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宝安区库 > 新闻报道

宝安加快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

经济指标V型反转,国高企业数量全省第一,PM2.5改善幅度全市第一

2021-01-29 20:09:23 来源:南方日报

摩天轮矗立在宝安区滨海文化公园之畔,重新勾勒了湾区的天际线。

  2021年伊始,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宝安如何再创新辉煌?

  1月25日,深圳市宝安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召开,宝安区区长王立德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首过去5年走过的路,王立德表示,宝安“发展方式快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制造大区快速向创新强区迈进,改革快速向‘蹚深水区、啃硬骨头’迈进,城市形态快速向‘特区内外一体化’迈进,生态环境质量快速向大美宝安、幸福宝安迈进,社会治理快速向现代化、智慧化迈进,民生供给快速向‘既有又好’迈进。”

  展望2021年这一“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宝安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

经济发展韧性更强 GDP增速实现V型反转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经济数据都是重头戏。2020年,宝安区全年GDP增速达到2%。

  对比往年,这一数据不够亮眼。但如果考虑到一季度GDP增速-9.9%,上半年增速-6.2%,三季度成功转正,四季度乘势发力,经济一季比一季好,经济指标实现V型反转,便会感叹宝安经济的强大韧性。

  回首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工业大区宝安经历的挑战难以想象:制造企业面临着稳产达产、订单交付等众多考验,2020年上半年GDP增速-6.5%。

  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为将“两难”变“两全”,宝安出台“复工6条”“撑企10条”“稳增长 8条”等措施,争分夺秒复工复产。年中,宝安为区内6000余家“四上企业”发放复工防控补贴,总金额超过亿元,持续激发企业的创造和生产热情。

  数据显示,2020年宝安共减免企业社保费74亿元、租金7亿元,落实“以工代训”补贴8亿元、电费补贴8亿元、稳岗补贴2.1亿元,返还失业费8亿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为经济企稳回升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此基础上,宝安区GDP增速从一季度-9.9%到全年2%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9亿元,增长14.6%,总量全市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842家,占全市比重31.2%,稳居全国区县第二……

  这个工业大区,在压力和挑战之下,再次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

  宝安将2021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8%左右。

  从这个目标可以看出,宝安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报告中2021年的计划也可看得出来。

  在已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情况下,宝安提出2021年加快构建“1+2+6”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大智能终端产业群、做强集成电路产业群、做精新型显示产业群。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出台《宝安区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培育1个百亿级交易额的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遴选5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新增2000家工业企业上云。

  ——加快金融业聚集发展。力争引进2—3家优质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

  ——加大软件服务业招引力度。支持新安、西乡片区创新型产业用房和社会高端写字楼打造成软件业集聚示范楼宇,吸引一大批规上工业软件、游戏软件、智能交通软件及社会信息化应用软件业企业落户。

  ——激发消费型服务业活力。完成麦德龙华南总部、奥特莱斯佛罗伦萨小镇和益海嘉里、物美、顺丰、京东四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选址。开展“购物节”“消费月”等新一轮促消费活动,打造核心商圈和高品质步行街,繁荣夜间经济。

  ——做强数字经济、创新会展经济、培育海洋经济、做大临空经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塑造文旅经济新名片……

  在坚持创新主导战略,提高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水平方面,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90亿元;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8%;新增国高企业500家以上、规上国高企业200家以上;新增“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50家以上,争取新增上市企业10家以上;新增20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争取市知识产权专门法庭落户宝安……

  可以说,在攀登高质量发展高峰的路上,宝安未来可期。

民生供给好又多 优教良医获点赞

  民生是最大的福祉。在报告中,仅民生、教育、医院、公园、生态、住房等几个词汇合计出现的次数就超过了60次,其中不乏多个首次、第一。

  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南方科技大学附中落户宝安,高等院校、市直名校实现零的突破。新改扩建学校38所,公办幼儿园数量增加近20倍。

  卫生健康事业迈出新步伐。建成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纯中医治疗医院,得到国家、省、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全国中医药界的肯定。新改扩建医院8家,社康中心总量全市第一,形成家门口15分钟就医圈。

  “老有颐养”取得新进步。燕罗颐年社康中心升级为燕罗社区医院,填补了全市社区医院、全市中医医养融合医院和街道公立医院三大空白。建设全市规模最大的养老院春晖苑,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住有宜居”跑出宝安加速度。2020年,宝安区开工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5276套,供应7244套,供应套数全市第一。

  2020年,宝安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宝安的民生幸福,不仅群众有感,国家媒体也在关注。

  宝安新建成的海裕小学的1600多个学位中,55.5%给了非深户籍学生;燕罗颐年社康中心升级为燕罗社区医院,打破医康养多方管理的局面,第一次将中医药和养老深度融合——这些是《新闻联播》中的宝安画面。

  2021年,宝安的民生供给继续向“既有又好”迈进,推进“善育、优教、厚得、良医、颐养、宜居、众扶”。

  推进“16+11”所学校新改扩建,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5万个,规划招引1—2家高水平国际化学校。加快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建设,建成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16个,新增托幼一体化幼儿园5家,增加学位5100个。高标准加速推进“9+3+1+N”医院项目建设,加快纯中医治疗医院二期建设。建设筹集各类公共住房1.1万套,供应3000套。推广“6H”养老服务模式,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家。

  报告也对宝安的民生幸福做出了美好畅想,到“十四五”末,宝安的共享家园品质成色将更加靓丽,到那时:

  民生供给更加优质均衡,“44+20”所学校均衡布局,“9+3+1+N”所医疗机构合理分布,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更加充足,家家户户用上优质饮用水和管道燃气,“善育、优教、厚得、良医、颐养、宜居、众扶”更进一步、水平更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宝安成为家庭和睦、邻里和善、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湾区之光”成打卡地

  高达128米的“湾区之光”摩天轮,也许是2020年出镜率最高的宝安地标。

  摩天轮矗立在宝安区滨海文化公园之畔,重新勾勒了湾区的天际线,一开放就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我感觉这里比曼哈顿更美,等待摩天轮开启,在这里看日出日落。”航拍摄影师林语拍摄的短视频在朋友圈被争相转发。

  对宝安人来说,2020年是宝安城市功能和面貌大变样的一年,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生活更加方便。

  2020年,滨海文化公园一期开园,“湾区之光”(摩天轮)建成,“湾区之声”(演艺中心)封顶,滨海廊桥示范段建成,“新老三馆”建设加快,湾区书城成功落地,欢乐港湾建成全面开放,宝安的网红打卡点越来越多。

  机场国际航线达到62条,地铁6号线通车,12号线、13号线建设加快。“一河四走廊”(即茅洲河、广深高速、107 国道、宝安大道、穗深城际铁路)“1+5+16”道路路面品质提升,城市天面、立面、路面整治一新。

  全国首座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的滨海廊桥、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全球最大室内冰雪文旅城开工建设,未来新地标指日可待。

  2021年,宝安在提升城市品质上继续加码。

  协助推进机场三跑道、T4航站楼、卫星厅、机场东高铁枢纽建设,协调加快深中通道、机荷高速改扩建、深茂铁路、深大城际、轨道12、13号线建设,推动20号线(一期)建成通车。

  新改扩建区内道路50条以上,建成人行天桥20座,优化公交线路30条,畅通区域微循环。加大停车设施和停车位建设,新增停车位2万个以上。

  推进“两市四区”交界道路、沿江高速出入口等重要节点和新安环路等道路品质提升。打造宝安中心区、会展新城2个国际化街区。

  大力整治反复开挖、“围而不建”行为,切实减少道路开挖对市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近几年,年轻人最爱的租房区域是宝安。据深圳贝壳研究院统计,“90后”成为深圳租房主力,2020年1—7月48.9%的租客为“90后”,选择在宝安租房的高达49.5%。

  越来越多人在朋友圈晒宝安:与“湾区之光”摩天轮合影,打卡西湾红树林风光,与朋友约饭大仟里……随着宝安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将会有更多人来宝安安居乐业。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更加宜业宜居

  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以上,改善幅度全市第一。公园总数达192座,居民出门500米就有社区公园。全市第一个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区,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80%……

  昔日为关外之地,宝安的城市环境一直被诟病。市民“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城中村脏乱差。如今,在岸边散步、在湿地休闲已成为宝安市民生活习惯,以茅洲河为代表的治水模式向全国推广,全区361个城中村完成综合治理。

  宝安的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这么一点一滴地凝聚起来。

  2021年,宝安提出持续巩固提升碧水蓝天品质,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生态城区。

  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2万吨/天,全面消除199个截污总口,确保茅洲河共和村断面和21条入海河流稳定达到地表五类水、13条入库支流稳定达到地表四类水。

  全面推动生态修复。完成铁岗—石岩水库水质保障工程,建成定岗湖湿地、潭头河湿地、排涝河湿地、石岩河口生态湿地、九围河口生态湿地等5个湿地,高质量建设48公里碧道。

  建设大气污染防治信息化平台。大力整治工地扬尘、机动车排气和餐饮油烟污染,力争全年空气优良率达89.1%以上,研究制定区域碳达峰实施路径,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实现厨余垃圾全量分类处理。建立强制分类档案,改造标准化分类投放点4700个,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1300吨/天。

  从源头治理城市固废。严格落实新版“限塑令”,试点开展危险废物集中收集管理改革,精细管控118家重点产废企业。

  不但要做经济大区、工业强区,宝安还要做生态大区,让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生活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市民更加宜居宜业。

作者:苏国锐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