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中央部署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广东迅速行动。省委对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动员部署,精心谋划实施,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学习教育各项工作。
制定“1+10+N”总体工作思路,纲举目张、重点明确;绘好“责任图”“路线图”“流程图”“效果图”,实施挂图作战,压实责任;一场场学习研讨、专题宣讲、培训辅导,让党员领导干部学深悟透,不断从党的伟大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东各级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切实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广东大地迅速兴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高标准构建工作路径
“1+10+N”总体思路不断细化落实
以史为镜,开拓奋进。
2月20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后,广东紧跟脚步,于22日、23日,接连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有关通知精神,全面动员部署全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广东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由省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迅速成立,各地各部门接续建立以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上下贯通、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广东坚持高站位高标准谋划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制定《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学习教育4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和6个方面的学习重点;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1+10+N”总体工作思路,按照组织领导“责任图”、工作推进“路线图”、项目实施“流程图”、为民办事“效果图”四张图实施“挂图作战”。
一张联结全省的党史学习教育信息联络网络广泛铺开,广东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畅通各级联系,及时汇总学习成果,并指导各地切实推进……
纲举目张,全省党史学习教育“1+10+N”总体思路不断细化落实。广东对标对表中央实施方案,细致安排全省总体工作,并围绕党员干部自学、革命传统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研究制定9个工作方案陆续印发。
学习教育要走深,目标责任要压实。广东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流程化、流程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工作理念,梳理形成63项具体任务,并制定详细时间表,确保工作有目标,落实需到位。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广东高起点部署推进,高标准构建工作路径,这为全省高效率落实各项任务,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员领导干部带头
深入学习研讨汲取智慧力量
“听后很受启发,也明确了我们接下来学习党史的思路,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党的百年历程波澜壮阔,党的历史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教科书。”聆听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宣讲报告会后,省社科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张造群深有感触。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东组织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全面系统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从党的伟大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3月19日,广东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宣讲报告会,在广州设立主会场,并联动各地分会场,召集约2.3万人参加。活动在全省引发热烈反响。
广东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全省上下把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引向深入。
3月24日至25日,广东举办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全省省级、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班。学员们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发言、集中自学等形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心感悟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广东各地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组织读书班、辅导报告、专题讲座、现场参观等形式,深入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发挥好领学促学作用,持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集中研讨热潮。
各地各部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举办好专题研讨班,引导党员干部深入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广东还广泛开展专题辅导和基层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各地利用“共产党员”等现代网络教育平台,开发录制专题培训精品课件、微党课微视频,灵活有效开展线上培训,增强培训实效。
——在广州,一场名为“日读一篇、周学一章、月均一本”的学习竞赛活动火热展开,以实际指标引领党员干部率先学习;
——在汕头,一场以“重温总书记特区情”为主题的轮训在全市铺开,2.1万名公务员、23万名党员沉下心来全情投入,确保学习入脑入心;
——在梅州,一个以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突出重点的专题学习培训被积极推动,党员干部紧抓重点、热烈讨论,确保红色资源重焕光芒;
——在云浮,一行10字指引“学、访、研、讲、创、演、展、游、评、行”正在成为一组“时髦”的方法论,通过解锁各种学习新“姿势”,帮助党员干部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一次次研讨深刻透彻,一场场宣讲内涵丰富,一次次培训紧贴实际……广东各级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学习党史,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流动党员“不掉队”
依托镇街、园区让学习教育经常化
党员到哪里,党史学习教育就要开展到哪里。
广东流动党员数量在全国各省份中最多,且存在流动性强、分布范围广、个体差异大、学习集中难等特点,如何推动流动党员同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确保学习“流”而不散?
我省紧紧围绕“齐、全、新、优”四点发力,通过摸齐流动党员信息、健全党史学习平台、创新党史学习形式、优化党史教育服务四条路径,积极开展“一起学党史·粤学粤精彩”等学习教育活动,保证流动党员党史学习“不掉队”。
组织流动党员进行党史学习,首先要确保学习触达每一个人。广东明确镇街、园区等各类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制定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清单,组织流动党员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促进党史学习教育经常化。在珠海,当地依托党建网格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细致调查,摸清流动党员数量;在江门,各基层党组织通过走访、电话等方式主动联系流动党员,并不断健全完善动态信息库。
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建立健全党史学习平台,是党史学习教育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
打开省人社厅推出的“广东党建云”小程序,流动党员可以在其中完成党费缴纳、组织生活参与等事项;在东莞的党史学习公众号中,流动党员可以获得“打包”好的党史学习资料,随时随地开展学习。
党史学习形式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让党史知识学习“活起来”。
在深圳,不少“黑科技”被应用到了党史学习教育中,如通过裸眼3D全息投影,让流动党员“亲身”参观井冈山等红色教育基地,此外,通过排练党史学习情景剧、举办党史知识竞赛等方式,也让流动党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牢记党史知识。
优秀党员传帮带,学好知识,离不开榜样的言传身教。广东积极推行驻村干部、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与流动党员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学习,不断优化党史学习服务。
在肇庆,促学、帮学、领学、送学“四学”机制,让流动党员感受到了“家的关怀”。在茂名市高州市,党支部书记与28个镇街的驻外党组织进行“云连线”,打造流动党员“指尖上的课堂”,方便外出党员同步参与学习。
人手一套学习丛书、提供便捷的学习教育电子资料、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等活动促进学习教育经常化……在广东,流动党员“人要找到,书要发到,确保过一次组织生活”的要求正在逐步落实。
广东全体党员干部,正以坚定的决心,全情投入、深入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感悟,推动自身找准方向、把握重点、凝聚力量,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为推动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一线实践
带动流动党员学好党史“必修课”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就要不忘历史,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努力工作。”茂名市高州市长坡镇驻广州党支部书记张天放声音洪亮。
广州市起义博物馆等广州著名景区里,除了游客,多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长坡镇各“两新”组织党支部党员。这些广州的红色足迹,被长坡镇驻广州党支部串联设计成“红色课堂”的现场教学路线。
高州市是广东的人口流出大市,在外流动党员数量较多。
在管理流动党员的过程中,高州市提出了“135”工作法,即搭建“1”个驻外党支部平台,强化流出地党组织、驻外党支部、流入地党组织“3”方联动机制,发挥好服务驻地发展、带头抱团创业、支持家乡公益等“5”大作用。
召开驻外党组织书记座谈会、组织驻外党组织书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之旅、开展驻外党书记学习研讨……通过建立驻外党组织运行长效机制,高州市将“散落”岭南大地上的流动党员聚集起来,“线上+线下”多种学习方式相融合,确保流动党员“不掉队”,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
成立驻外支部,建立“流动堡垒”,是高州市管理流动党员的又一实招。2002年6月,高州市率先成立东岸镇驻东莞党支部,作为首个驻外支部建设试点。目前,高州市28个镇街党委均建立了驻外党支部,服务流动党员760多人。
除了“135”工作法,在具体的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过程中,高州流动党史学习团功不可没。
“100年前,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高州根子镇驻东莞党支部的学习活动室内,苏铸青正操着一口方言讲述党史故事。因为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强,他被推举为宣讲员。
组建流动党史学习团,是根子镇党委确保流动党员党史学习走深走实的创新“招数”。目前,流动党史学习团利用空闲时间,已组织539名流动党员分批集中学习党史5次,并送出了539套“党史学习包”,确保流动党员有书学,学习有组织。
党史学习,贵在实践。为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围绕乡村振兴活动,高州组织28个驻外党组织与28个行政村党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结对帮扶,把驻外党组织的综合优势有效运用到农村帮扶中。
目前,全市驻外党组织共筹集帮扶资金3998.4万元,开展结对帮扶项目483个。
“我们要架好驻外党组织、商会与家乡的沟通桥梁,鼓励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办实事,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吴昌源说。
对于优秀的流动党员,高州市还会将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重点培养,落实一对一结对培养跟踪计划,引导其回村任职,更好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发家,从而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