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擦亮服务窗口 解决群众所需

2020-12-09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走进政务服务窗口,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提供热情指引;搭乘出租车出行,车内干净整洁,司机主动打表;外出就餐时,店家诚信经营,不设最低消费;踏入图书馆,未成年人、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都能获得精准服务。

  文明服务,无处不在。

  从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到用心办事的行业窗口;从日渐丰富的公共服务,到赢得口碑的暖心举措。服务小窗口,点亮大文明。文明服务,成为南粤大地的新风尚,带来清新向上行业风气,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群众少跑路 让文明成礼仪

  政务服务窗口,负责办理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是群众感受最为直接的门户。从企业注册、办理营业执照,到群众缴纳社保、查询公积金,都离不开政务服务窗口。构建文明的服务窗口,不仅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在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随处可见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标语,志愿者们静候在大厅内,随时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办事不方便,行政服务中心开通“绿色快速通道”,安排专人值守,为办事特殊群体提供“一条龙”业务办理服务。

  在揭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层设置清晰的服务指引,张贴禁烟标识、配备禁烟劝导员,配套残疾人专用车位、无障碍通道、母婴室等设施,综合人员志愿服务队、导询员志愿服务队、机关志愿服务队3支志愿者服务队,为办事人员提供咨询、引导、建议等贴心服务。

  行政服务大厅是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也是文明创建的前沿阵地。

  对政务服务窗口而言,文明服务,不仅体现在微笑待人、暖声细语等行为举止上,规范办事、便捷服务,则是文明更深层次的彰显。

  “粤省事”是“数字广东”的“掌上”服务窗口。作为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粤省事”上线高频民生服务1650项。从出生证、结婚证到港澳通行证、驾照等电子证明开通,从公积金领取到低保办理……这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政务服务,都可以在“粤省事”上搞定。目前,平台实名用户数突破8900万,日均业务量1600万。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政务服务都暂停了线下办理,群众如何办事?“粤省事”的作用在此时得以进一步发挥。以低保申请为例,有需要的群众,只要打开“粤省事”微信小程序,进入“民政服务专区”界面,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低保在线申请提交,用时仅为10分钟左右,省去了奔波排队的麻烦。

  全国首个依托微信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粤省事”、全国首个涉企一站式移动服务平台“粤商通”、全国领先的联通政府各部门的协同办公平台“粤政易”、全国集成度最高的政务终端广东政务服务一体机……

  “粤系列”移动服务平台发展壮大,“一网通办”“无接触式办理”“最多跑一次”等服务逐渐成为标配,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不仅方便了群众办事,更是反映了城市在简政放权、提升政府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不懈努力,这亦是文明服务的应有之义。

  政府服务如何,检验标尺之一,就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此,广东出台了《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办法》,这种经常应用在商业市场上的评价体系,如今也适用于广东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和平台。给好评还是给差评,群众说了算。群众的评价情况,会纳入政务机构、政务人员的绩效评价体系中。

  整治乱象优服务 营造清新好风气

  搭乘公交出行、前往商场购物、进入景区游玩、在外卖平台点餐……吃穿住行等各行各业,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购买服务。行业文明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各行业以出租汽车文明服务拓展行动、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优化行动、餐饮行业文明诚信服务行动等九大行动为抓手,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质增效,带动全域文明创建。

  出租车是一张“移动”的城市名片,也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流动窗口”。去年以来,广东以“助推湾区建设、展示行业形象”为主题,在全省开展出租汽车行业“文明服务九大提升行动”,具体包括开展素质提升、安全守法、文明服务、诚信服务、助人为乐、寻找“最美的哥”、星级示范车评选、人文关怀、民声热线等行动,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文湾区。各地或推广“车载智能计价终端”,或开展出租车服务诚信考核制度,或组织“责任提升”承诺践诺活动,加大力度整治拒载、议价等顽疾,引导司机文明服务,为群众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出行环境。

  打造“流动的风景”,高铁、高速公路等同样关键。广东持续开展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整治,优化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拆除违法建设、清理违法户外广告、打造绿化景观,创建“畅、安、舒、美”的交通环境。

  民以食为天。如何让群众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发布文明餐桌诚信服务指引,明确餐饮单位的菜品定价要明码标价,货真量足,不以次充好,不用地沟油,不购买、不加工、不出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日前通过的《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决定》,也进一步明确,餐饮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各地餐饮企业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安装监控设备,加强质量把控,顾客可实时查看后厨烹饪情况,诚信经营换来顾客的好口碑。

  公交站台、交通路口,志愿者引导市民文明出行;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厕卫生状况改善,旅途更舒心……一个个行业的“小气候”,温润着社会文明“大气候”。

  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提升群众幸福感

  文明创建,扎根于坚实的群众基础上。

  将群众的美好愿望化作文明创建的动力,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是文明社会应有之义。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复古的灰墙灰瓦、彩色的镂空窗花、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卫生间……走进佛山市禅城区五峰公园,一座具有岭南园林特色的公厕让人眼前一亮。“公厕设备很完善,特别是第三卫生间的设置,带着儿子外出就很方便,体现了人文关怀。”市民陈女士说。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各地深化“厕所革命”,以打造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共文化广场公厕样板工程为引领,以点带面推进城乡公厕提质升级。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广东加大生活垃圾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现场指引,引导群众持续精准投放垃圾,养成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良好习惯。

  改善小环境,解决大民生,彰显大文明。

  ——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在东莞打工17年的吴桂春,离开东莞前,在图书馆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不舍。这则深情留言,全网刷屏,引无数人点赞。

  书香不择地,知识不问人。吴桂春的故事,是广东公共文化建设成果的缩影。目前,全省基本实现了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已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46个、博物馆340个、文化馆14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4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865个。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丰富优化,打造了一系列群众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在惠州博罗,历时20多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穿梭车活动刚刚告一段落。穿梭车走村串巷,深入到20个各具特色的博罗村庄内,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理论宣讲、中医义诊、VR观影等活动,一路受到追捧。

  “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让群众享受到精神文化大餐和惠民服务;2.3万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把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逾4万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让人人都能成为文明实践参与者……

  广东不断实践探索,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多级阵地体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

  随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文明的种子扎根于每个人的心间,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延伸

  深化“九大行动” 解决群众关切事

  日前,华陆高速公路通车,从梅州到汕尾,驾车时长缩短30分钟。全长46公里的华陆高速,沿线边坡种着糖蜜草,成片的粉色系植物扮靓沿途。华陆高速总工程师张黎明向参观者介绍,在声屏障及隧道洞口制作了符合当地民俗文化的图画,既美化景观,也可以缓解疲劳,为群众提供畅安舒美的行车环境。

  这是广东优化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的一处具体体现。根据省文明委工作部署,广东在全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聚焦出租汽车文明服务、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优化、餐饮行业文明诚信服务、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文明村镇创建提质、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网络文明等9个方面,着力在解决痛点难点上下功夫,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提质增效,以小切口解决群众关切事。

  出租车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流动窗口。去年以来,广东在全省开展出租汽车行业文明服务九大提升行动,各地组织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加强重点区域的巡查执法力度,建立不良驾驶记录名录库。

  一些群众反映,传统出租汽车信息不对等,服务管理不精细,揽客方式单一。针对这些核心痛点问题,相关部门积极促进巡游车、网约车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巡游出租车价格机制改革。疫情期间,还出台了行业补贴和承包费减免政策,减轻驾驶员负担。

  在优化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方面,广东印发了工作任务清单,重点抓好高速公路路面垃圾清扫、中分带及公路两侧绿化物修剪、服务区卫生保持、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违章违法广告标牌设施及建(构)筑物拆除工作等任务,突出重点区域优化美化。

  在餐饮行业,我省倡导“公筷公勺”行动,推进深化“光盘行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绿色消费。相关部门还将加强对重点餐饮企业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带动全社会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风尚。

  农贸市场也是群众日常打交道最为频密的场所。农贸市场环境如何,直接关系着群众的体验度和满意度。为营造干净整洁、规范经营的农贸市场环境,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从基础建设到环境卫生,从食品安全到诚信经营,开展综合治理,并防范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污染导致疫情传播风险。

  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通过加强设施建设、深化机制改革、提升服务能力等举措,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通过开展忠诚立家风、家和万事兴、立德育新人、书香飘万家、绿色进我家等五大行动,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推进网络文明促进行动,提升网民网络素养,净化网络生态环境,传播网络正能量。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为民惠民,我省持续巩固完善并深化拓展九大行动,让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汪祥波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