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在都安县实施“贷牛还牛”扶贫产业发展模式。
宝安帮扶龙川县33个建设村委党群服务中心,群众们有了休闲活动的场所。
“在脱贫攻坚的‘考场’上,我们携手攻坚让千年瑶山实现全面小康,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2021年新年前夕,宝安区委、区政府收到了一份来自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感谢信。经过多年的扶贫协作,2020年底,都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千年瑶乡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为实现脱贫攻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带领龙川、都安、大化三县同奔小康,是宝安区作出的庄严承诺。
自2016年起,宝安对口帮扶广东龙川县、扶贫协作广西都安县和大化县。5年来,宝安区坚持“当地所需,宝安所能”的原则,尽锐出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打造具有造血功能的扶贫产业,提高贫困村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构筑起宝安助力龙川、都安、大化三县接续减贫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2016年以来,宝安区累计向龙川、都安、大化三县投入帮扶资金13.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564个,举全区之力助力三县272个贫困村、5.8万户24.8万人完成脱贫摘帽。
在对口帮扶和扶贫协作的过程中,宝安不仅给三县带去了资金、资源、人才,更是将宝安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机制、标准、理念融入扶贫工作,助力三地形成强大的“造血”能力,让龙川、都安、大化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致富能力。
产业扶贫持续发力
打通产业致富“经脉”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在龙川龙母镇大山深处的龙邦村,黄坚珍两口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如今两人在家开办的腐竹加工坊产品供不应求,生意越来越来红火。
几百公里外的广西,每天早上,都安县地苏镇镇兴村村民苏建坤都会在早饭后和妻子一起到牛棚喂小牛犊,凭借用“贷牛(羊)还牛(羊)”政策,苏建坤由贫困户变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牛人”。在大化羌圩乡羌森安置点,韦桂江每天都去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班,每个月有2000多元工资。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5年前,龙川33个相对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都安、大化贫困率更是双双超过20%。如何找到因地制宜的致富途径,拔掉“穷根”?
面对难题,宝安充分发挥产业大区的优势,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支持龙川、都安、大化发展具有本地资源禀赋特色的种养产业,协助三县推动招商引资软硬件环境持续改善,让有效帮扶措施成为长久发展机制。
养牛、养羊、养鸡是都安、大化当地农户的传统产业。宝安挖掘资源优势,开展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全产业链帮扶。
在都安,宝安创新实施“贷牛还牛”扶贫产业发展模式,使2.23万户8.86万名贫困户受益:贫困户将贷来的小牛养成大牛,再卖给定点收购企业,每头牛可赚8000元左右;在大化,宝安帮扶共建“党旗引领·联建联养”养殖模式:整合资金1.5亿元建成扶贫养殖场462个,1.86万户贫困户参与联养,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此外,宝安向对口地区援建饲料加工厂、“粮改饲”加工车间及屠宰冷链中心,帮扶引进投资3亿元的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宝安还发挥深圳市场广阔的优势,把好农产品标准关,帮助都安瑶山牛、大化“七百弄鸡、鸡蛋、沃柑”顺利通过“圳品”认定,推动嘉豪实业公司牛羊加工基地、汇君农牧有限公司七百弄鸡养殖基地、大化农村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七百弄鸡养殖基地”成为广西首批供深基地。
宝安是享誉国际的产业大区,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打造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机制。帮扶过程中,宝安将“视产业为基础、企业为心肝宝贝”的理念带到三县,出台措施有效推动三县产业发展及招商引资政策配套成型,引进优质企业落户三地,带动三地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大环境逐步形成。
在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宝安携手龙川逐步构建起“以建筑工业产业化为引领,电子电器、空气能、现代建筑工业化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格局,目前,入园企业10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家,2020年产业园实现产值87.98亿元,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逐步补齐民生短板
全方位动员社会力量 绘就幸福生活新篇章
许多年来,尘土飞扬、闭塞难行的道路交通和土地贫瘠、水质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偏远山村走不出贫困、望不见曙光的重要因素。
面对千沟万壑、重山阻隔,宝安发动多方社会力量,重点帮扶解决都安、大化两地困难群众住房难、用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让“两不愁三保障”一步步成为现实。曾经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成为诗意栖息的美丽田园。
“爱心水柜”是都安、大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蜿蜒的山道中,一个个用水泥砌起来的“水柜”,圆形的柜体连接着几条水管,肩负着千万名贫困群众的用水重任。
都安、大化的天气是典型的“半年雨季半年旱”,全年降水量虽然不少,但旱季降水量却严重不足,且自来水没有普及。一些偏远地区的村民只能挖个露天水窖,到了旱季就用雨季时储存的水,不仅不方便,积水里还有虫子、树叶,对健康造成威胁。条件好些的村民,则会到附近镇上拉水,费时费力。
为让两地群众用上方便健康的水,宝安在两地深入实施“饮水工程”。自2016年起,宝安全力帮助都安、大化建设“爱心水柜”,除安排财政帮扶资金外,还筹集社会帮扶资金,累计帮扶援建集中供水工程家庭水柜1853座。2020年6月底,都安首次全面解决极度贫困地区饮水安全问题,同年,大化首次实现全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指标达标。
在教育领域、医疗领域、住房建设等方面,宝安对三县的帮扶源源不断。都安宝安红星小学、大化民族新城深圳小学拔地而起,数千名学子走进崭新的校园;宝安区18家医疗单位与龙川24家县镇医疗机构结对帮扶,资助1000万元建设龙川县血库和120指挥中心项目;在都安、大化完成超过8000户危房改造,让4万多名贫困人口住进了“爱心窝”。
为了集结更多资源帮扶济困,宝安还全方位动员社会力量,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港澳台同胞、慈善机构、工商联等组织及个人捐资助困。5年来,宝安募集社会帮扶资金1.2亿元,仅2020年便达到5400万元。曾经一座座偏僻落后的贫困山村,正翻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新篇章。
打开销售通道
出台消费扶贫补贴政策 搭建消费扶贫产销平台
在宝安航城街道黄田市场,有一个特殊的“档位”,2020年7月开业,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销售的农产品均来自宝安对口大化、都安、龙川、察隅、喀什及德格6个扶贫市县区,大化白玉薯粉丝、都安旱藕粉丝、龙川五指毛桃、喀什藏红花等农产品应有尽有。
这个“档位”就是宝安区为了帮助龙川、都安、大化的农产品打开市场而专门搭建的产销平台——宝安消费扶贫中心。
虽处偏僻地区,但都安、大化、龙川的特色农产品非常丰富。都安的牛肉、旱藕粉丝、山葡萄酒,大化的七百弄鸡、红水河鱼、高山白玉薯,龙川的稻米、山茶油、腐竹等都具有一定知名度。
有了好产品,更要有好销路。为盘活这些特色资源,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宝安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的思路,出台专门举措,同时积极发动区内力量,搭建平台,鼓励全区各单位、企业积极加入到消费扶贫中来。
2020年4月,宝安出台《宝安区推动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若干措施》,从采购补贴、场地补贴、装修补贴、宣传推广补贴4个方面支持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极大地刺激企业采购扶贫产品的积极性,2020年累计发放补贴375万元。宝安还出台了“促消费8条”,将消费扶贫单列1条,并安排1000万元消费扶贫券,鼓励市民、爱心企业“以购代捐”“以买代帮”。
“这个政策给参与消费扶贫的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鼎禾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在政策带动下,皇图生态、鼎禾盛、绿康源、宝都原、安鑫宝、华润万家、茂雄集团、农产品集团、绿家农牧等多家企业纷纷主动参与消费扶贫,搭建起了强大的销售渠道。
为激发对口帮扶地区种养、生产出更多的好产品,宝安又创新实施“设备入股、定向分红”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捐赠机械设备入股当地企业,获得的分红专门用于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宝安共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专馆、专柜”317个,包括消费扶贫中心1个、消费扶贫专区4个、消费帮扶专馆59个、消费扶贫专柜253个,累计采购1.23亿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24513人,有效推动了特色种养产业发展,为对口帮扶地区打开了一条新的致富通道。
力促“一人就业 全家脱贫”
建立劳动力转移机制
让更多人走出大山
2021年春节前夕,在华高王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作的蒙相宇,接到了都安县东庙乡弄棉村弄力屯家里打来的电话,家里已经收到了来自宝安、都安的年货礼包,妈妈让他“安心留在深圳过年”。蒙相宇2020年7月经过技能培训后,通过宝安、都安两地政府就业部门牵线搭桥进入华高王氏工作,目前月收入约4300多元,成功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扶贫是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重要方式。作为产业大区,宝安一直是劳务大量输入地。5年来,宝安发挥企业多、用工需求大的特点,积极发动辖区企业拿出一部分待遇优厚岗位面向贫困地区的劳动力。与此同时,宝安将阵地前移至都安、大化两县,成立都安、大化劳务协作服务站,建立劳动力转移机制;出台《宝安区助力广西都安、大化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补贴政策》,对在宝安区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月给予500元生活补贴;开展“节日慰问”“温暖回家路”等活动和各类培训,用心、用力、用情,帮助更多贫困劳动力走出大山。
截至目前,宝安在都安、大化两县共举办8场大型专场招聘会,累计帮助贫困人口新增就近就业2383人、东部就业2373人,其他地区就业208人;累计举办培训班60期,共培训贫困人口3275人,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453人,直接带动贫困人口5164人。
在“就业扶贫”的带动下,一个个家庭用双手创造了美好的明天。
在宝安区企业华高王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作的蒙花连夫妇是来自大化县七百弄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人在华高王氏工作,每月工资相加逾8000元。在她的带动下,已有另外8名“蒙氏家族”成员入职该公司。目前,在华高王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作的都安、大化籍人员达86人。
都安县东庙乡东庙村建档立卡贫困务工人员韦春妮,2003年起即在宝安区企业深圳正峰印刷有限公司工作,16年如一日扎根一线,逐渐成长为保密车间一名负责入账、包装的高级熟练工。2019年,她还获颁省级“优秀员工”荣誉称号,成为外出务工人员学习的榜样。
设立社工服务站
输送社会工作经验
助力高质量脱贫
不久前,在大化县社工服务站的张罗下,大化县古江安置区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邻里节”,安置区的群众纷纷“走出门、问声好,吃个饭、照张相”,大家还有钱出钱、有菜出菜、有力出力,组织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千人宴”。一场场活动带动下,人与人之间不再陌生,安置区成为了真正的家。
近年来,社会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宝安,也将这些经验带到了帮扶地区,积极推动高质量脱贫。
2019年起,宝安派出社工在都安、大化设服务站,探索出“让异地搬迁群体融入社区生活、衔接外地社会资源并发展本地社工资源、关爱三类特殊人群、实施多重计划”的工作模式。
引入一种模式,即让易地搬迁群体融入社区生活模式。都安、大化自然条件恶劣,易地搬迁是扶贫重要手段之一。社工服务站将深圳社区生活模式植入易地搬迁安置区,举办趣味运动会、纳凉晚会等各类活动和技能培训,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融得进、过得好、能致富”。
培育两种资源,即链接外地社会资源,壮大本地社工资源,留下一支不走的社工队伍。在社工服务站帮助下,都安、大化链接到了深圳市社会工作学院、宝安区建筑行业协会和宝安区8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为两地捐献物资;都安、大化也陆续培养了本土社工,孵化了本土社工机构。
关爱三类特殊人群,即发挥社工“心理疏导、专业照料、技能培训”专业作用,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孤寡老人以及妇女,让他们快速融入安置区,顺利开展新生活。
实施多重计划,即实施“乡村扶智堂,助力扶志、扶智”双扶计划、推行“脱贫能力培训与自主脱贫意识培训计划”、在特殊群体中倡导自主互助精神等,提升贫困群众精气神,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在社会工作站的服务和推动下,都安、大化的贫困人口树立了脱贫信心、提升了自我脱贫能力,宝安社工带去的服务理念、工作方法更是留在了大山深处,成为推动当地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力量。
■数读
1 2016年起,宝安与三县党政主要领导每年互访交流2次以上,近五年召开联席会议25次。
2 宝安助力三县272个贫困村、5.8万户24.8万人完成脱贫摘帽。
3 宝安区累计向三县投入帮扶资金13.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564个(龙川2203个、都安580个,大化781个),先后援建都安、大化两县易安小区2个,危房改造11359户,水库一座(含管网85公里)、集中供水工程253项、家庭水柜1853座,道路133条,扶贫车间(养殖场及养殖示范园)49个,新建学校2所、改扩建13所,新建医院2所、改扩建4所。
4 宝安帮扶龙川县33个村实施特色种养产业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222个,农田水渠101.14公里,硬底化村道234.74公里,饮水管道87.96公里、蓄水池52个、过滤池40个,路灯6880盏,村委党群服务中心33个,村卫生站33个,文体场所81个。
5 宝安帮扶三县引进企业68家(龙川42家、都安8家、大化18家),实际投资额超165.74亿元;帮扶销售扶贫农产品1.23亿元,带动脱贫人数2.45万人。
6 宝安派出82名党政干部、254名医生、96名教师,培训三县党政干部26期3760人次,接收三县教师、医生294人次来区交流学习;培训三县贫困劳动力5303人次,帮扶三县1.2万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7 宝安组织全区10个街道、21家区直单位、29所学校、18家医疗单位和242家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结对帮扶三县20个乡镇、28所学校、40所医院和191个贫困村,捐赠社会帮扶资金超3.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