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党欢庆、举国欢腾,激荡人心、穿越时空,让我们深感自豪、无比振奋,焕发出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豪迈热情和冲天干劲!梅州当前的具体使命任务是:创造性地落实‘1+1+9’工作部署,推动‘六争六补’,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格局,建设‘三宜’城市,实现苏区全面振兴!”近日,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梅州将扎扎实实通过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满怀特别的感动、特别的感恩、特别的感情,努力创造梅州苏区振兴更大光荣,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梅州力量,书写梅州篇章。
谈学习贯彻
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
爱护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您有哪些体会和领悟?
陈敏: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一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宣言书,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提供了根本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抓好组织领导、集中培训、宣传宣讲,确保见思想见行动,在新征程上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要通过学习贯彻,增强对党的无比热爱。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引领力、震撼力。我们作为党的地方领导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增强对党的无限挚爱,时时处处、每时每刻都要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爱护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要通过学习贯彻,增强对总书记的真诚拥戴。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饱含深情、饱含激情、饱含真情,每一句都说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体现大党领袖对人民的爱、对民族的爱、对国家的爱。最好的学习,就是在实践中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将对总书记的感恩拥戴之情、赤胆忠诚之心转化为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梅州的生动实践。
要通过学习贯彻,增强对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信心。要热爱梅州苏区的历史。梅州是全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是滋养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沃土,也是生机勃勃干事创业的热土。我们要坚决按照李希书记指示要求,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光大苏区精神,让红色梅州代代相传;要珍惜梅州苏区的现在。梅州的变化、成就与全国一样,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惊天动地的成就,这些充分证明,梅州的人民是可敬可爱的,梅州的党员是敢作善为的;要相信梅州苏区的未来。新时代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正逢其时,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梅州苏区更美好的明天。
谈苏区振兴
将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拥戴之情
转化为梅州生态发展的生动实践
南方日报:梅州如何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苏区振兴发展的具体行动?
陈敏: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老区苏区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把脉定向、提供遵循。在总书记山高水长、如山似水的关怀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全方位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今年1月,国务院新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为老区苏区新一轮振兴带来强大动力。省委书记李希主政广东三年多来,4次到梅州调研,在大埔召开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高规格出台政策、制定条例。最近,李希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及时把总书记、党中央的关心关怀送到老区苏区,指导我们落实到振兴发展的具体工作中。
苏区人民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要认真领会好总书记对老区苏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好省委一系列部署要求,以推动苏区振兴的实效检验我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梅州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建设以绿色为主线、以高质量为主题的具有梅州特色的生态发展区,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依托梅州的产业基础,挖掘绿色禀赋,着力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集中资源发展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建设产业园区。着力把建设国家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际无水港、高新区、“铜箔之都”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起来,打造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百亿新产业。
——培育绿色转型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联手省科研力量,建好“三院一基地”;建立利益激励机制,支持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借力乡贤院士力量,攻坚绿色转型难关。
——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狠抓交通基础,突出“两高一场”。尽快动工建设瑞金至梅州铁路、梅州至龙岩高铁;加快推进汕梅高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大丰高速公路;不断优化加密梅州机场融入“双区”的航线航班;补齐基础短板,统筹推进以5G为重点的新基建和水利、能源、环保等传统基建;厚植生态优势,以全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国家储备林建设等为抓手,让生态资源更加全面、系统、协调,为广东的碳达峰、碳中和积极作出梅州的贡献。
——推进绿色城乡建设。深化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把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建设“三宜”城市的总抓手,提高文化名城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以乡村振兴为长远大计,突出“五大振兴”和教育、医疗两大公共服务,全域推进综合改革,全市铺开“两美”行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谈党史学习教育
弘扬苏区精神
向问题“叫板”让群众“叫好”
南方日报:梅州如何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赓续红色血脉?
陈敏:梅州是世界客都、叶帅故里,红色历史悠久、红色文化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红色英雄辈出。这里革命旧址多,认定的有509处;这里英雄故事多,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半数以上党和军队的缔造者、开国将帅、元勋,都在梅州斗争过;这里人民贡献多,有名字可查的英烈达4505人,参加红军长征的人数有51人,位列广东第一,等等。从八一南昌起义发动到大埔三河坝战役,从起义军辗转潮汕到井冈山会师,到挺进东江南下梅州开辟革命根据地,到“九月来信”在梅县同怀别墅的首次传达,再到古田会议的召开,这是一个完整的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历史过程,把梅州与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紧紧连在一起,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老一辈先驱们走过了非常艰难的探路历程。作为苏区干部,我们要坚定地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一要把红色资源保护好,分批修葺509处革命旧址遗迹,建成12个红色村、党史学习教育“红十景”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和经典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让梅州大地的红色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有效激活。
二要把红色故事讲述好,通过深挖本土资源、创新手段载体、整合旅游资源等多种方式,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
三要把红色基因赓续好,紧紧抓住重大政策机遇,自觉把国家和省级层面对梅州的支持、关爱,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真正做到讲政治、讲实干、讲正气,弘扬苏区精神、秉承苏区风骨、学习特区精神、拿出梅州速度,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推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步步高贡献力量。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梅州如何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民生难题?
陈敏:生态发展区建设不单是保护固有生态,更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立足苏区实际,发扬苏区精神,不断提升绿色惠民成色,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多做雪中送炭实事,少搞锦上添花工程,以“小财政”办“大民生”、“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向问题“叫板”,让群众“叫好”。
治安好。统筹做好发展与安全,扫黑除恶满意率居全省第一,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再获全省“双第一”,入选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2020年获得平安广东建设优秀的基础上,继续大力高水平建设平安梅州。
就业好。促进就业稳民生,落实“六稳”“六保”,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持续增收,争取全市每年新增就业2万多人。
教育好。推进教育振兴,在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基础上,优化公办、鼓励民办,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嘉应学院紫琳学院、市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填补梅州高等职业教育空白,从人才保障上来推动梅州产业转型升级。
身体好。建设健康梅州,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市人民医院、粤东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推动人口大县创建“三甲”医院,发挥“长寿之都”优势,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大健康产业。
环境好。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打造低成本城市。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扎实开展,努力走在粤东西北前列;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体系运转良好,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总之,我们将运用“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工作方法,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做好梅州苏区振兴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在平凡岗位作出不平凡业绩,积小胜为大胜,回报总书记、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对梅州苏区的关怀关心,做无愧于梅州原中央苏区这一历史荣光的当代苏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