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财政资金5.7亿元,派出驻村扶贫干部278名,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079个,建成美丽乡村2074个,全市16487户41892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7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自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英德以来,英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向党和人民递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党组织成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短短一年时间,村庄建成了美丽乡村,节假日孩子们也愿意回来住乡间‘别墅’了!”提起大洞镇麻蕉村的变化,村民赞不绝口。
2019年,麻蕉村党组织还戴着“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现在,通过组织振兴带动产业振兴,打造“党支部+”的创新运营模式,与派驻帮扶单位广州港集团共同成立港麻果蔬合作社,销售农特产品33万元,67户贫困户得到了分红,麻蕉村已从“后进”变为“先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几年,英德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行政村党组织+1个核心支部+1个直属支部”的村级支部设置模式,调整优化全市78个省定贫困村、209个分散贫困村党组织设置。同时,坚持“一村一策”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石牯塘镇沙坪村党总支部等20个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成功申请核查摘帽。党组织设置更加科学,党组织组织力得到了提升,群众凝聚力也大大提高,确保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疫情期间,全市各级党组织迅速建立党员防疫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2712个,积极开展宣传引导、排查预警和关爱帮扶等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在党员干部的影响下,不少群众主动加入志愿队伍,党群合力筑起抗击疫情“红色屏障”。
“下一个议题,讨论我们村今年计划推行的十大民生实事。一是建设连樟村油茶厂、榨油厂、番薯干厂、电商园,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日前,连樟村的党员群众齐聚党群议事厅共同商议村里的重大事项。按照村级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机制,这十大实事在充分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由连樟村党总支部提议,最终经全体村民表决通过。
近年,英德举全市之力打造连樟村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探索“连樟标准”并向全市推广。连樟村实行“三包三联”“党群议事厅”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从制度创新着手,保障群众能最大程度投身家乡建设,群众参与村中事务的热情高涨,跟着党组织一起干事创业、走向脱贫奔康的意愿越来越强,党群合力得到充分发挥。
“头雁”当好“主心骨”为乡村振兴注入引领力量
“你们过不上好日子,这个书记我就不干了!”连樟村党总支部书记陆飞红昔日在就职发言时立下誓言。如今,连樟村扶贫车间玩具加工点带动近百名村民就近就业,大棚蔬菜有声有色地运作着,连樟西瓜火热卖起来了,曾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00元的省定贫困村连樟村,现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188元,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758元,集体经济达68万元。2019年,陆飞红入选清远市乡村振兴人才名单。
陆飞红是英德大力推动党组织书记整体能力提升的一个代表。英德注重选拔任用综合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人担任党组织书记,特别是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现在全市省定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学历在大专以上的有24名,占比31%。96%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实现“三个一肩挑”。
英德尤其注重从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中物色党组织书记及其后备人选,目前这三类人占比44.5%。今年,英德还开展了“脱贫攻坚头雁”评选活动,在全市78个省定贫困村“头雁”中树立10个先进标杆,为全面脱贫注入榜样力量。
在“头雁”的带动下,一批带富能力强的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迅速成长起来。横石塘镇龙华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刘子科发动村里的青年党员成立英德市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隅乡情”,并将产品上线“合胜优选”“南粤分享汇”等平台销售,两年来销售总额突破200万元。
为激励农村基层干部积极作为,英德还建立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励机制,对壮大村集体经济作出突出成效的村干部予以奖励。如今,全市已打造隅乡情红茶、雅堂大米、波罗高山百香果等33个扶贫品牌。2019年12月,省扶贫办授予英德市“广东省消费扶贫产业创新基地”,是全省唯一获得授牌的县。
人才作为“加速器”助力乡村振兴再提速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活人才“动力引擎”,聚各类人才而用之,方能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近几年,英德大力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向一线流动。英德市菜篮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入驻本地返乡创业孵化基地的优秀企业之一。
“我家已经深耕蚕桑产业近40年,我父亲2013年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担任法人,当时我就协助组织合作社工作。”企业负责人李炜星说。
李炜星2014年大学毕业,2018年返乡创业,带领公司创新“公司+基地+合作社+村民+互联网”模式,带动周边800多户村民从事桑叶菜种植加工,村民种植桑叶菜达2000亩以上。公司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7套《致富经》节目。目前,菜篮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英德市就业扶贫车间”,类似的扶贫车间全市共有21个,正如火如荼开展生产。
扶贫先扶志,大力培养本地人才,促使贫困户摆脱思想贫困,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才是长久之计。英德充分发展本地优势产业,着力以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壮大本土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英德红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英德大力发展茶叶经济,引进440名茶行业实用人才,带动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4.7万亩,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员7000余户。
此外,英德还着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电商人才,依托7家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累计培养职业农民1489名;累计培育电商扶贫企业56家,2019年扶贫产品销售金额达1355.9万元,直接带动超过600户贫困户增收,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今年,英德市重点打造连樟党校(乡村振兴学院)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品牌和传播英德经验的窗口,启用3个月已开设党组织书记班、驻村第一书记班等8个主题班次,培训来自广东各地的党员干部822人。连樟党校成为辐射周边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