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为苏区“代言” 为振兴“添薪”

梅州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就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方方面面建言献策

2021-03-10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暖花开之时又迎全国两会。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拉开序幕,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梅州市分别来自农村基层、教育界和商业界的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大会,在会场上传递梅州声音、反映苏区群众心声。肩负着500多万梅州人民的重托,四位代表今年就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方方面面建言献策,积极发出来自苏区的声音。

  关键词1

  苏区振兴

  传递苏区建设新貌 建言梅州高质量发展

  2021年喜迎建党100周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梅州市收到了国家给苏区发展的“大礼包”——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为解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

  《意见》提到,“建设好梅州综合保税区和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及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等内容,无疑为梅州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高潮,注入更多振兴发展的活力。

  今年两会上,“加快梅州苏区振兴”,也是来自梅州的全国人大代表们的共同心声。

  在3月6日召开的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李杏玲,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梅州这片红色土地的革命历史、经济发展、老区建设等优势及推进情况。

  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朴实无华的阐述,李杏玲向与会代表描绘了一幅梅州上下齐心,充分释放动能势能,用心用情抓好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奋斗画卷。汇报完后,会场响起热烈掌声。

  “心情无比激动!”会后,记者远程连线李杏玲时,她的振奋情绪溢于言表。“能在全国两会上为梅州人民发声,传递苏区振兴的新貌,感到十分荣幸和开心!”

  今年两会,李杏玲递交了“关于支持全域原中央苏区——广东省梅州市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建议”,为梅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她在建议中请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加大对广东原中央苏区的扶持力度,支持梅州申报建设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现赣闽粤三省均有一个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同时,她建议推动梅州在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促进绿色转型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等方面,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全国人大代表、梅州绿源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振龙今年也把目光聚焦在了促进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上。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老区苏区人民的深情厚爱、对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邓振龙说,这对于梅州广大干部群众来说,不仅是巨大的鼓舞,更是有力的鞭策。

  为此,邓振龙建议国家在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就梅州而言,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动工建设福建厦门经漳州、广东梅州至广西贺州高速铁路,并在大埔设站,早日造福苏区人民。

  路通财通,苏区梅州要加速发展,需要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作支撑。同样在建议中希望国家加大力度支持梅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丰顺县丰良镇下山村村民彭唱英。

  彭唱英在建议中提到,龙梅龙铁路是长三角经海西区连接珠三角的快速通道,动工建设武平至梅州西段对打通高铁“断头路”,完善国家快速铁路网络,发挥通道效益,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加快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动工建设武平至梅州西段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而且尤为迫切,对此,彭唱英在建议中请求国家发改委和国铁集团支持按照“上半年获批可研报告、年内全线开工”的总体目标要求,尽快确定项目路省出资比例、审批模式,力争2021年开工建设。

  关键词2

  乡村振兴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苏区梅州,全市349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4.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为来自基层的代表,邓振龙今年的关注重点是家乡如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邓振龙建议,梅州要紧抓国家“优先支持将革命老区县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全市8个县(市、区)列入国家或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制度来扶持巩固脱贫奔康成效。

  今年,邓振龙递交了“关于建设生态发展区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议”“关于支持保障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经费的建议”等多个建议。

  邓振龙认为,梅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发展关系民生,这对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中一大重点就是产业振兴。而物流是农产品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邓振龙说,此前,他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目前梅州存在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技术相对落后,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供销渠道不健全等短板。

  “为了让梅州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资金、用地、税收支持力度。”邓振龙在建议中提到,希望国家支持梅州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对梅州山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项目立项、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梅州等苏区建设县级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打造集农产品批发零售展销、电商线上线下交易、冷链仓储、加工配送等于一体的综合商贸服务平台,助力特色农产品产业升级,对接全国大市场。“把梅州的好货卖出去。”

  近年来,梅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农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但邓振龙在调研中也发现,目前梅州农村地区供水、卫生、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后续管护资金缺口大,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少长效管理。

  “为此,我建议根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革命老区依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请求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保障梅州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经费。”邓振龙说。

  作为农村基层代表,彭唱英说,她今年两会重点关注乡村振兴相关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和各位代表发言中提到的每一个关于乡村振兴、基层民生的问题,我都仔仔细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并牢牢地记在心里。”

  在彭唱英今年递交的建议中,其中一份涉及到解决群众用水难问题。“我这几年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部分乡镇由于集中居住人口越来越多,供水压力加大,造成居民生活饮用水紧缺,农业灌溉水源不足。”她表示,用水难成了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瓶颈。

  彭唱英认为,乡村要振兴,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要加快突破瓶颈,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

  为此,她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水资源缺乏的区域兴建小型水库,解决群众用水难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3

  民生事业

  聚焦山区教育均衡关注医疗卫生长足进步

  教育和医疗历来是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为医药卫生和教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激发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奋斗力量。

  针对教育均衡、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等教育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为梅州教育界的代表,李杏玲说,在听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脑海中浮现出三个词:振奋、感慨、信心。

  “我振奋,未来发展蓝图已绘就;我感慨,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信心十足,‘十四五’规划充满机遇,未来可期。其中释放出的多个有关基层教育发展的‘春消息’,让作为基层教师的我,看到了梅州山区教育振兴发展的希望。”李杏玲兴奋地说。

  今年是李杏玲履职第九年,基层教育发展等民生大小事依然是她关注的对象。

  今年,李杏玲递交的8份建议中,有4份与教育相关。其中“关于提高革命老区生均经费,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意见的建议”中提到,建议中央财政在安排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时,对革命老区所在省份予以倾斜支持。

  同时,她建议加大在涉及教育的政策、资金等的专项经费投入,用于如校舍的建设维修、设施设备的配置、教师培训等,以缩小本省内革命老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缩小因经济发展差异而造成的各地教育不公平问题。

  此外,李杏玲将目光也投射到了民生事业的另一重大领域医疗事业,递交了“关于请求把梅州列为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的建议”。

  李杏玲认为,梅州医疗卫生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存在着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不同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患者跨区域就诊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支持革命老区依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健全本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工作要求。

  为此,李杏玲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依托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把梅州列为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进一步提升粤闽赣边区域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粤闽赣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作为建筑领域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嘉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晓今年依旧把目光聚焦在“群众住得好”的问题上。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应尽快推动规范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行业。”张晓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和装修成了大部分家庭的头等大事,但因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引发的工程安全、空气污染、施工噪音扰民、施工垃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张晓建议,通过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加强行业诚信管理、倡导室内装饰质量检验市场、出台标准合同文本和加强精装修房管理等,来规范家装行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