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致敬四十年 汕头再出发

庆祝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特别报道

2020-10-22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40年风华正茂。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汕头是有着160年历史的通商口岸和首批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侨乡优势、港口优势、商贸优势使其腾飞成为必然。

  40年来,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在经济特区40周年重要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等地视察,亲自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和广东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为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40年再出发。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汕头经济特区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出新的更大成绩。

  一

  汕头,因改革开放而兴。

  回望经济特区40年发展历程,汕头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抓住历史性机遇先人一步发展起来。

  40年来,汕头经济特区担当起“试验田”角色,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开创性地在实践中打造出一批“全国首创”和“全国率先”,率先对特区土地实行“五统一”管理、率先成立外资银行总行、率先实行24小时审批答复制度……

  40年来,汕头经济特区肩负起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使命,实施“以侨引侨、以侨引外、以外引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40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000多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3.8亿美元,近九成为侨资。

  40年来,特区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绩,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于1992年、2009年突破100亿元、1000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于2013年、2016年、2018年分别实现1500亿元、2000亿元和2500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三级跳”。

  40年乘风破浪,40年勇立潮头。汕头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特区建设之路,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当前,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历史机遇,汕头奋力在全面对接融入“双区”建设中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重大平台,蓄势而发。近年来,综合保税区、国家高新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等重大平台频频落户汕头,释放出经济特区再出发的强烈信号。根据最新部署,综合保税区将对标横琴自贸片区,实施区港联动、产城融合;国家高新区对标南沙自贸片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华侨试验区对标前海自贸片区,打造区域现代金融服务集聚区。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彰显了特区焕发新活力的作为与魄力。

  镇域经济,激活全盘。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特色产业成就了汕头的镇域经济,莲下、陈店、谷饶、东里4个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汕头把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作为增强内生动力的硬招,通过大力简政放权、提升镇村园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让镇街活起来、强起来。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汕头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各项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列粤东西北前茅。2019年以来,汕头市200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总量714家、占粤东西北总数的28.26%。

  三

  四十载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格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目标任务,都要求汕头经济特区勇挑重担、勇敢破题。

  擦亮新时代经济特区招牌,使命在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完善电商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加速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责任在肩。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呼之欲出,汕汕铁路、海湾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等加速建设;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依托南澳岛、汕头美食、小公园等资源,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前景可期。紧扣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立深圳市与汕头市深度协作机制,加速形成“核+副中心”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奋进40年,扬帆再起航。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