慢、交通拥堵等问题,精准施策、逐个攻关,力争三至五年看到新成效、感受到新变化。在居民最为关注的住房问题上,全会提出将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全会明确提出,要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重点,把扫黑除恶和反腐败、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边打边建,标本兼治,彻底铲除黑恶势力赖以滋生的土壤,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