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圳未来交出满意答卷
“第一个十年看罗湖,第二个十年看福田,第三个十年看南山,下一个十年看宝安”。这是深圳坊间流传已久的一句话,而今正在被一点点印证。
深圳的城市中心不断西移,从罗湖、福田转向大前海片区,面向珠江口要发展腹地。凭借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宝安站在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轴心带上,承载着一个全新的“深圳梦”。
面向未来,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面对在“双区”建设中携手前海共同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全力打造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智创高地,打造“西协”桥头堡、珠江口东西岸联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三项重大使命,下一个十年,宝安如何在中心城区提升、城市空间再造、产业引领、民生幸福等领域再次破题,实现改革再出发,勇担新使命,向深圳的未来十年交出又一张满意答卷?
中心区之问 携手前海共建新中心 宝安中心区如何发力
宝安、前海之间的界河仅有10余米宽,其入海口处十一号桥南接前海梦海大道,北接宝安区新湖路,是一座现代化的梁拱组合体。去年4月24日,一辆中巴车缓缓驶过桥梁,实现两地“零距离”对接,成为前海北出的重要门户,可直达宝安中心区。宝安中心区从空间上和前海实现了无缝对接。同时,地铁1号线、11号线等也将前海与宝安中心区紧密连通。
从高楼极目远眺,宝安中心区和前海间的高楼大厦、城市绿地交融一体,不断刷新的天际线,形成一串优美的音符,沿前海湾畔次第跃动。
宝安中心区规划用地面积约23平方公里,包括滨海片区、碧海片区、大铲湾片区三部分,是宝安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前海城市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前海片区,宝安中心区有着诸多先发优势:是大前海片区最先发展的区域,随着滨海公园开园,宝安中心区率先呈现滨海城区风貌,不仅有海滨广场、配套的宝安图书馆、青少年宫、宝安体育场,还有深圳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壹方中心。宝安中心区拥有城海相融的滨海空间,是深圳唯一的滨海城市中心地区,拥有10公里长的海岸线,山、海、城相连,路、河、网相通。这里还有高效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随着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至前海段的开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络日臻完善,而宝安中心区互联互通的轨道网络,奠定了在珠江东岸发展轴中的交通枢纽地位。
前海城市新中心正在揭开其魅力面纱,致力于携手前海共同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的宝安,如何跟上前海这部快车,让宝安中心区更好地与前海融为一体,铸造一个真正具有国际风貌的深圳城市新中心?
“城市中心区高度集中了城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资源,具有极强的周边辐射能力。过去,宝安由于呈狭长形,宝安中心区对宝安西部辐射作用一直较为有限,但如今携手前海共建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可以说是飞跃发展的绝佳机遇。”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王元表示,在“双区驱动”的发展机遇下,宝安中心区的定位还需要再次提升,与前海互融,拓展空间、引入高端的总部集团、金融机构、创新企业集聚,利用与前海自贸片区、深港现代合作区的功能错位,主打文化、生态、商务等因素,形成文化高地、商业消费、休闲娱乐中心。
空间之问 湾区空间布局重构 如何做好“桥头堡”打造新入口
8月22日,一则消息令人振奋,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通车计划不变。
宝安区内,深中通道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机场附近,深中通道与沿江高速的互通互联立交正在修建,连接机荷高速的高架桥墩已经架起。这个千亿工程带给宝安的不仅仅是连通中山,更是连通了珠江两岸两大经济圈。此前受制于珠江的隔离,深圳前往中山、珠海需要绕行至虎门、南沙,一个U形湾让深圳对对岸的经济辐射有限,如今一桥连通东西,把粤东与粤西也紧密相连。
宝安的海陆空铁交通枢纽优势,因为深中通道的建设更加凸显,未来在大空港片区,还将建设机场高铁站、机场至大亚湾城际线、宝坪快速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再次为宝安综合交通枢纽赋能,提升宝安乃至深圳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
交通的通达印证着宝安地理位置的优越。宝安中部是正在建设的大空港地区,南面是前海,东面连通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往西面对着规划中的海洋新城,往北则是全球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前海自贸片区、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和珠海横琴新区环绕宝安四周,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交互地带。
未来,宝安如何利用好交通资源和区位优势,借助湾区空间重新布局的契机,为建设湾区核心引擎添助力?
“宝安要充分发挥连接作用,打造连接湾区的新入口。”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说。申明浩把宝安当作未来大湾区连接世界的重要一环,他认为,过去都市圈的连接是靠高速公路、快速公路,产业基本上沿着公路分布,粤港澳之间的合作及香港的投资基本上是在广深高速公路沿线布局。当前,机场、高铁等轨道交通已成为连接资源的新媒介,连接就意味着资源互通,意味着便捷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连接的不仅仅是制造业工厂,还连接服务业公共服务、无边界的街区以及更多的创新空间。“比如,国际先进技术和机制可以通过机场快速在宝安落地,并通过宝安强大的产业优势辐射到粤港澳城市群。”他说。
产业之问 工业互联网领跑全国 如何进一步做强优势产业集群
7月26日,宝安一项创举赢得全国各级媒体的聚焦——在全国率先发布区县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白皮书,上线宝安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全面吹响工业互联网提速发展的号角,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探索“宝安路径”。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工业互联网被视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撬动新产业周期的突破口之一。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中,宝安入选工业互联网类别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广东省唯一的工业互联网专项示范基地。
在宝安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随处可见。据估算,宝安六成以上企业已经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和个性化定制。以欣旺达为代表的制造大厂,以区块链技术打造开放生态,赋能千余家企业;以速加网、云工厂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链接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初步形成“深圳总部+珠三角工厂”跨地域生产制造的新业态。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率先探索,率先领跑,让宝安抓住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机遇,再次占据产业发展的先机,宝安的三大使命和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打造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智创高地,工业互联网将是宝安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支撑,正在激发宝安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潜能的未来想象。
“宝安是国内最早开始发展智能制造业的地区之一,为发展高端制造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跃升空间。这是宝安产业的长处所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康飞宇认为,宝安的短板也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没有大专院校,科研力量缺乏;其次是缺乏如华为、大疆等标杆性企业,企业的科研能力弱。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宝安依然缺乏上游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距离世界级仍有差距。”
对此,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薛泉建议,宝安要加强与深圳市、广东省高校的合作,在人才培养和引进、项目落地等方面提高区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做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目标,进行前瞻性顶层设计,从核心技术攻关布局、重要平台搭建、人才吸引、产业发展政策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支持企业对“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借助政府力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提高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长效性,加强政策执行的一致性,要有耐心打高科技产业持久战。
资源之问 挖掘潜在空间 如何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城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宝安因以加工贸易起家,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让人们对宝安有“只有厂区,没有城区”的看法。曾有企业的技术人才指出,园区周边的公共配套不足,体育锻炼等休闲活动无法实现,而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的宝安中心区又距离太远,因此即使在宝安工作,他还是选择了在东莞安家。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建设与发展除了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居住需求,也开始向丰富城市功能、涵养城市文化、优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气质等更高层级的发展方向转变。对于宝安而言,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不仅是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通过持续治理,宝安的城市环境有了看得见的转变,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城市生态美景和滨海美景再现;“脏乱差”的城中村变身整洁有序的宜居社区。但是,还应看到,随着吸引力度的加强,宝安的人口还会增加,医疗、教育、公共配套资源方面的短板仍不容忽视。
“国家要求深圳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民生幸福标杆,宝安作为深圳未来的城市新中心,需要尽快弥补教育、卫生等短板,完善配套,高规格规划城区,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才聚集宝安,为宝安的未来积蓄动能。”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说。
此外,土地空间也是宝安亟待突破的瓶颈。如何在现有的空间资源基础上优化布局,为未来发展腾出更多空间?未来的城市更新是宝安发力的重点。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王元认为,经过40余年的发展,宝安城区经济沿着107国道和宝安大道两条主干道布局,各种产业中心也分布在这两条路的两边,要拓展产业空间,这两条主干道将是资源库:“要重新开发沿线空间,从建筑1.0直接迈进现代建筑2.0,从‘工业郊区’转向‘居住城区’。如今这种转变在宝安中心区及其周边逐步实现,偏远的西部片区则是点状改变,未来需要通过立体的交通网络辐射,需要全面进行升级改造。”
■建言宝安
向高度要空间 打好临空牌
四十年特区峥嵘,岁月留声;四十载栉风沐雨,勇立潮头。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下,宝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奋力打造“双区”先锋样板城区。社会各界也给予了这个希望之城前所未有的关注,为她的未来前行提供智慧与力量。
空间是宝安发展的瓶颈,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理事长王元认为,持续高增长已经使宝安提高土地利用率成为一项较为紧迫的任务,甚至一定时期内决定着宝安未来的发展潜力。要突破空间资源的限制,他建议借鉴欧洲国家出现的“工厂回归市区运动”,颠覆城市规划应当有明确功能区划分的结构主义理念,随着工程技术和环保技术进步,向高度要空间,向地下要空间,可建设立体式厂房,为企业融入社区提供可能。为此,宝安区应当重视创新产业布局方式,积极探索新空间的拓展和利用方式。
宝安的临空产业大而不强,规模效应明显,如何打好航空这张牌?深圳市决策咨询委会员第六届湾区组专家张金生表示,临空经济区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资讯化、高科技、高机动型、休闲化等,产业特性是高端、高效、高辐射力,这对新型产业接轨全球产业链、融入全球价值链起到积极作用。宝安的临空产业需要有世界级的视野,要引进、吸收世界级的设计团队和国家级智库参与整体发展战略。宝安区临空经济发展还要注重加快集城轨、地铁、高速公路、城市公交、高铁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同时与前海自贸片区联动发展,未来积极探索建立空港型自由贸易区或者自由贸易港。
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是宝安制造业升级提升的新引擎,未来的产业发展宝安要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科教委主任刘岩表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将成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宝安作为工业制造大区,未来几年需要加快升级步伐,为制造业注入新活力。同时,人才是第一资源,宝安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区的整体竞争力。宝安的营商环境、宜居环境还需要不断提升,通过挖潜和扶持,让宝安成为聚才之地、留才之地、用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