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远市召开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部署要求,动员全市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作为省内农业农村大市,清远发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近年来,清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迈出了“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全新步伐,不断探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据通报,在2019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清远综合排名位列粤东西北15个地级市第1名,全省第4名。
转型升级育新业。因地制宜做文章,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清远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一方面以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以促进消费带动扶贫,让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让更多农民享有发展的红利。
另一方面通过出台政策扶持、服务创新等富有含金量的举措,鼓励各方能人、资本返乡入乡,让产业在乡村落地,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比如英德连樟村民陆国建,经过培训后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离家”实现“家门口”就业。他既是成功从传统农民转型的代表,也是清远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的缩影。
扶志扶智育新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以前,一些地方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如今,随着各种资源要素的持续注入,乡村造血功能正在不断强化,有的村通过转变思路从“空心村”蝶变成“网红村”;有的村引进科技人才,昔日滞销的农产品变成了抢手货……这些内生动力与外来助力相得益彰,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激发着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英德市河头村流传着一个“酒鬼菜园育新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酒鬼”懒汉。如今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不但成为村里公益保洁岗位的一员,而且还主动种菜供村委会及村里的五保户们吃。这些乡村治理的生动景象,折射出乡村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深刻诠释了“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的内涵。
深化改革育新机。长期以来,清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短板。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广清接合片区被列入全省唯一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今年来,清远初步确定“1221”工程工作思路,突出“改革”主线,高起点部署推进试验区建设工作。
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清远重点解决“人地钱技数”五种要素的问题,畅通城乡人口流动渠道,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强化乡村发展资金保障,推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度探索在清远大地全面展开,清远乡村发展动力越发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