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起而行之 感恩奋进 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2020-12-09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12月8日,中共潮州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召开。潮州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潮州市市长何晓军出席会议。

  当下,潮州发展迎来最大历史性发展机遇,但对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潮州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潮州将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如何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潮州未来工作重点如何部署?全会报告中的“变与不变”蕴含着潮州的发展密码。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共潮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美丽潮州36条”,亦指明了建设美丽潮州的方法论。

  大格局

  在命运共同体中重新定位潮州

  潮州在金秋时节迎来高光时刻,在世界上备受瞩目。诚如全会报告所言,当前,潮州发展迎来最大历史性机遇,这样的机遇,让潮州从粤东一隅一跃而成世界关注的焦点,从文化、经济、区域等多方面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一环和关键节点。

  文化共同体:延续历史文脉 联通海内外

  历史上的潮州并非外人眼中的“保守之地”,恰恰相反,这片土地是开放之地,是人文荟萃之所,历史文脉延续至今。

  全会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潮州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总书记视察潮州期间,高度评价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实属难得、弥足珍贵”,盛赞“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指出“潮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

  一脉相承,文化成为命运共同体的纽带。潮州文化蕴含着丰富内涵、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也成为联系海内外潮人的核心精神纽带。

  近年来,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在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当下,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州文化显然要担当起更大的责任,对潮州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传承发展,需要在更大的格局中进行。而在维系海内外潮人,做好“侨”的文章时,潮州文化的重要性则又意义非凡。

  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侨批”文化的教育作用应当从中凸显,从而增强家国情怀,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在这样的机遇垂青之下,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资源都将赋能潮州。潮州文化不仅是潮州一地一市的文化,而是潮地潮人的文化,更是中华文化,在这样的格局中看待潮州,看待潮州文化,潮州在全国、全世界理应有一席之地。

  经济共同体:正视机遇挑战 注重双循环

  总书记在视察潮州企业时强调,我们要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亦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潮州是次全会指出,潮州虽迎来了最大历史性机遇,但对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短板。比如科技创新能力弱,传统产业转型动力不强,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市场拓展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等等。

  从体量上而言,潮州的经济发展并不亮丽,但有自己的特点,潮州有世界性产业集群的基础,如陶瓷产业;有独具特色的潮州文化资源,可发展世界性文旅体验目的地;民营经济发达,部分企业创新、自力更生能力强,在全球都有影响力,等等。

  当今世界,互联互通,经济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成为共同体。如何在共同体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

  历史性时刻来临,潮州有大机遇,也有大挑战。潮州需要在更大的格局、更广的视野看待已然和未然。《意见》中,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融入参与“双区”建设等提法,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着力在新发展格局中选准定位,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

  区域共同体:强化改革开放 小湾对大湾

  今非昔比,潮州已从“省尾国角”跃升成为区域的枢纽和中心,潮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间地带,是广东沿海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扁平化、四通八达的信息世界里,潮州更不是偏僻的角落。

  全会确定了潮州未来的发展格局——“一江两城一海湾”,力争推动潮州海湾与粤港澳大湾区“小湾对大湾”。

  全会亦提出,要从整体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辐射引领效应等方面深刻认识“双区”建设之于全省大局的重要性,把“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潮州所能”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支持、主动融入参与“双区”建设,深化合作、强化交流,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依托地理区域优势和文化优势,潮州可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也可以承接湾区的产业溢出。面对“双区”建设机遇,潮州也将调动全要素支撑对接,更好引进外生活力,激发内生动力,驱动高质量发展。于潮州、于大湾区而言,它们已是区域共同体。

  除了地理区域的联通外,潮州还需要做好“侨”的联通,以文化认同促进区域共通。放之四海,潮人遍布。全会提出,潮州要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以潮州文化为纽带,加强与海外潮人潮团联系,增进海外及港澳台潮籍乡亲同宗同源的文化认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大目标

  建设“五美潮州”

  全会指出,“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这是总书记赋予广东总定位总目标在潮州的具体化,是新发展阶段潮州的发展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美丽”的题中之义。关于“美丽”,《意见》则提出建设“五美潮州”,要奋力建设文化魅力美、产业特色美、自然生态美、城市品质美、生活舒适美的美丽潮州,为广东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潮州应有贡献。

  ——文化魅力美,打造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全会对“1+5+2”工作部署进行深化,其中文化强市则是首次提出。

  把潮州文化这一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保护好、延续好、传承好,面对这一重要课题,潮州可以做的有很多。潮州有这个文化底蕴,也应有这份文化自信,以更大决心更强举措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文化牌”将成为潮州的王牌之一。潮州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还将努力打造成为对世界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名城、世界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园、面向世界的中华文化展示窗口。

  ——产业特色美,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去年以来,潮州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心更多是在传统产业,目的是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破解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正所谓“找准发展路径,传统产业照样有春天。”

  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战略部署。如何在继续抓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构建起凸显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潮州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破之题。潮州要坚定不移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竭尽全力培育发展更多创新型、引领型企业,做强做大实体经济。

  ——自然生态美,保护好潮州的绿水青山。

  “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殷殷嘱托,言犹在耳。令人欣喜的是,韩江潮州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刚刚通过国家验收。

  潮州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山、治海、治城,让绿色成为潮州发展的最亮底色。潮州瞄准的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城市品质美,建设“五有城市”。

  全会提出,要推进城市发展,努力把潮州建设成为有灵魂、有活力、有记忆、有温度、有品位的特色精品城市。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建设和管理同样重要。全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潮州样板”。

  ——生活舒适美,以人民为中心。

  无论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还是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

  发展是为了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目标一致,方向一致,也即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者:苏仕日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