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3月29日,随着三份重磅文件的发布,珠海、汕头和湛江三市迎来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广东以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全力推动三市加快发展,着力破解全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
具体而言,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战略一室负责人张燕认为,广东集中资源加快这三个城市发展,将推动三市在新发展格局、‘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挖掘潜力,再创发展新优势
如何让潜力和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在文件中体现明显。
珠海通过对接澳门和香港,在对外交往和经济技术合作上具有显著优势。此次文件提出,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打造珠港澳跨境电子商务枢纽基地;全力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强与澳门在跨境金融、绿色金融、中药材现货交易等领域深度合作。
“珠海可以探索和香港、澳门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形成制度性开放新优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认为,以制度型开放推动珠澳全方位合作,大有可为。
汕头是著名侨乡。文件明确提出,引导激励华侨华人在支持和参与祖(籍)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维护和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参事、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认为,汕头人一直有浓厚的经商传统,民间经济活跃,汕头要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回流。
湛江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的重要衔接位置,土地、人口等经济要素丰富,具备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空间和条件。近年来,通过引入多个重大产业项目,正在进入重大发展机遇期。
此次文件提出,支持湛江推动绿色钢铁、绿色石化、海工装备、清洁能源等重大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平台,以东海岛为主战场建设现代化世界级临港产业集聚基地。
做强“核心”,提升城市能级
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尽快补足发展短板,提升城市能级,成为此次发文的另一个重点。
以珠海所处的珠江西岸为例,长期以来,相对于珠江东岸存在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等短板。
文件提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特色金融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和枢纽型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等。
经济特区汕头,近年来在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和深圳等其他经济特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为此,文件提出,要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完善创业投资发展的法治环境,跻身营商环境先进地区行列。
湛江拥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但县域经济发展较为薄弱,在公共服务等方面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存在差距。此次文件明确,加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区域商贸服务中心等。
跨城联动,促进协调发展
珠海、汕头、湛江,三个城市的区位特点、经济规模和城市建设各有特点,为何此次同时发文支持?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份文件立足于推动三市在新发展格局、“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把三市改革发展放到全省推进珠西崛起、两翼齐飞的战略格局中系统谋划,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从地图上可以发现,三座城市都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珠海、汕头和湛江分别是珠江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对周边区域城市的辐射带动。
珠海一方面通过连接港澳可以发挥国际化优势,另一方面聚集社会经济发展要素可以平衡珠江两岸发展。
汕头则是汕潮揭都市圈的“领头羊”,在与深圳合作方面前景广阔。文件提出,建立健全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深圳、汕头两市比较优势,引领深圳都市圈和汕潮揭都市圈融合互动发展。
就在今年初,深圳与汕头签署深度协作框架协议,广州与湛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核+双副中心”的机制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