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中央宣讲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在中山大学举行,广东高校系统约1.6万名代表在主、分会场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在我省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报告会,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有利条件和重要特征,更加深入把握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学习、工作以及奋斗的方向。大家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扬自立自强精神,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助力广东在“十四五”时期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明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广大师生热议如何进一步激发高校科技创新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省属理工科高校责无旁贷。”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说,学校要发扬啃硬骨头精神,主动对接科技创新主战场,用真本事、真功夫、真实力迎接新挑战,不断向科学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更加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凸显与产业融合的优势,强化融入产业基因,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布局,促进交叉融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科人才,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实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等目标任务,需要加紧布局科技、技能等创新人才培养。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两名学生夺得世界冠军,该学院党委书记黄学茭表示,接下来,学校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继续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紧贴广东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与工匠精神的应用型高职人才。
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建设宏伟蓝图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于青年一代而言,这张宏伟蓝图恰逢他们人生黄金期、事业奋斗期。
聆听报告会后,青年学生表示,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将是人生理想和追求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些年,我国临床治疗、药物研发、医疗设备水平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比如‘达芬奇’机器人被应用到外科手术等治疗中,体现了我国医学正加快朝着精准化方向发展。”在主会场聆听报告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冯芮嘉说,今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医护工作者也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希望今后能一身一心救治病人,在危难时刻冲得上去,不负患者健康和性命相托。”
在疫情期间,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研究生林丹芸曾变身“云主播”,为西藏农牧民子女科普防护知识,受益人数超1000人次,被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她表示,自己今后的志向是成为一名教师,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尽自己所能提高边远地区、乡村教育水平。
《建议》明确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许多青年学生立志要投身科创事业。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学生许泽是一名“95后”,他打算继续从事断裂力学等领域研究,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贡献一份力量。“坐住冷板凳,打牢科研基础,不断开拓视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