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抢抓“双区”建设机遇 打造全球科创策源地

2020-11-11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站在龙岗第一高楼——创投大厦向南眺望,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地铁16号线施工建设不停歇。不远处,则是日新月异的大运新城,深圳国际大学园也已初具规模,一栋栋雄伟屹立的楼宇在其背后加速崛起。

  大运新城,被定位为龙岗双核引领发展的东核心。伴随着多个重大项目的落地,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新客厅呼之欲出。11月6日,龙岗区委书记张礼卫就是在大运新城内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深圳的行政大区、工业大区、人口大区,龙岗一定会体现大区担当,逐条对照总书记的要求抓落实,率先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龙岗落地见效。”张礼卫表示,龙岗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把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好,找准龙岗在新时代的定位和使命,鼓足干劲在新征程再出发。

  谈发展

  大运新城和坂雪岗科技城是高质量发展“双引擎”

  南方日报:您今天把访谈地点安排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有什么特别考虑吗?

  张礼卫:是的,接到你们的采访要求之后,我经过认真思考,最终选择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接受访谈,主要有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不仅是龙岗的名片,也是深圳的名片,既是深港合作的样板,也是两地在教育、科研等领域合作的重要载体。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4年成立,经过6年发展,现在在校师生已经超过7000人,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引进世界知名教师360多人,包括诺贝尔奖得主4人、图灵奖得主2人、菲尔兹奖获得者1人、国内外院士17人),办学规模还在不断扩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成长历程,既是深圳速度、深圳质量的一个缩影,也是深港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在对接香港教育、科研资源上有很多优势,为我们接下来和香港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提供了条件,也为进一步衔接福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业服务合作区外溢产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此外,我记得2018年3月,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曾陪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来到港中大(深圳)调研,对学校发展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也要求我们要加快补齐高等教育发展短板,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构建支撑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高等教育体系。现在港中大(深圳)以及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发展态势这么好,可以说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大力推进的成果。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做下去,进一步抢抓机遇,推动深港合作往深往实发展。

  第二个考虑,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坐落在深圳国际大学园,深圳国际大学园又位于大运新城,它与华为所在的坂雪岗科技城,一起成为支撑龙岗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在这里,我也想借这个宝贵的机会,通过媒体向全社会推介。

  第一个引擎是大运新城,也是2011年大运会赛事的举办地。大运新城是龙岗的“东核心”,也是深圳的“城市新客厅”,规划定位和能级很高。从规划上看,大运新城可以分为“三个客厅”,北部是“创新客厅”(有天安数码城、创投大厦等,以研发、孵化为主),中部是“活力客厅”(包括深圳国际大学园、大运中心场馆、深港国际中心等,聚集了大量文体、科教、商务设施),南部是“创业客厅”(有软件小镇、AI小镇、大运枢纽等,能够提供低成本高质量产业空间)。

  从禀赋来看,大运新城有“五大优势”,包括交通互联优势(通过东部过境通道直达莲塘口岸,10号线东延线直达福田/落马洲口岸,规划中的21号线、深惠城际线直达前海深港合作区),生态环境优势(周围环绕龙城公园、大运公园、神仙岭公园、龙口水库,有山有水,有55公里绿道和19公里龙岗河碧道,生态基底好,环境优美),科技创新优势(有港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汇聚了3所诺奖实验室、9个重点研究院、19个重点创新平台),综合服务优势(有深圳最大的体育场馆、规划建设深港国际中心“深圳露台”、深圳第二音乐厅等重大文化、体育和商业设施),土地资源优势(可挖潜用地包括大运公园北地块、“三所”片区、公众高尔夫等,可以提供约1平方公里的开发用地)。

  另外一个引擎是坂雪岗科技城,坂雪岗科技城是华为所在地,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一核,也是龙岗的“西核心”,肩负着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ICT产业中枢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及城市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等历史使命,并正在积极申请首批“国家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近年来,在市、区的共同努力下,坂雪岗科技城发展前景越来越好,特别是配套方面有很大的加强,比如打通大量交通内循环,建成运行地铁5号、10号线,规划动工深大城际线;新增深圳外国语湾区学校、市第十七高中等一批名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市人民医院坂田院区、龙岗区第二中医院等高水平医院,以及坂雪岗艺术中心、科技博览中心等一批高端文体设施等。同时,坂雪岗科技城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近期我们正在加强谋划,推动坂雪岗科技城与周边平湖北、吉华西形成联动,并在更高层面推动与前海、福田中心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及临深区域的协同发展。

  除了这两个“核心引擎”,龙岗区还有11个重点发展区域,发展态势都非常好,我们热切欢迎大家来到龙岗创新创业!

  谈创新

  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南方日报:龙岗是创新大区,也是产业强区,科技创新与制造业高度融合的特点十分鲜明。请问,接下来龙岗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方面做出表率?

  张礼卫:您概括得很准确,产业和创新正是龙岗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多个场合要求龙岗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发展高科技创新企业。我认为,龙岗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方面有“两个基础”,要打造“三个高地”。

  “两个基础”,一个是产业基础,比如龙岗拥有华为、比亚迪等明星企业,也有云天励飞、柔宇等行业新秀,规上工业增加值居全市第一,连年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一个是创新基础,比如坂雪岗科技城等纳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大运片区汇聚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未来,我们将打造“三个高地”,一是依托坂雪岗科技城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宝龙科技城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高地。二是依托大运新城,发挥深圳国际大学园引领效应,构建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重点做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高地。三是依托龙岗自有的生态本底、客家文化资源、良好城区品质等,同时全面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打造人才高地。

  谈治理

  推进城市治理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多元化

  南方日报:龙岗土地面积大、管理人口多,区域内发展不平衡,治理难度大。近年来龙岗在基层治理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能否请您介绍其中的亮点,并谈一谈下一步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路?

  张礼卫:龙岗是人口大区,2019年底管辖人口达到502万人,有城中村499个、出租屋12万栋,同时旧工业区、“三小场所”也非常多,管理的难度非常大。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进行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龙岗第一课”、“我当网格员”、“我当调解员”、“网格+”、“枫桥经验+”等龙岗实践探索。我认为,基层治理的基础已经比较扎实,接下来,重点要在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多元化“四化”上下功夫:一是智能化管理。深化“智慧龙岗”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让城区运转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民。二是网格化管理。促进安监、消防、食品监管等专业网格与基础网格的对接融合并提升效能。三是精细化管理。重点推动城中村整治、“厕所革命”、绿道建设、垃圾分类等。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小散工程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让龙岗环境更加优美、城市更有品质。四是多元化化解。全面开展“枫桥经验”创建,推动构建“大调解”网络,推广“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枫桥式”社区。

  谈民生

  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南方日报:这几年龙岗在民生事业上的投入十分巨大,下足功夫补教育、医疗、交通、生态环境等短板。你到任龙岗后,也非常重视民生事业。为构建“幸福龙岗”,区委、区政府下一步将在哪些方面用力?

  张礼卫:龙岗是原关外地区,民生基础相对薄弱,历史欠账较多。近年来,在民生方面,我们持续加大投入,九大类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已经超过八成(2019年为289.7亿元,增长1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1.2%),可以说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民生事业上。特别是教育,“十三五”期间新增公办学位6.2万个,教育支出占比从14%提升至31%,一年下来在教育上的投入超过100亿元,已经接近财政收入的1/3。我想,接下来,我们还是要继续按照“民生七有”的要求,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在教育方面,推动“两个大转变”。一是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变。龙岗基础教育师生规模超过50万人,全市最多,但距离教育强区的标准还有差距。二是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三是全力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全面启动“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的“三名”工程,大力引进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学生。四是发挥好龙岗区民办学校的作用,通过机制创新推动优质民办和公办学校“两手发力”,全面推进标杆学校品牌创建和教育均衡化发展,最终实现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学有优教”。

  在医疗方面,实现“一个大跨越”。龙岗区医疗资源规模大、种类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00多家,床位数1.1万张,数量全市第一;耳鼻喉科、质子肿瘤治疗等特色专科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当前,我们正大力推动一大批医疗项目建设,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等22家公立医院以及41个社康中心项目建设改造,投入超过130亿元,预计到2025年全部建设完成后,全区医疗卫生硬件水平将达到原关内水平,实现一个大跨越!

  在交通方面,打造“四个交通圈”。龙岗在交通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很大,就今年来看,坂银大道4月通车,轨道10号线8月通车,轨道14号、16号线进展顺利,3号线东延段、16号线南延段陆续开工,外环高速、东部过境等在加快推进。但是,交通问题仍然是制约龙岗发展的最大短板。接下来,我们将统筹推进轨道、高快速路、交通枢纽等的规划建设,分层次打造15分钟、30分钟、45分钟、1小时交通圈。

  此外,在治水、文体、就业、养老等其他方面,我们也会不遗余力。特别是市民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近两年我们已经完成全部40条黑臭水体、780个小微黑臭水体消黑。接下来,将重点加快碧道、公园等规划建设,重点加强城中村综合整治、垃圾分类处置等,努力打造天蓝水清岸绿、社会平安和谐的美丽龙岗和平安龙岗。我相信,到2025年会有一个全新的龙岗呈现给大家。

  ■记者观察

  龙岗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

  40年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拥有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深圳奇迹般崛起于中国南方,绽放夺目光彩。

  目光向东,同样从“一穷二白”起步,同样秉持改革创新精神,龙岗区始终与深圳同频,伴时代共舞。

  “三来一补”迭代创新驱动,“半村半城”升级为现代都市,经济总量从建区时的52亿元跃升到现在的近5000亿元……一个又一个奇迹见证着龙岗奔涌向前的铿锵步伐。

  而在当下,龙岗的发展又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方面,继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实施“东进战略”之后,龙岗又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机遇。

  同时,龙岗的发展基础雄厚,经过建区27年的发展,全区GDP从1993年的5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686亿元,增长89倍;人口从1993年的72万到2019年实际管辖人口503万,增长近6倍。

  地利方面,龙岗是深圳都市圈的几何中心、市委“东进战略”的主战场、省委“一核一带一区”战略的重要前沿地带和桥头堡,有龙头企业奠定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有以国际大学园为支撑的创新平台,同时山环水润的生态本底和土地、产业空间较为充沛也将成为吸引高端要素集聚的重要优势。

  人和方面,近年来龙岗持续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行动,全区广大干部攻坚克难、敢抢先机、勇于示范的政治自觉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龙岗区委书记张礼卫表示:“我们以智慧龙岗为抓手,大力推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完善,广大企业、人才在龙岗创业、发展更加便利、舒心、安心。接下来,龙岗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提出的要求,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0+10’工作安排,高标准谋划推动龙岗各项事业,力争在以下六个方面‘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产业是龙岗的立区之本,创新是龙岗的未来动力。龙岗将坚持“产业立区、创新强区”战略,依托坂雪岗科技城、大运新城两个“核心引擎”,以及其他11个重点发展区域,持续巩固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作好产业链、创新链“两篇文章”。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今年党中央给深圳送来了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这个“大礼包”,接下来,龙岗会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土地空间统筹利用(如立体复合用地、二三产业混合用地、闲置土地收回等)、大数据试验区建设(如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试点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等方面,把龙岗打造成深圳的制度创新策源地和高地。

  ——在基层社会治理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龙岗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目前龙岗已经有很多好的治理经验,包括“智慧城区”“雪亮工程”“龙岗第一课”等等。接下来,龙岗重点是要把“枫桥经验”创建活动开展好,用三年时间实现11个街道、111个社区、486个园区等基层单位的全覆盖,做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在民生事业发展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龙岗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正视短板和不足,逐条对照“民生七有”要求,聚焦市民群众最关心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在过去解决“有”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优”的问题,保持定力,稳扎稳打,朝着国际一流配套的标准扎实推进。

  ——在提升城区品质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是龙岗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将彻底改变过去特区内外二元化现象。其中,对于过去存量的项目比如大量形态落后的城中村,龙岗将按照不同标准提升改造;对于新的规划和项目,龙岗将建立总设计师制,引进明星设计师、新锐设计师,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把每一个项目都做成百年精品,争取用3-5年的时间,让龙岗城市面貌有个蝶变。

  ——在坚持党建引领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龙岗的各项事业发展,离不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也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接下来,龙岗将坚持把支部建在攻坚一线,按照好干部标准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更好为市民群众服务。同时,坚持强高压、全覆盖、零容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严查严惩民生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让群众更有安全感、获得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