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0万亿元大关的省份、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广东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仅全国关注,全球也在关注。
从2月10日开始,广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政企联动紧密配合,复工复产不断提速。
2月26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四方面30条贯彻落实措施,为广东战疫情、稳经济“两手抓、两促进”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引。
随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民生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接连出台,车间、超市、港口重新喧闹,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基本恢复畅通。
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粤东西北的经济增速好于珠三角0.4个百分点,体现了良好的经济韧性。
4月21日,全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迎难而上、主动担当,以扎实有力的“双统筹”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全国大局作出广东努力、广东贡献。
截至5月初,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99.2%,在建重点交通项目100%复工,百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00%复工,高速公路扶贫项目全部复工。
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认为,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阶段性的,广东二季度全省经济有望逐步回升。
减税降费大手笔
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2%
2月22日,1800余名来自四川省广安市的务工人员乘坐全国首趟跨省返岗免费专列K4147号来到广东。
推动复工复产,充足的劳动力必不可缺。从2月开始,广东在全国各省份中率先通过专车专列组织返岗,缓解企业用工需求。
截至4月14日,仅省际层面,广东就通过“点对点”组织返岗专车5963趟、专列73趟、专机5趟输送25.1万名务工人员返粤返岗,其中包括湖北籍务工人员12.5万人。
疫情造成部分企业资金链承压较大。省人社部门第一时间实施社会保险费“减、免、延、缓”政策。2至3月,共为全省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减免延社保费达393亿元,退回已缴纳的社保费67亿元。
复工复产,加强防疫不可缺。在广东各地,进入车间的员工过去一个星期大都经历了从进门戴口罩、测体温,到工位拉开一米以上距离,再到饭堂“高考式”用餐的防疫“一条龙”体验。
为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广东还出台“中小企业26条”,在吸纳就业、减免租金、缴费纳税、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仅减税降费就超过1400亿元。
工人返岗,税费负担减轻,珠三角的工地车间里,机器声再次轰隆隆响起。
“我们24小时都在生产,一边赶工、一边招人,为的就是满足海内外订单的需求。”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曾国权说。他们生产的手机电路板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从2月10日以来,企业加班加点抢回落下的“工期”。
产业链上下游牵一发动全身,对重点企业的物资保障尤为关键。广东出台《加大力度推动制造业重点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复工复产通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梳理了102家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并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在疫情期间协调华为省内209家、中兴21家、美的167家、TCL321家、广汽集团343家供应商复工复产。
截至5月初,全省10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龙头企业省内外供应商全部复工复产,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2%。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广东企业全力复工复产,稳定全球产业链、畅通国际供应链,保障国际贸易和产能合作平稳有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疫情防控的积极成效,更看到了广东乃至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
重点项目利长远
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增加198个
“开工!”4月22日,埃克森美孚在粤港澳大湾区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的广东惠州乙烯项目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该项目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如期开工,充分彰显外资企业对广东乃至中国经济的强大信心。
更多的外资企业、项目在广东复工复产。
在湛江东海岛,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在2月10日就全面复工;在广州,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是本田全球变速箱产量最高的基地,2月下旬就有约2000名员工已到岗,复工率达80%。
危中寻机,广东产业升级项目投资逆势而上。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高端制造业投资相对活跃。高技术产业中,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6%、51.5%和4.6%。
以“新基建”为亮点的重点项目建设也全面展开。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东共有亿元以上建设项目5196个,同比增加36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340个,同比增加198个。
同时,5G基站、数据中心等一批“新基建”项目陆续开工,为广东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工信领域在建或计划开工的“新基建”项目40余个,今年一季度,广东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4.3亿元,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42698座,全省已投产使用的数据中心数量约160个。
“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将对广东相关产业发展产生利好,有望带动5G相关消费超100亿元。”省工信厅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处长董晋介绍。
疫情催生新机遇
3D打印设备逆势增长114.6%
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经济生产秩序加快恢复,成为一季度广东经济的突出特点。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1%,降幅比1—2月收窄8.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3%,降幅收窄6.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下降11.8%,降幅收窄3.4个百分点。
在这背后,是广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投资、消费、出口齐发力。
截至5月初,全省在建重点交通项目100%复工,百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00%复工,高速公路扶贫项目全部复工。
消费是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截至4月20日,广东各市已发和拟发的消费券总额超10亿元。其中,佛山消费券发放后,餐饮类消费订单量环比增幅超100%。
广东是中国第一外贸大省,面对疫情冲击,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支持技术改造、设立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新设综合保税区。
“我们在自营平台Gearbest网站上架防疫物资专题,销售物资包括口罩、护目镜、清洁消毒产品等,主要面向日韩、北美、欧洲等出口国。”深圳市环球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环球易购”)品牌管理总监骆靓雯说,目前,该品类销售额每周均增速719.7%。
一季度,广东进出口前100位企业进出口4957.9亿元,微降0.9%;民营企业进口增长1.5%。
面对疫情冲击,广东春耕备耕开局良好,截至2月23日,全省春耕办田面积200多万亩,播种育秧折合大田面积150多万亩,花生、大豆等作物播种300多万亩。为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广东强力推进早稻生产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确保今年新增50万亩早稻。
为了保障和提升农民收入,广东还创建了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截至3月30日,入驻平台的农业企业达2300多家,带动农产品销售超过1.2万吨。
依托广东民营经济活跃的优势,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
不久前,广州奥松电子有限公司成功推出新一代呼吸机关键零部件——流量传感器。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新准表示,受国际疫情影响,原本依赖进口的呼吸机流量传感器在国内市场出现紧缺,奥松电子顺势推进技术替代。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数字经济持续向好,芯片半导体等领域成为广东产业升级的新舞台。
“影像感测芯片等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可以说生产多少,就能销售多少。”粤芯半导体市场及营销副总裁李海明博士表示,手机摄像头、指纹识别、生物检测、防疫抗疫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不断为相应的芯片研发制造带来新的机遇。
一季度,广东的电子元件、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服务器产量分别增长4.2%、4.7%、114.6%、60.8%,逆势增长态势明显。
■访谈
复工复产成效好
产业升级机遇多
广东战疫情、稳经济,以“双统筹”夺取“双胜利”的举措、成效引起了省内外专家的关注。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在疫情背景下较短时间实现全面复工复产,说明广东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徐现祥则认为,从供给端的角度看,疫情冲击反而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疫情之后,广东的生物医药行业将迎来强劲增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认为,广东有望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医药制造业中心,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新基建”有助高质量发展
问:一季度,广东工业、消费、外贸等数据降幅显著收窄,您认为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陈鸿宇:随着全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广东一季度和3月份各项指标相比1—2月份出现明显回升,这是正常的、可预见的。这与广东及时采取的各项复工复产措施、扶持企业政策等密不可分。
总体来看,广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接下来要进一步做好复工复产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问:复工复产以来,广东大力推进“新基建”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建设,这对全省经济复苏起到怎样的作用?
徐现祥:基建稳增长,特别是“新基建”稳增长是重中之重。经济转型升级对新型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等提出更多需求,无论是新基建还是补短板投资,不仅是为了拉动短期经济增长,更要服务于长期高质量发展。这需要实现三个平衡:平衡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平衡投资拉动与化解风险;平衡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
问:面对疫情冲击,广东应该如何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陈鸿宇:就业关系到消费、收入,更关系到社会稳定,所以稳就业至关重要。广东及时采取多项举措,促使3月份就业形势比1-2月份有所好转。但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劳动力供应依然不足,有些人员依然没有复工。
保就业的前提是保企业,第一,广东要采取积极措施让企业的就业环境保持稳定,尽量保持正常运营。第二,全国层面可以采取普惠性的扶持措施,例如就业补贴等。
有望率先成为医药制造业中心
问:广东是外贸大省,2019年外贸依存度高,面对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应该如何做好“稳外贸”工作?
王福强:首先要做好疫情防控,最大限度防止疫情再次扩散蔓延,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
其次,要控制复工复产的节奏。一旦国际某些领域的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广东及国内可能面临货物滞销。因此广东要选择行业、产品类别,优先复工复产。对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产品,要提前做市场调研,培育、挖掘市场机会。
最后,要抓紧疫情这个时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疫情之后,部分事关安全的产业环节可能有变化,广东可以抓住这些行业领域,推进复工复产安排。
问:面对疫情可能导致的全球产业供应链断裂,广东应如何应对?
王福强:广东是世界工厂,虽然前期由于疫情影响,国际市场承压,出口受到限制,但经济生产恢复以后,广东经济将迎来稳定的增长。
特别是医疗器械行业,现在国际有大量刚性的需求,珠三角又有强大的制造业支撑和完整的产业链,从这个角度看,广东有机会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率先成为医药制造业中心,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
问:在疫情防护常态化的背景下,广东经济发展有哪些新的机会和新的机遇?
徐现祥:在供给端看,疫情冲击会加速市场出清,契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企业行业快速复工复产,逆势增长,反而有利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从需求端看,疫情改变了居民的消费模式,形成新的消费业态,为企业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新的挑战。例如从需求结构上看,线上需求增加、线下需求减少,促进了线上数字经济发展。
■战法
1 找准复工复产痛点快速反应
2 抓住龙头企业“牛鼻子”
3 推进重点项目稳当下利长远
4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危中寻机
■数读
●工业
截至5月初,全省10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龙头企业省内外供应商全部复工复产,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2%。
●农业
全省统筹财政资金8.25亿元重点支持早稻生产,1.2亿元用于家禽、水产品和果蔬临时应急收储补贴。
●投资
一季度,共有亿元以上建设项目5196个,同比增加36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340个,同比增加198个。全省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3.4%,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9%。
●消费
一季度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10.6%,工业品内销占总产值的74.7%。
一季度,信息消费保持良好增长,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8.0%,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35.8%。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增长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