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以新担当新作为开新局

2020-11-02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10月27日,梅江区召开全区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全省干部大会和全市干部大会精神,对全区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区委书记朱国城主持大会并讲话,区长钟秀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巫繁星、区政协主席赖经烈、区委副书记曾小喜出席大会。

  朱国城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发扬特区精神、借鉴特区经验、贯通特区使命,奋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

  一要深刻领会好特区精神。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要振奋“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精神,激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创业闯劲,矢志不渝“闯”下去、意气风发“闯”下去,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生态发展区建设,争当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梅州样本、甚至是广东样本。

  二要认真借鉴好特区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道路自信、加强制度建设,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请进来、走出去”,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主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践行“两山”理念、厚植生态优势,服务“双区”建设、推进与港澳地区的合作,在全国、全省、全市一盘棋中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把特区经验根植于梅江大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推动梅江出新出彩。

  三要全面结合好特区使命。自觉从特区使命中看到梅江的担当和责任所在,以深圳的“昨天”审视梅江的“今天”,以深圳的“今天”展望梅江的“明天”,发挥生态发展区的功能作用,在产业共建、文化交流、生态供给、劳务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中,深化两地合作,主动接受深圳的辐射带动,引进深圳的理念、管理、技术、人才、资本等发展要素,助推梅江高质量发展。

  朱国城强调,要以感恩奋进之心、知恩图报之志,认真地、创造性地抓好省委对梅州工作指示要求的贯彻落实,在实践中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创造梅江振兴发展新的辉煌。

  朱国城强调,要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梅江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一要深入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深入整治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做到“三个决不允许”,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二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梅江作为生态发展区,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造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GDP,通过改善营商环境,通过城市提质扩容,聚集创新要素,把人才与科技、金融、产业结合起来,共谋产业项目、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要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梅江地处梅州中心城区,改革得到了深圳等地的有效辐射,但原创性、制度性的改革一向比较缺乏,要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加大全面改革力度,加快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实现在梅江办事与在广州、深圳一样好、一样快。四要深入推进扩大开放。要秉承先辈当年“下南洋”的勇气和胸襟,全面扩大开放。发挥梅州粤东北门户城市的作用,通过高水平建设对外大交通网络,利用好侨乡资源,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的联系,深化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五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优化教育、医疗两大公共服务,突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梅江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六要全面推进创新城乡治理。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把市区和中心镇、建制镇治理好,用绣花功夫抓好老旧小区改造,用片区发展模式推进新区提质扩容,建设智慧梅江。创新实施“枫桥经验”,完善“五治联动”机制,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七要全面服务融入“双区”建设。积极推动产业、技术、人才、机制对接,加快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双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水缸子。通过加强文化、教育等方面合作,提升客家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港澳客二代、客三代更加认同祖国,参与祖国建设、服务祖国发展。八要全面弘扬客家优秀文化。把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文博城、教育城、“画里西阳”影视外景基地建设,策划推出一批文艺作品,整合提升革命旧址、历史遗存和名人名居等资源,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特色,发展全域旅游,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九要全面保障和改善重点民生。着眼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生态、平安等重点民生,从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入手,选准并抓好每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十件微民生实事,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更大范围地惠及群众。十要全面推进“双统筹”工作。要始终保持高度警醒,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潜在风险,抓实抓细各项风险排查工作,慎终如始做好外防输入、中防松懈、内防反弹工作,同时加快推进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好“六稳”“六保”任务,力争完成好年初预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朱国城强调,全区上下要按照省委和市委统一部署,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总书记对广东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传达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位党员干部。二要强化学习培训。对全区党员干部进行集中轮训,打通学习宣传贯彻“最后一公里”,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帮助全区党员准确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三要强化宣传宣讲。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创新学习宣传贯彻的方式方法,加强舆论引导,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结合梅江实际,生动宣讲。四要强化调研落实。扎实开展新一轮“深调研”,对标对表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谋划“十四五”发展,拿出调研成果,切实做到边学习边调研边落实。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