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宝安区库 > 典型人物

宝安区文明市民李杰个人事迹

2021-06-28 16:47:51 来源:宝安区委宣传部

  (一)璀璨“深圳星”因他而起,献礼特区四十年

  7月9日晚20:11:04,“深圳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CZ-3BF69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献礼深圳经济四十周年。

  “深圳星”是我国第一颗采用Ku/Ka体系的地球静止轨道高通量卫星,也是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全配置首发星,还是世界上首颗为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代表了我国民商用通信卫星研制的最高水平。可视范围信号全覆盖,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中国四大海域、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等广泛的陆地和海洋区域。

  这颗“深圳星”标志着我国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的良好开端,必将对我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及“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形成有力支撑。

  2016年“深圳星”项目立项建设,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初期,李杰,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推进项目建设。建设过程中,李杰面临着南部卫星及应用行业人才匮乏、现金流紧张、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难和考验,李杰带领科研团队打破工作常规,不分节假日、不分上下班,不在乎个人得失,把困难和考验一一克服。

  历时近四年、投资二十余亿元研制,“深圳星”整星重量5550kg,卫星承载有效载荷重量近1000kg,是以往的1.5倍;星上转发器设备1200余台,是以往的2-3倍;波束99个,是以往的10倍;舱内外共1500余根波导,为以往的6倍,这些数据均为国内最高,代表了我国民商用通信卫星研制的最高水平,李杰将“深圳星”带出了数个第一。

  (二)蓄势聚才谋创新,践行高质量发展道路

  “深圳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深圳的卫星互联网产业有了更好的卫星互联网设施基础和人才基础。这其中,李杰功不可没,在项目立项初期,李杰就深知人才对于科研发展的重要性,坚信人才的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李杰多方联系,聘请“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院士为公司团队首席科学家,推动团队内2人被认定为市高层次人才,6人被认定为宝安区高层次人才,聘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5名,累计员工110人。

  人才有了,载体就需要跟上。李杰积极推进航城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卫星应用院士工作站落户宝安航城,协同设立了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鹏程实验室院士工作室、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发展的羽翼不断丰满。

  (三)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杰毅然站在公司防疫最前线。李杰组织成立了公司新冠肺炎防疫工作领导小组,亲任组长,统一指挥公司的各项防疫工作。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统筹协调工作组对全体员工的过往行程、接触史进行统计,免费为全体员工做核酸检测,经核酸检测无一人感染。

  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责任人,李杰在严格执行有关要求的同时,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狠抓公司的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建立公司的党风廉政责任制、采购管理制度,逐层落实。李杰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责任,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防微杜渐,自觉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作斗争,根除特权思想。在作风上,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思不足,将自己的行为置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之中,增强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工作作风,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树立起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