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惠州:以新思维新方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0-04-09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需要新思维新方法,更加突出市场导向。”8日,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大胆创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出新招,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出具有惠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吉主持会议。

  李贻伟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坚持底线思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农业生产特别是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做好‘三农’工作,首先要转变思想和态度,做到不怕烦不怕难不怕苦。”李贻伟说,从事“三农”工作很不容易,会遇到不少实际困难,希望大家要正视困难、正视矛盾,创新思维和方法,以市场为导向,大胆探索,敢于引入新的机制,不断想新招,从生产和服务两个方面去真抓实干。一方面,农业生产结构要面向市场需求、突出自身特色亮点,想方设法引入市场资本、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打通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壁垒”。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家政等服务行业转移,想方设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掌握了市场经济规律,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好“三农”工作还需要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研究,把握客观规律。“如果只套用管理城市的方式哪能管理好农村?”李贻伟说,基层党员干部要多深入田间地头、农民家中,和农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摸清农业农村实际。在此基础上,敢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效果为先,不能只是走形式和程序,更不能用城市的标准考核农村。要结合惠州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坚定信心,着眼于长远计划和战略目标,实施村居发展十年计划,“不求千篇一律齐步走,而是要灵活利用各自的资源,做优做精、以点带面”,通过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农村实现实质性变化。

  “做好‘三农’工作,还需要一流的人才。”李贻伟强调,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坚持走科技兴农、产业兴农、教育兴农之路,充分调动农村发展活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更加关心、支持农村发展,为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希望大家在伟大事业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让惠州‘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刘吉强调,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农村发展全过程,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思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工作,扎实推进“五个振兴”,努力推动惠州“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秘书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刘小军在会上通报了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有关情况。

  市领导黄志豪、王开洲、沈亦军、张玲、徐毅,市直和驻惠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至各县(区),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所在县(区)参加会议。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