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要担负起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责任。大力发展海洋学科,中山大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充满信心和决心的。”在全国两会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建议,加快在广东布局海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进海洋强国战略,我们不可能缺席”
南方日报:您为什么如此看重海洋科学研究?
罗俊:作为国内海岸线最长的省,广东的海洋经济发达,约占全省GDP总量的20%,也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20%;同时,广东也拥有良好的海洋科研基础和条件。
海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可扩展的战略空间。海洋强国战略是国家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与海洋研究有着什么样的渊源?
罗俊:因临近南海,中山大学从建校之初就发展海洋学科。1928年,中山大学地质矿产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朱庭祜等一行16人乘“海瑞”号军舰前往西沙进行实地调查。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科学家对西沙群岛进行科学考察。此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广东省政治会议广州分会批准西沙岛矿产划拨中山大学管理,西沙群岛被列为中山大学海洋实习基地。这是中国今天对西沙群岛行使有效控制的史证之一。
中大有研究海洋的传统,又地处南海边,拥有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条件,推进海洋强国战略,我们不可能缺席,一定是责无旁贷、舍我其谁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海洋人才和提供高水平学术支撑。
南方日报:今年两会上您带来什么建议?
罗俊:一直以来,广东重视支持发展海洋学科和海洋科技,建立了多个涉及海洋领域的省级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但仅有一个海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建议,加快在广东布局海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充分利用广东的区域优势,回应广东建设海洋强省对科教支撑的需求,尽快在广东布局海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大涉海学科已有7名院士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发展海洋学科有什么特点?
罗俊:进入新世纪后的20多年来,中山大学加快布局海洋学科。2002年设置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08年组建海洋学院。尤其是2015年以来,中山大学海洋学科发展改变“打法”,用“大学科”思路推进海洋学科群建设。
中山大学发展海洋学科得到了广东省和珠海市大力的持续的支持。去年建成的海洋学科教学实验大楼已经投入使用,涉海人才引进加快推进。
南方日报:“大学科”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罗俊:海洋是一个庞大复杂系统,既有自然科学的学科,也有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相关的学科。所以我们走大学科思路,打造海洋学科群。
近几年,中山大学先后建立7个涉海学院,学科方向包括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7个院系既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边界,又有交叉合作,相信集群效应会带来跨越式发展。
南方日报:去年“中山大学”号下水引发关注,未来的中山大学海洋学科还有哪些大项目、大计划?
罗俊:要深入了解海洋、研究海洋,综合性大学是有其独特优势和特点的。比如,有了“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这样的大装备、大平台,我们才能真正深入海洋、研究海洋。
此外,中山大学还有“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已经开建的国内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以及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发射计划等。这些对海洋科研人才和涉海学科学生而言,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已吸引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海洋高层次人才加盟。截至目前,涉海学科已有院士7名、各类教研人才近700人,涉海洋学科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38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