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立足优势 产业转型发展迸发新动能

2020-10-22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发展提出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也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再出发的发展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过去40年来,汕头从“省尾国角”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纺织、化妆品、玩具礼品产业基地之一,玩具产量约占全球的30%,内衣家居服产量约占全国45%,化妆品产量占全国60%以上,拥有全国最大化学试剂供应商。

  如今,在40岁的不惑之年,汕头经济特区立足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依托传统产业优势,立志转型升级。一方面,传统制造升级迸发新的产业动能,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源动力”;另一方面,互联网与金融为产业转型插上“双翼”,推进国际贸易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创新加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着眼新型经济 抢滩5G产业

  今年5月,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活动在汕头华侨试验区举行,应用其中的AI同声传译吸引了众人目光。而AI智能亮相的背后,正是搜狗落户汕头华侨试验区的首秀。

  无独有偶,今年9月,汕头华侨试验区与广东移动汕头分公司以及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签署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5G+AI的创新项目落地。

  新兴产业频频亮相和落地,是汕头华侨试验区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对外开放的一次赋能探索,也是汕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缩影。近年来,汕头着眼新经济项目,围绕人工智能、供应链金融、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集中发力,持续引进一批高端和投资规模大的产业项目。

  在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截至今年8月25日,汕头市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181座,汕头成了粤东地区等级最高的省级数据中心。

  为推动5G网络建设,汕头市工信局牵头编制《汕头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2020-2035年)规划大纲》,将全年5G建设任务目标清单分解至各区县、镇(街道),同时建立加快5G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月通报机制。市交通局还将每个通信基站点位“一处一许可”做法优化为“一路一许可”,极大简化了5G基站审批流程。

  与此同时,汕头市以传统优势产业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主攻方向,通过树标杆、建平台、强政策等方式,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水平,加快5G应用推广。重点在玩具、纺织服装、轻工装备等统筹优势行业选择35家典型企业,培育5G+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以标杆企业带动示范推广。

  目前,全省第二个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已于8月11日正式落地汕头启动运营。此外,汕头联通与汕头大学联合组建5G联合创新实验室,在产学研协作方面联合推动5G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同时还举办“创客广东、5G汕头”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及5G示范应用征集等活动,为中小企业搭建5G应用赋能平台。今年共安排320万元扶持上海风电等3家企业开展基于5G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为加大5G产业招商力度,汕头市以5G产业园建设及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为着力点,目前已有多个项目落地汕头。中国移动AI研究院、搜狗公司(汕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落户华侨试验区,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已基本落实项目用地。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45亿元的新型特种印制电路板产业化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潮创智谷省级大数据创业创新孵化园、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时空大数据平台和区域医学影像协同诊断云平台应用项目、汕头同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基于AI的多源异构体育大数据平台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均已建成。

  据介绍,接下来,汕头市还将以打造网络强市和省数字经济新高地为目标,全力推进5G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汕头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强大支撑。

  向海而生 振兴港口经济

  俗话说,凡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坐落在广东东南沿海的汕头,其社会经济发展自然也离不开海洋。

  作为一座港口城市,汕头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汕头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和“一带一路”重点建设节点港口,是汕头作为海港城市的重要战略资源。汕头港广澳港区作为汕头市的粤东港口群核心港区和公共物流枢纽港区,直面南海,东临台湾海峡南口,距离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仅10海里,地理位置格外重要。

  “整个粤东99%的集装箱都是从汕头港出去的。”汕头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志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作为广东海岸线上的五大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汕头港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联通海外的重要角色。

  “同广州港、深圳港等作为国际干线港的定位不同,汕头港的商贸活动主要服务于近洋的东南亚航线及内陆的南北航道。”吴志明表示,当前,汕头港在广澳港区已开通13条国际班轮航线和4条内贸航线,航线网络基本覆盖东南亚主要港口及国内沿海各港口,辐射功能全面铺开。未来广深港区将与深圳港进行航线上的互通,利用深圳港作为干线港的业务网络,发展成为重要的挂靠点。

  近年来,汕头建立特事特办机制,按照建设汕潮揭都市圈的部署,加快推进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与珠三角交通便利度。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强化创新资源合作共享、产业协同发展、人文交流融合,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形成强大的“核+副中心”动力机制。

  今年初,汕头港广澳港区起步工程改造项目已正式启动。广澳港区未来将规划为以集装箱运输、石油化工品和散杂货运输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港区。规划陆域面积13.6平方公里,可建设39个深水泊位,年通过能力1.3亿吨和800万标箱。目前已建成2个码头9个泊位。近期,汕头将重点建设广澳港区三期工程三个7-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7.8公里疏港铁路及广澳站场。

  吴志明表示,未来广深港区将与深圳港进行航线上的互通,利用深圳港作为干线港的业务网络,发展成为重要的挂靠点。汕头港因具备良好的天然条件以及基础建设,未来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到其他沿海地区的重要支点。

  而广澳港区所在的濠江区,近年来也围绕着“以港兴城、以港强产、以港促联”的大方向发展临港经济。

  濠江区提出四大抓手工作——优化产业布局、大招商强引资、壮大镇域经济、优化营商环境,致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科学、竞争力强、协调发展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同时,以打造现代化临港新区为目标,陆海统筹、港产联动,加快区域便捷通道建设、全力配合广澳港区建设、优化区域交通路网建设,打造濠江内通外联的交通路网格局。

  显然,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征程上,汕头正一步步发挥自己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用完善的交通圈来拓展都市圈、培育经济圈,深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建设,打通发展脉络,推动经济加速发展。

  升级传统产业 “孕育”新经济

  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汕头也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汕头深入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重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发展提速,努力把塑料化工、纺织服装、工艺玩具等传统优势培育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2019年,汕头市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58.5亿元。制订招商引资考核办法鼓励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总投资673亿元的171个重点项目集中启动、竣工、签约,比亚迪3D玻璃项目建成投产,上海电气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试投产,5G产业园区入选省首批创建名单,三峡、华能等5个风电项目加快建设。挖掘产业发展空间,蓄足产业发展后劲,在全市整合谋划7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新型产业园区。制定服务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总部经济做大,全市总部企业累计达到91家。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8条政策,实施市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累计投放融资专项资金64.67亿元为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纾困解难。

  此外,汕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设立,国际贸易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创新加速推进,形成“自主品牌+跨境电商+区港一体+全球营商网络”特色发展模式。省级5G产业园区正在规划,中以合作试验区建设提速,华侨试验区将打造成为区域现代金融服务集聚区,促进产业和创新“双升级”。

  而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汕头也突出精准定位,以政策先行,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康发展。

  不久前,汕头市政府就发布了《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培育发展该市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汕头现代产业体系。《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性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产业集群化、集群链条化,打造成为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其中,先进制造业较快发展,重点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15%以上,形成一批高端产业链和集群,先进制造业产业占制造业比重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粤东地区产业差异化发展初步形成,汕头成为引领汕潮揭都市圈产业升级发展领头羊。

  同时,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一批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突破一批集群关键核心技术和薄弱环节;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技术领先产业的先发优势;国家级创新平台达5个以上,省级新型创新平台达30个以上;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速达20%以上。产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激励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更加完善,集群技术、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配置更加优化科学,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匹配的要素支撑体系和完善的高技术服务业体系。

  《意见》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在重点发展领域取得突破,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在培育发展领域加强规划引导,争取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形成新的产业链。重点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绿色石化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先进材料产业集群、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区块链与量子信息产业集群、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集群、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

  一线实践

  “产业+电商”焕发新活力

  “上直播间的内衣产品,销售量大概能翻三倍。”在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茂兴电商内衣产业园直播基地内,一名年轻的主播向记者说道。镜头前,直播带货形式成了近年来国内电商发展的新业态;镜头后,这种依托互联网的销售模式正使当地的内衣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谷饶镇要抢抓简政放权的重要契机,立足“产业发展强镇”的发展定位,以“招大引强、盘活土地资源、补足规划短板”为抓手,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抢占直播电商风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走进广东曼娜内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多台无缝内衣生产设备开足马力,一线工人也马不停蹄加紧生产。“公司有8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日产内衣1万件以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今年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约30%。”该公司副总经理葛仁杰说,未来企业要朝着高科技、智能化方向发展,创造更加适合未来市场发展需求的产品。

  广东曼娜内衣有限公司的转型之路,正是谷饶镇产业升级发展的缩影。如今的谷饶镇,从捻线经编针织、电脑绣花、洗染到辅料等各个生产环节配套一条龙,已形成了完整的针织内衣产业链。该镇从事针织内衣生产经营的各类市场主体3000多家,年产各类文胸2亿多件,内衣等家居服系列3亿多件,内裤1.7亿多件,各类针织布、经编布、花边、刺绣品8亿多米。

  事实上,不仅是内衣产业转型升级提速,耳机电子产业发展在谷饶镇也呈现出强劲势头。目前,谷饶镇拥有“硕美科”“赛洋”“靓颖”等10多个知名品牌和商标,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广东靓颖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以研发、生产蓝牙头戴式、运动式蓝牙、插卡、普通MP3耳机等产品的大型实力工厂,合作商包括华为、hoco、磨科信和海威特,年产量600万到800万条耳机线。“引进先进的全自动化设备、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接轨国内知名品牌,向国际品牌看齐。”该公司运营副总经理邱晓滨信心十足。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走出去、引进来’做大做强传统产业。”谷饶镇党委书记杨桂青告诉记者,谷饶镇发挥政银企合作机制,优先协调全镇205家规模以上企业的资金需求,加大技术投入,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一把手招商、以亲招商、以商招商,为家乡引进更多优质资源;推进标额5.4亿元的潮阳站站前广场项目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形成商圈经济,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谷饶。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