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澄海将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助力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为主要任务,强化产业平台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公共设施升级、城市功能提升,侨乡潮韵塑造、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和文明素质的提升。
聚焦新任务新目标,把握新定位新机遇,澄海将拿出怎样的新思路新举措?“澄海将紧抓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机遇,积极主动融入汕头中心城区,着力强化产业平台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公共设施升级、城市功能提升,侨乡潮韵塑造、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澄海全面振兴发展。”在近日召开的澄海区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上,澄海区委书记刘永铭铿锵有力地说道。
刘永铭表示,澄海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6”工程,动员全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开创澄海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作出澄海贡献。
强化产业平台建设、重大项目引进
南方日报: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这对于澄海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永铭:总书记亲临汕头,对汕头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激励汕头找准定位、迎头赶上,体现了总书记、党中央对汕头人民的关心关怀,为汕头的发展打入了一针强心剂,在汕头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让汕头上下备感温暖、倍受鼓舞、倍增信心。
近年来,澄海区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各项部署,统筹推进“创文、修路、治水、兴业、强学、办医、正风、固本”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实现环境提升、精神提振、发展提速、质量提高。作为汕头经济特区重要的一员,我们澄海有信心也有决心,有责任也有担当,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大发展中,抢抓机遇、找准定位,奋勇争先、迎头赶上,助力汕头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南方日报:澄海将如何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助力汕头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刘永铭:澄海区把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迅速制定出台“深调研”、培训、宣传三个工作方案,特别是部署开展了聚焦澄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城市治理、民生实事、融入“双区”建设、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八个方面19个专题的深调研,进一步找准澄海未来发展思路,谋划好澄海“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澄海将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助力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为主要任务,强化产业平台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公共设施升级、城市功能提升,侨乡潮韵塑造、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和文明素质的提升。
一是以六合现代产业示范区、莲花山山地产业片区为依托,着力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二是紧紧把握东海岸新城建设、亚青会举办机遇,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镇域协调发展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全面融入汕头中心城区发展。三是依托澄海深厚的潮、侨文化资源,打造美丽、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提升发展承载力。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 实现产业新增长
南方日报:近期汕头市提出落实“1146”工程,提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澄海将如何发力?
刘永铭: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澄海产业有基础,但也有短板,提升质量依然是澄海产业的主攻方向。因此,澄海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实现产业新增长。
一方面是在产业平台建设上下更大功夫。澄海六合围片区、莲花山片区被列入汕头市七大产业片区,我们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六合现代产业示范区、莲花山山地产业片区的规划建设步伐,着力培育引进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澄海传统优势产业智造创新与新兴产业培育核心承载区。今年来,我们不断加快六合现代产业示范区的土地统征收储工作,预收储达1.2万亩土地,为产业项目落地留足空间。
另一方面是在企业服务帮扶上下更大功夫,特别是在企业产能革新、产品更新、产业升级方面,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在这方面,澄海将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尤其要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汕深度协作契机,鼓励优势企业在高端研发设计方面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进行强强联合等。
我们还紧扣招商引资这个强力引擎,把千方百计引进优秀重大产业项目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招商引资必须解放思想、担当作为。我们将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就是抓发展,坚持各级“一把手”招商,打好“侨牌”“乡情牌”“产业链牌”,既集中精力招好商、招大商,又想方设法帮助本土企业坚定投资信心,增资扩产;既坚持引进投资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力足的新兴产业项目落户澄海,又用好“中国玩具礼品之都”金字招牌,开展产业链招商。近期,澄海洽谈引进的现代消费电子智能制造、电子玩具自动控制关键部件和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几个大项目都有了新的实质性进展,我们正加紧沟通协商,确保项目尽快落地,为澄海发展增添新动能。
南方日报: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澄海将如何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刘永铭:深化改革方面,将突出抓好简政放权工作,在放权强镇上实现突破。在抓好职权下放上,按照精准、分批、逐级的原则,把更多基层使用高频、迫切需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的行政职权,尤其是工程建设审批管理、企业经营主体注册登记开业等下放到基层。我们还将推动资源、人员力量下沉,打造镇街一个“一门式”“一网式”镇街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和一支“公正、文明、规范、高效”的综合执法队伍,确保镇街接好用好上面下放的职权。针对目前不能下放或不适宜下放的职权,建立健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把区直部门的人员下沉到镇街、到一线现场工作,解决镇街发展的难点堵点。与此同时,全面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完善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项目直通车等亲商助企服务机制,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扩大开放方面,我们将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优势,大力拓展国外市场,并用好“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国(汕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个发展平台,促进电子商务和外贸的发展。同时,紧紧抓住澄海区获批创建“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契机,探索建立农产品跨境贸易生态产业链,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农业品牌建设,带动农产品提质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