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

2020-12-02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大疆无人机在空中穿行,机器人与人流畅对话,工业互联网助力深圳制造提质增效……1万平方米的深圳市工业展览馆内,一个个展区呈现出深圳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深圳坚持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40年来,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从1980年的0.3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587.9亿元,增长2.6万倍。2019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69万亿元,成为全国工业第一大市。如今深圳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七成以上。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圳发展指明方向。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深圳制造业如何继续发力,续写世界工业史上的“中国奇迹”?

  11月28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贾兴东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市工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在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上做大文章,打造百亿、千亿、万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全方位精心打造企业服务体系,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

  1 谈创新发展

  一手抓“新树深扎根”,一手抓“老树发新芽”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深圳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一直是创新的主阵地,接下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如何继续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有关创新的要求?

  贾兴东:深圳工业从特区建立之初开始,就非常重视创新,我们创新理念引进“三来一补”企业,之后鼓励和支持早期的代工企业走出一条“贸—工—技—研”自主创新的道路。

  深圳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逐步形成“六个90%(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生产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的突出特色,成长出华为、中兴、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可以说,创新是深圳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接下来,我们将以建设产业创新高地为导向,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一是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5G+8K+AI”、新一代信息技术、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实施5G、人工智能“链长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二是打造制造业创新载体体系。聚焦深圳制造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构建国家、省、市三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高标准推进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建设,力争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领域早日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重大工程技术产出和应用能力。

  三是加快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和产业基础再造。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工业强基、重大短板装备突破等重大工程,着力推动解决系列“卡脖子”技术。

  我们将坚定不移打造产业发展高地,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树深扎根”,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发展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一手抓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技术高端化、创意多元化、产品时尚化、品牌国际化方向发展,完善时尚产业链配套体系。

  2 谈深化改革

  优化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环境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圳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下一步怎么谋划和推进改革?

  贾兴东:近年来,深圳工业发展非常迅速,随之也面临资源要素约束更紧、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竞争压力更大等问题,这一切都需要利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寻求突破。

  这两年,深圳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也得益于一些改革办法。比如,为了保护工业用地,深圳率先探索划定270平方公里工业区块控制线,为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空间基础。又如,深圳工信局连续两年将专项资金管理改革作为全局一号改革工程,将多个专项资金整合为统一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阳光资金平台,便利企业申报。

  下一步,深圳市工信局将重点抓好综合改革,落实综合改革和首批清单的工作方案,推动探索工业领域数据共享、交换、交易和管理机制以及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起草《深圳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促进条例》,构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良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将在构建工业产品流通体系、提升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提高深圳市通信枢纽地位、开展跨境通信试验等方面谋划一批新的重大改革事项,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

  3 谈惠企服务

  智慧企业服务“整体式、一站式、精准化”

  南方日报:深圳有340多万家商事主体。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企业服务的牵头部门,怎么去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贾兴东:我们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最核心的工作,用心用情服务好企业发展。每年提请市领导挂点服务全市几百家企业,通过领导面对面征集、协调的方式,解决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设立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等,在改制上市、纾困、贷款担保费补贴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疫情期间上线“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平台,为企业提供24小时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一是持续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构建市区联动、线上线下协同的企业服务工作机制。积极协助深圳市委编办设立新的企业服务机构,打造企业服务工作全新“大脑”。以“深i企”为依托加快建立“整体式、一站式、精准化”全市智慧企业服务平台。

  二是完善服务企业的政策体系。加快出台《深圳市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中小企业渡难关促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继续落实好疫情防控扩产增效等惠企政策。

  三是推动解决优质企业产业空间需求。梳理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等扩充产能迫切的产业空间需求,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4  谈数字经济

  打造全市域全场景5G应用环境

  南方日报:深圳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市。当前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深圳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

  贾兴东:2019年深圳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2.78万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特别是疫情以来,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快速发展,1—10月深圳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营业收入逆势增长13%,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深圳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目前,深圳5G基站建设超4.6万个,密度全国第一,率先实现5G独立网组全覆盖,这为我们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很好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5G+8K+AI+云”战略,在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基础上,打造全市域全场景5G应用环境。推动《深圳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落地实施,出台多功能智能杆及配套设施管理办法、全市数据中心专项规划。

  二是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出台数字经济产业、信创产业、软件产业、大数据和云计算、开源产业等系列发展政策。编制首套软件目录,启动首版次软件资助计划。

  三是加强鲲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中国鲲鹏源头创新中心,推动鲲鹏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攻关基地和鲲鹏特色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培育孵化本地优秀企业、加大薄弱环节招商引资力度、建设示范园区等措施,引导鲲鹏产业集聚发展。

  四是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广东省工业边缘智能创新中心筹建工作,争取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记者观察

  深圳向实:制造强市支撑高质量发展

  11月25日,深圳大疆创新“御 MAVIC AIR 2无人机”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这是我国工业设计领域唯一经中央批准设立的国家政府奖项。

  华为、比亚迪、大疆……一个个深圳制造闪耀国际舞台,背后是深圳工业走过的极不容易的40年。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从1980年的0.3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587.9亿元,增长约2.6万倍,创造了世界工业史上的中国奇迹,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拉开大幕,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开启新征程,面对产业革命加速与全球创新竞合,深圳制造强市之路开启新征程。

  ▶布局之变

  从“世界工厂”到“智造强市”

  前不久,一组深圳工业最新数据引起强烈关注,今年前三季度,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6238.6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居四大一线城市首位。

  深圳制造疫后恢复的强劲态势,凸显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韧性。从“三来一补”的“世界工厂”,到如今的创新高度密集的“制造强市”,深圳坚持工业创新之路,率先布局产业结构转型,引领动能转换。

  强产业链是深圳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多年来,深圳着力提升重点产业链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9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就达3.69万亿元,成为全国工业第一大市。这一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万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绿色低碳增加值突破千亿。

  在深圳,一大批重点领域产业和产品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比如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约占全国行业规模的1/6,深圳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的近1/10,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业营业收入以及软件出口额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深圳移动通信基站、程控交换机产量占全国七成。

  强基础,深圳较早开始工业强基工程,如今正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前瞻布局使得深圳在集成电路、4K超高清、医疗器械等核心基础零部件,以及储氢材料、石墨烯等关键基础材料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在政策与环境支持下,强技术实力成为深圳企业的共识。如今,深圳5G通信、石墨烯、机器人、区块链等热点领域的专利公开量均居全国首位,深圳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已增至17个,占全省一半。

  面对世界经济迎来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下,深圳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按下“加速键”。在中国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深圳湾创新中心+华为研发中心+各区分中心+重点行业信创攻关基地+实验室”的鲲鹏创新平台体系正在构建。

  ▶产业之变

  从“强链”到“强集群”

  今年8月,深圳宣布建成5G基站超4.6万个,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高质量全覆盖。“5G第一城”中,正在不断涌现的5G技术和应用,是政策推动与创新环境打造产业新优势的生动注脚。

  先行示范区开启新征程,深圳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政策先行,深圳正加快编制工业“十四五”规划,出台新一轮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括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

  紧抓创新的根本动力,深圳从“强产业链”到“强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能级的不断跃升。未来深圳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点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百亿、千亿、万亿级别的产业集群,一个面向全球的产业发展高地正在崛起。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正越来越深入运用于制造业领域,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在深圳涌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先行实践正在深圳进行。

  紧抓双循环。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建立了深度链接全球产业体系的优势,同时深圳工业内销比例从过去的30%提升到超过60%,如今深圳更有机遇纵深推进区域和国际合作,让深圳工业制造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互相促进提升,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比如,联合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跨境通信业务开放试点、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交流平台等,携手湾区城市参与全球竞合。

  紧抓企业服务,深圳正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从市领导挂点服务,到设立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再到疫情期间上线的“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平台,深圳正全方位精心打造企业服务体系。

  全球产业竞合大幕已经展开,制造强市未来可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