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建言支招清远绿色发展

2020-10-29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日前,以“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为主题的清远市第二届生态文化建设研讨会,在英德市九州驿站举行,国内生态、文艺专家齐聚一堂,总结交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为清远新时期的生态绿色发展、公民生态道德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支招献策。

  会上,广东环保职业学院教授级高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清远市政府顾问钟流举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与清远蓝》为题作分享;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西南工作站主任陶宏志以《垃圾分类新时尚,再生利用积厚德》为题作分享;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文丰以《绿色文学的特质》为题,分享绿色文学的多样性。

  这三位嘉宾从自然生态、环保、文学三方面,分享了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的重要意义。而清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戚华海则以《清远地域与生态诗歌》为题,分享了生态文化中的一个细分领域——生态诗歌的创作体会。

  戚华海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发展,成为一种施政理念;绿色生活,也慢慢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最终变成一种文化。只要形成这两种社会风气、日常习惯,就能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的基础。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从高处谈策略,于微观谈建议,谈生态文化、生态文学、生态诗歌,分享智慧观点、碰撞思想火花,为清远的绿色发展建言支招。

  近年来,清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第八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清远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殊荣。今年10月,清远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将努力打造景观优美、生态良好、宜居富民和文化繁荣、城乡一体的国家森林城市。

  专家建议

  区域联防联治 守护“清远蓝”

  研讨会上各路专家积极发言,交流互动,共同为清远生态发展建言献策。

  钟流举表示,今年以来,清远市大气污染防治面临巨大压力。细颗粒物、二氧化氮、臭氧等数据指标均排名靠后,空气质量综合排名也居末位。他认为,清远大气污染出现目前的问题,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内部因素来看,清远中心城区位于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带上,市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大气的流动受到阻挡,自净能力弱。再加上清远相对粗放的产业结构,城市精细化管理不到位,污染物排放高,极易造成污染天气出现。

  从外部因素看,清远这种不利的地理条件,一旦外部污染物漂向清远,与持续干旱、相对湿度较低等不利天气条件相叠加,极易造成污染天气状况出现。

  他建议,清远要加大建筑工地、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另外也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尽可能减少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多引进污染少的高新企业。

  钟流举还建议省级职能部门进行更大范围内协调治理,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联防联治,一体化管理,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现状,更好的落实省委“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发展格局的要求,携手大湾区,共筑“清远蓝”。

  垃圾处理明确分类责任主体

  陶宏志则从垃圾分类层面对清远生态发展提出建议。他表示,生活垃圾中,剩菜剩饭、废弃食用油脂等湿垃圾的处理是老大难,也是关键所在。这些垃圾含水又含盐,还易产生臭味,污染环境影响群众健康。

  他建议,一方面要转变社区垃圾分类局限于居住小区、院落的状况;将湿垃圾产废主体纳入分类责任主体,明确农贸市场、居住小区、餐饮店铺、生鲜店、学校、医院、办公楼、商业综合体、园林绿色九大湿垃圾产废主体原位分类、收集、转运、处置的责任。

  另一方面开拓原位、区域集中相结合湿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模式,告别湿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倾倒、运输、处置历史。如农贸市场果蔬垃圾原位减量,残渣可成为饲料或有机肥基料,残液可代替葡萄糖成为污水处理厂微生物营养液;居住小区厨余垃圾原位处置、餐厨垃圾残渣处置,产生的油可由专业公司收购生产工业半成品油,残液作为污水处理厂微生物营养液,残渣可作为节能辅料进入垃圾焚烧场;园林垃圾集中处置,经过专业设备可处理发酵制肥或成营养土。“希望政府能探索原位处理,减少臭味和污染。同时希望清远多关注城市生态系统,探索城市如何按照自然的法则可持续发展。”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