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援建的广西都安县下坳镇车家庄易安新区,解决了6个贫困村100户搬迁贫困群众的住房保障问题。
宝安援建的“深圳宝安红星小学”,有效解决了下坳镇红星安置新区及周边1.5公里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任务中,宝安主动承担了精准扶贫河源龙川县和扶贫协作广西都安、大化瑶族自治县3个贫困县、272个贫困村、24.8万贫困人口的任务。
面对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使命、重大责任,宝安区委区政府提出“当地所需、宝安所能”的工作原则,以“最严标准、最高要求、最好成绩”,全区上下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全力以赴、同心协力、迎难而上、尽锐出战,以硬的政策、实的举措、大的成效,携手龙川、都安、大化三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边是南海之滨,伶仃洋畔,山海相容的湾区之城;一边是粤北桂西,“八山一水一分田”,喀斯特地貌的“石山王国”。
山水相隔千里路程,为了“脱贫攻坚”这个共同目标,两地结缘牵手走在了一起。
一路走来,宝安将改革开放40年来行之有效的机制、理念融入扶贫协作,从加强组织领导、资金支持、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党建引领、消费扶贫、劳务协作等方面扎实推进扶贫工作。
一路走来,宝安与龙川、都安、大化一起,吹响了携手并肩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谱写了一曲曲镌刻忠诚、倾情奉献的赞歌,在脱贫攻坚的时代征程中留下了“宝安印记”。
“新民生”——
宝安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共铸脱贫“金钥匙”
使命召唤,应鼓催征。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宝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蔡英权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宝安组织82名前方扶贫干部、800多名后方干部经常深入贫困一线走访调查当地贫困“病根”,掌握影响当地脱贫的第一手资料,再按图索骥,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切实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
愚公之志,攻坚克难。
“就业扶贫”为决胜脱贫攻坚增“底气”。宝安区作为产业大区一直是劳务大量输入地,坚持“找得准、出得来、稳得住”思路,扎实做好稳岗就业和帮扶劳动致富。6年来,宝安建立岗位供给清单,在都安、大化两县共举办8场大型专场招聘会,累计帮助贫困人口新增就近就业2383人、东部就业2373人,其他地区就业208人。
四十年间,南海之滨,改革潮涌。宝安依靠改革创新走到今天,也必将依靠改革创新走向未来。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宝安也坚持用好改革创新这剂良方。
宝安突出稳岗政策创新,在全市率先发放对口扶贫地区个人稳岗就业补贴,对于2020年1月1日起新入职且正常缴交3个月以上社会保险的都安、大化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这项政策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在宝安端稳就业“饭碗”。
数字无言、掷地有声。
一路走来,宝安携手对口帮扶地区久久为功、玉汝于成的拼搏奋战,让困难地区群众的感受最直观,“获得感”最强,实现小康的幸福笑脸最真切。
“新引擎”——
宝安持续加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
打造拓宽“富路子”
8小时内,您将在家门口选购到来自“中国南方牛都”核心区——广西都安质量上乘的新鲜牛肉!
去年9月,在宝安区对口办的倾力帮助下,区消费扶贫专柜——“瑶山牛”鲜肉专卖店在宝安三店齐开,宝安助力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再次走出坚实一步。
谋定守正出新之策,善为精准发力之举。推动从“扶”到“富”,毋庸置疑,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宝安市场化程度高,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合作、协作既是宝安所长,亦是当地所需,是合作共赢的长久之计。目前,宝安产业发展已经到了有序溢出阶段,产业合作合乎规律、大有可为。
谋事而定、乘势而动。
宝安自始至终立足产业大区和消费大区的优势,结合受援地的资源禀赋和实际需要,注重“政策支持”,强化“载体建设”,突出“全链条帮扶”,擦亮“特色品牌”,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受援地产业发展,有效提升“造血”功能。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宝安瞄准特色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帮扶,开展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全产业链帮扶,共同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宝安分别牵头运作“贷牛还牛”、“贷羊还羊”和“七百弄鸡”、“湖羊”产业扶贫项目;援建25个都安瑶山牛、大化七百弄鸡养殖场(基地)、18个粮改饲加工车间、5个湖羊养殖示范园、2个万头以上澳寒羊大型养殖基地、1个膨化颗粒饲料加工厂,联合推动“七百弄鸡、鸡蛋、沃柑、“瑶山牛”4个产品通过“圳品”认证。2020年都安县创新“贷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工作经验获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并向全国推介。
在此基础上,宝安进一步突出政策支持,出台《宝安区推动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措施》,按照“买5补1”的标准进行补贴,2020年累计发放补贴375万元;在宝安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专馆、专柜”317个;累计采购1.23亿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24513人,有效推动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
“新内涵”——
宝安探索开创“社工扶贫模式”
打造“留下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回顾宝安改革发展的每个步点,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宝安深知,人才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实现“扶智又扶志”,宝安加大了对都安、大化的人才支援力度,教师、医生、干部一批批奔赴扶贫协作一线,把宝安的教育理念、医疗技术、发展经验送到广西。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宝安牢牢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帮助实施“头雁”工程,实行三县党政干部、技术人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和致富带头人到宝安区挂职、跟班和培训制度。
不止于此,在“既富口袋也富脑袋”的帮扶理念下,宝安区结合深度贫困县扶志扶智现实需要,2019年3月起每年拿出150万元财政资金购买专业社工服务,派出14名社工在都安、大化两县设立社工服务站,探索出了引入一种模式(让易地搬迁群体融入社区生活模式,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融得进、过得好、能致富”)、培育两种资源(链接外地社会资源,壮大本地社工资源,留下一支不走的社工队伍)、关爱三类人群(发挥社工“心理疏导、专业照料、技能培训”专业作用,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孤寡老人以及妇女)、实施多重计划的工作模式,赋予社工扶贫新内涵,推动高质量脱贫。
“此举重在扶贫扶志扶精神,激发脱贫内动力。”蔡英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内涵赋予新活力,新活力演绎大合奏,如今,当地群众信心更坚了、脑子更活了、心气更足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初心不改,再赴新程。宝安区委书记姚任、区长王立德均表示,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持续有效推动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在启航新征程的路上,凝心聚力,奏响更动听的宝安旋律。
数说·宝安帮扶
2016年以来,宝安区累计向龙川、都安、大化三县投入帮扶资金13.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564个,先后援建新建学校2所、改扩建13所,新建医院2所、改扩建4所;帮扶龙川县33个村实施特色种养产业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222个。帮扶引进企业68家,实际投资额超165.74亿元;帮扶销售扶贫农产品1.23亿元,带贫人数2.45万人。派出82名党政干部、254名医生、96名教师,培训三县党政干部26期3760人次,接收三县教师、医生294人次来区交流学习;培训三县贫困劳动力5303人次,帮扶三县1.2万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捐赠社会帮扶资金超3.16亿元,举全区之力助力三县272个贫困村、5.8万户、24.8万人完成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