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深圳湾畔,东方风劲。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
这是一项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深圳迎来继党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后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历史和时代,再次垂青这座奇迹之城。
先行示范,鲲鹏击浪,万里无垠。
一年来,深圳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
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
四十不惑的深圳,在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上,努力从“单项冠军”迈向“全能冠军”,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向着全球标杆城市的方向,进发!
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对标的不是某一领域,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宏大主题。
深圳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在时间的长河中,《意见》为深圳擘画了三个醒目的标识。
深圳要比全国提前15年,打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样本”,给全国率先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形态,率先展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清晰路径。
迎着风雨上,顶着浪头冲,一张蓝图绘到底。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省动员、全域参与、特事特办。”2019年11月,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重大措施》,给出一系列实打实的支持大招、硬招。
深圳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建设先行示范区历史使命和主体责任,把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作为深圳的头等大事、最大的政治任务,把建设先行示范区作为深圳各项工作的总牵引、总要求。
一年来,深圳系统谋划思路,坚持台账式管理、项目式实施、节点式推进,制定六年行动方案、两个三年滚动工作规划以及2020年工作要点,作出“1+10+10”工作安排,形成近中远期结合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完善机制、强力推进,深圳成立市委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坚持每月研究、压茬推进重大事项落实,构建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锚定航向、乘风破浪,全市上下拿出火红年代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争当建设先行示范区尖兵。
这片曾在40年前“杀出一条血路”、创造城市发展“深圳奇迹”的热土,正在奋力“闯出一条新路”,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二
不久前,一份深圳经济增速实现“V”形反转的“半年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深圳便遭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非常战役。实施“抗疫16条”、稳增长“66条措施”,推进“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启动“新增千亿投资工程”………
面对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程”的这道“加试题”,深圳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两不误,科学、有序推动复商复市、复课复学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率先加快全面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用“深圳活力”和“深圳韧性”赢得各方赞誉。
当前,局部散发病例的风险仍然存在,深圳坚决做好常态化疫情与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答好“加试题”,为中国乃至全球抗疫贡献“深圳方案”。
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抓大事、办难事,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正是“先行示范”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年来,深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
围绕要素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综合授权改革、行政法规调整、先行先试政策等一批清单落地;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深入推进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积极开展国际人才管理综合改革……
一年来,深圳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为重点,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持续深化深港澳务实合作,实施利港惠港“万千百十”工程,皇岗口岸加快重建,深港口岸经济带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前海模式不断深化拓展,累计推出520项制度创新,全国复制推广50项,生机勃勃态势更加凸显;积极出台落实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政策的具体措施,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34万亿元人民币,勇夺全国外贸出口“半程冠军”……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新征程上,深圳着力补齐短板、对标国际,继续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场作用,勇立潮头、一往无前!
三
再过几天,就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的“生日”。
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到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路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一路快速发展、高歌猛进。
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上,面临的风险挑战一点都不亚于特区初创时,每前进一步,都需付出百倍努力。
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地”定位,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的主导发展战略,以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不断补齐原始创新能力短板,推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今年8月实现5G全覆盖。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圳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打造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标杆城市。
“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首批项目开工,“城市文化菜单”精彩纷呈,文化创意产业活力迸发。一件件文化实事快马加鞭,一个个重点项目稳扎稳打,深圳加快迈向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
来了,就是深圳人。以人民为中心,深圳将七成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去年新增中小学位6万个,到“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再到坚持“房住不炒”的“二次房改”,“短板”正在逐渐变成“潜力板”。
PM2.5年均浓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公园总数达到109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接近50%……一组组“硬数据”的背后,是一座城向着“可持续发展先锋”目标的持续进发。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唱大风。深圳,用四十年的精彩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深圳,将继续用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