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携手出发 更待同向发力

2021-01-12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经过半年酝酿,深圳和汕头两市“深度协作框架协议”终于落地。

  新使命需要新担当,新起点需要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

  去年深圳和汕头“深度协作”的提法见诸报端后,两个经济特区“怎么干”一直备受关注和期待。两市长期以来交往密切、情谊深厚,合作更是亲如兄弟。但深度协作,并无固定模式,也无先例可循。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样板示范,这既是两市协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又是初心使命。

  这是两个经济特区的携手再出发。两市将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继续深入总结经济特区发展经验,共同分享体制机制创新做法,用好用足用活经济特区立法权,互相学习借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改革制度和创新经验,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把经济特区建设得更好。

  这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勇敢尝试。深圳和汕头深度协作,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启动一批合作项目,加快形成“核+副中心”动力机制,走出一条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度协作新路。

  这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两个经济特区共同携手,扛起新时代经济特区使命担当,着实吸引眼球。深圳在深度协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而汕头在这次区域协作中展现的“主动”亦非比寻常。汕头深知,新时期只有主动融入“双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才能在“十四五”时期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负“迎头赶上”的殷殷重托。

  深度协作,意味着要同向发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过去半年,深圳汕头两市各界频频互动,合作进入“蜜月期”。两市努力找准协作契合点,既要发挥各自优势,又要弥补彼此不足,既要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又要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如此高起点高要求,实为不易。

  两市协议内容公布后,“3年5方面”的合作领域符合各方预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融合、社会民生、人才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既能够让汕头借势借力深圳,又能够让深圳在汕头找到新机遇新平台。

  同向发力,离不开发展上的共鸣。要充分发挥两市沿海开放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支持汕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等重大平台的对接合作,推动两市区(县)间加强合作、联动发展。

  同向发力,离不开产业上的融合。要推进创新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两市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支持深圳孵化器运营企业在汕头设立孵化器、加速器,共同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以深圳“设计+”赋能汕头传统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同向发力,离不开利好上的共享。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高铁实现深汕一小时生活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民生事业的携手发展,让更多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市民群众。

  时间表、任务书已经确定,下一步的关键就是抓落实、见行动。两市在“核+副中心”动力机制的强力驱动下,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释放出什么样的潜力、催生出什么样的新机,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辛均庆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