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对标湾区 优化营商环境跑出“广清速度”

2020-08-21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7月24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会。

    把实体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清远紧扣企业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广清营商环境一体化为抓手,全面提升优化清远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清远有何举措?新时期如何对标广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入珠融湾”?近期,南方日报清远新闻部派出多路记者对清远区域内的园区及企业展开调研走访,听取企业对优化清远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并对话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探寻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清远力量。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第一篇,敬请关注。

    广佛(佛冈)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廖景辉站在管委会临时办公点门口示意笔者看向对面一片山头,“我们正以每天10万个土方的速度推进建设。”在他所指的地方,挖掘机正在施工作业,见证着这个“广字号”园区一步步从零到有。

    广佛产业园是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下称“特别合作区”)“三园一城”中的一部分。在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这片全新的发展热土上,一批项目历经疫情考验“破土发芽”,迎来生长的盛夏,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广清速度”。“这里是清远,但我们在这里享受到了广式服务。”园区企业的点赞,是对当地着力提升营商环境的最好肯定。

    近年来,以三个“广字号”园区为代表和试验田,一系列对标广州的营商环境改革快速推开,“广州开发区经验”在清远落地生根;同时,随着清远市委、市政府一套惠企暖企“组合拳”的持续开展,当地的市场主体轻装上阵、阔步前进。

    1 特别合作区逆势突围 重大项目建设迎来新气象

    “我们招的企业很少独自前来,都是带着自己的伙伴一起。”佛冈万洋众创城常务副总经理王宝传有个“甜蜜”的烦恼,他说,意向项目太多,园区每天都需要做“选择题”。

    佛冈万洋众创城是广佛产业园签约的第一个项目,于2018年落户清远。短短一年半,已签约31家规上企业,美妆产业集聚效应初现,未来园区将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因为这里区位好,各项服务直接对标广州,很多广州企业都愿意入驻园区。”王宝传说。

    类似的情况正在特别合作区频繁上演。作为广清两市探索产业共建的主阵地,特别合作区由“三园一城”构成,包括广清产业园、广德产业园、广佛产业园,以及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总面积近113平方公里。

    虽说“三园”的成长阶段各不相同,却在疫情“黑天鹅”事件中尽显韧性,重大项目建设迎来新气象。

    广佛产业园刚从一片荒土中呱呱坠地,正围绕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进行产业布局,积极承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资源。目前园区已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132亿元,另有园区储备意向项目160个。

    约75公里外,广德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产业生态的轮廓渐渐清晰。坚持“二产主导、一产协同、三产支撑”的产业发展战略,截至今年5月,该园区累计签约项目115个,计划总投资达363.2亿元,主要覆盖设备制造、新型建材、生物科技和新材料等行业。

    清城区石角镇,广清产业园已展现出产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雏形。经过6年开发建设,昔日的荒郊正变成新城,新材料、智能家居、汽车零配件以及生物医药(美妆)等10亿级新产业集群在这里加速集聚。2019年,广清产业园总产值达80.76亿元。

    “这里服务好,政府办事踏实。”广东福瑞杰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说。福瑞杰于2019年搬进广清产业园,以塑料薄膜为拳头产品,清远生产基地将于年底前投产,“这一年接触下来,我们对在清远投资有了更强信心,所以调整了清远基地的方向和产品,要加大相应的研发投入。”

    2 充分授权、封闭管理 对标广州开展营商环境改革

    优质项目缘何选择清远?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吸金”能力?答案很简单,那便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首先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充分发挥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清远市政府授权广清产业园管委会56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在此基础上,对照广州最优营商环境,通过开设“一站式+”服务窗口,广清产业园实现供电、税务、工商、国土、建设、房管、环保等企业服务办事不出园区。

    简政放权的力度和覆盖面,仍在持续加大。7月,清远市委书记郭锋到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开展新基建工作专题调研时,明确清远将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授权各园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调研会议纪要中有这么一段表述:要按照能放即放、能放尽放的原则,坚持简便易行,参照广清产业园“充分授权、封闭管理”模式,将能够下放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给广德产业园、广佛产业园和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此项工作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发改局牵头负责,英德市、佛冈县和清城区政府配合,并加大对“三园一城”承接市级权限的指导服务。

    这是清远强力推进营商环境环境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各园区的士气被进一步提振——

    去年12月,广德(英德)产业园迎来首批17个项目落户,其中不乏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的身影。管委会主任彭志文说,广德产业园直接接轨“广州开发区经验”,对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园区还设立服务中心,集中受理涉企行政审批和相关业务;广佛产业园制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十条举措”,园区服务质量被进一步提升。“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十条举措’,重点在优惠政策覆盖、优质服务承诺等方面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建设。”廖景辉说。

    简政放权并非全部,通过解放思想,对标先进,一系列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早已铺开。以创新机制、再造流程、压缩时限和优化服务为抓手,凝心聚力,清远正为做好“六稳”工作和落实“六保”任务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力推动经济企稳向好和高质量发展。

    3 强化可操作性和精准性 让制度长出“牙齿”生出动力

    刀刃向内的自我变革仍在继续。

    6月2日,《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完善清远市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及专责小组成员和工作制度的通知》正式印发,清远随之展开了一场被内部简称为“5+7”的制度变革。

    “5+7”涉及42个成员单位,5大工作制度(联络制度、通报制度、会议制度、政企沟通制度、督办落实制度),7个专责小组。与以往由一个局办主要负责人担任专责小组组长不同,专责小组组长由副市长担任,以更高规格和更强统筹力,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既然制定了制度,那就要‘不打折、不走样’地执行,让制度长出‘牙齿’,生出动力。”清远市发改局(市营商办)营商环境与信用建设科负责人黄科说,改革探索还不仅限于此。

    4月至5月间,由清远市发改局(市营商办)牵头组织,一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入园进企”精准调研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铺开。10支专班队伍走遍全市主要工业园区,摸清“问题清单”、提出“解决方案”。调研回收了问卷450份,整理收集问题1283个,涉及用地、医疗、交通等18个方面重点工作。

    开放包容的襟怀,决定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格局。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堵点”“痛点”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积极通过模式与流程再造,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企业支持政策的兑现力度,清远正着力创建企业满意的亲商爱商发展环境,切身提升企业获得感。

    在观照自身的同时,清远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中正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改革进取的一面。

    6月,参考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标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广州等城市的实践,清远委托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始制定对高新区管委会和各县(市、区)开展“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促进公平竞争”“优化服务供给”等维度评价体系。这是一套竞争性评价体系,可督促各地各部门更好地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责任。

    “以前我们是既当选手又当裁判员,现在是请来‘金牌’裁判员了!”黄科介绍,该中心是全省营商环境试测评组织实施单位,对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情况非常了解,“因为这次合作,清远成为了该中心的一个试点,可以全方位、高标准对标全国最优,掌握各项改革具体细节,在一个更高的站位上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看清自身与发达城市的差距。”黄科说。

    ■一线实践

    “太出乎意料”

    望莎生物清远项目从拿地到投产仅一年

    2018年10月打桩动工,2019年年底即试投产,从拿地、建设到准备投(试)产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回看清远项目的筹建速度,清远市望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望莎生物”)董事长李育武依然觉得“太快、太出乎意料”。

    望莎生物来自广州市花都区,是一家从事优质化妆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2018年落地广清产业园,是该片区第一家落地动工、也是第一家建成投产的企业。整个工程建设用地22亩,总投资1亿元,建设生产厂房、办公楼、销售展厅及研发中心。

    “当时我们对工程建设涉及的审批是一窍不通,园区里有专门的机构直接对接我们,提供全流程协助。”李育武说,办事的顺畅不仅仅停留在工程建设,还体现在项目投产后的各项服务上。这里建设有“一站式+”服务窗口,供电、税务环保等企业服务不出园区就能办,“今年疫情暴发时,园区第一时间协助我们购买口罩等防疫物资,遇到困难时找他们都能得到很好的支持。”

    在广清产业园的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目前清远市政府授予园区56项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实现工程建设审批全流程覆盖。近年来,对标广州市营商环境,以广州市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经验为基础,广清产业园致力打造区域最具竞争力的优质营商环境。在优化园区办事流程、缩减审批时间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以优化服务流程为例。通过围绕企业筹建流程,加强与办事企业的沟通,压缩审批层级和审批时间,该园区探索推行了容缺审批、并联审批、联合审批、网上审批等,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服务要求。目前,园区工业企业筹建审批全流程已由69个工作日压减为49个工作日。

    ■专家声音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

    营商环境好不好 企业最有发言权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最大竞争力,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资金、项目就往哪里汇聚。如何准确评价营商环境现状,并使之进一步优化?近日,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展营商环境评价要多倾听企业声音,让企业拥有更多话语权。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是一个进步,但要真正把营商环境搞好,还要让市场主体说话。”在丁力看来,营商环境的好坏不能由政府自说自话,第三方评价比政府评价更合理,但也不能以此一锤定音,由谁邀请第三方测评机构很重要。企业是营商环境直接的受益者,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他建议,将第三方和第二方结合起来开展营商环境评估。

    如何才能听到企业的真心话?丁力认为要从制度层面去保障。他以学生给老师打分为例进行说明,在实名制的情况下学生或许有所顾忌,在匿名的情况下分数则会相对真实。当然,匿名评价机制下也不排除恶意中伤的情况出现,但通过扩大样本容量可以提高测评准确性。

    “不要心理脆弱,人家说两句就扛不住了。”丁力说,比起成绩优良,营商环境评价更重要的在于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不足,进而补短板、强优势,用真实的信息去推进营商环境改革。

    他认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关键在于市场竞争公平,即机会的公平、游戏规则的公平。在产业政策制定上,要让各种所有制经济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让各种经济主体同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下;同时,要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种优惠政策和监管措施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体一视同仁。

    “在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方面,清远做得不错。”丁力说,目前来看,清远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比较均衡;在规则制定上,虽然整体支持力度弱于珠三角城市,但是覆盖较为全面。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