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动员学院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建成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写好教育“奋进之章”,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智慧和力量。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林海龙在作报告时表示,近年来,学院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3年学院被确定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5年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2017年被评为第一届广东省文明校园,成为全省首批“专本对接”试点高职院校之一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高职院校之一。
他表示,下一步将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未来五年,通过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紧密结合的一流专业,打造与区域行业企业融合共建的一流师资,培养吻合区域产业经济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与区域产业经济协同发展的一流科研与社会服务,产出一批一流标志性成果,将学院建设成为融合区域行业企业,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抓质量
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一批办学标志性成果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学员坚持立德树人,以质量为中心,加强内涵建设,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出“人本、创新、协同、优质”的新办学理念。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18年顺利通过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考核验收,走在粤东粤西粤北高职院校前列;第二步,到2020年争创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达到珠三角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第三步,到2025年争取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职业院校。以“八大工程”建设和“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推进专业建设和教研教改,内涵建设取得新突破。专业设置坚持“总量控制,有增有减”的原则,构建动态专业结构体系,严格控制新增专业,淘汰落后专业,促进专业建设与清远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重视办好适应清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工科专业、服务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着力提升专业服务产业水平。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成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护理成为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还有多个专业成为省级重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除了多年来做好中高职对接之外,2017年,学院成为全省首批“专本对接”试点高职院校之一,旅游管理专业与韶关学院举办三二分段专升本试点,2018年增加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试点。
▶▷强特色
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
报告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加快以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职教集团为纽带,构建区域校企交流平台,以共建人才库、挂职交流、互派工作等方式开展师资建设。搭建以拓展中心为基础的学生工程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推进校校协同育人,打通人才培养“立交桥”。未来五年,在现有3个专业专本对接基础上,争取6个二级学院都有一个以上专业实现专本对接。推进中高职和高本人才培养衔接,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研制具有广东特色、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系统设计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
▶▷铸平台
推进完善办学条件建设
报告称,要积极推进公共实训中心、艺术楼二次装修、视频监控系统、校园建筑物翻新、增建学生宿舍、增建学生食堂、万兆校园骨干网等校园基础建设。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建设一批生产性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和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基本覆盖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程等优质数字化资源,推动校内使用、校外共享。完善校园体育设施。新建网球场2个、健身房1个、田径场1个,完善运动场配套设施。
以实施“强师工程”和“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为抓手,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探索与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制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敢创新
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
报告指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校、市、省级工程中心(研究院所)和知识产权基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推动技术创新工作,实现产学研大发展。聚焦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和新兴产业发展亟需的技术领域,结合学院高层次人才的专业优势,组建1-2个高水平的科研骨干团队,开展省市重大课题申报、企业技术攻关、培养校内科研人才等任务,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
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拓展社会培训工作。主动面向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和学历提升。主动面向社区开展服务、共享教育资源,成为当地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主动承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
到“十三五”期末,各种成人学历在校生不低于0.6万人规模。加大社会培训工作力度,力争年培训量达到1.3万人次。以学院技能鉴定所为平台,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技能鉴定服务,年均技能鉴定人次达到3000人次。
▶▷看长远
建成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职院校
报告指出,学院将推进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未来五年,通过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紧密结合的一流专业,打造与区域行业企业融合共建的一流师资,培养吻合区域产业经济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与区域产业经济协同发展的一流科研与社会服务,产出一批一流标志性成果,将学院建设成为融合区域行业企业,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当前,学院正全力冲刺决胜建成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力争2018年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抓好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实时监控信息化体系等3个重点项目建设。建成“运行机制有创新,资源共享有成效,合作育人有特色,合作项目有影响”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抓好食品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旅游管理等3个示范专业建设,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建设若干全省领先、在全国同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类品牌专业,重点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特色鲜明、高水平、全省一流的二类品牌专业。
▶▷重党建
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加强党的领导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报告指出,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升学院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进学院改革发展。落实党建工作的党委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其他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努力把学院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队伍,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党委总揽全局,把好方向,管好大事,推进改革,全面完成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大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师生的能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严格执行党内生活各项制度,坚持和创新“三会一课”制度,把这种制度作为提升基层党建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主要保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建设。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党风正、校风清、学风好的校园生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