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10月27日至28日,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行动培训班现场观摩活动在临夏州、定西市举行。在举行的经验交流会上,宝安区作为先进单位应邀发言,宝安区委书记姚任以《以超常规举措助力都安大化决胜脱贫攻坚战》为题,作经验介绍。
都安、大化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广西贫中之贫的“硬骨头”。自2016年起,宝安区为两地百姓送来了“致富经”,并将24万多贫困人口引上致富路。
除此之外,宝安区还肩负精准扶贫粤北山区的相对贫困县龙川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龙川贫困人口扔掉了“穷帽子”。
经过5年的努力,由深圳市宝安区对口扶贫的都安、大化、龙川这三个贫困县成功实现了华丽蜕变。通过资金支持、产业扶持、消费扶贫等一系列“硬措施”的实施,并通过协作项目带动都安、大化、龙川产业蓬勃发展,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助推三县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超常规投入人力财力,凝聚多股力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就业带动村民致富,多重计划扶志扶智……作为深圳经济大区、产业强区的宝安区,用心用情用力用智做好扶贫协作,探索出一套具有宝安特色的扶贫模式。
回望过去的5年,宝安区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携手三地打出扶贫攻坚“组合拳”,以增强贫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己任,交出了一份精准扶贫的高分、优质答卷。
全面激活都安大化“致富密码”
冬日暖阳高照,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的建档立卡贫困务工人员蒙花连和丈夫吃完早饭,就准时来到深圳市宝安区华高王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每月8000多元的工资收入,让夫妻俩顺利实现了就业脱贫。
自2016年起,宝安开始和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和大化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都安和大化)开展东西扶贫协作,从此,都安、大化的脱贫路上,宝安如影随形。
超常规投入人力财力,汇聚多股力量助力脱贫摘帽
2020年10月27日,宝安区-大化瑶族自治县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召开。
宝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立德与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就两地持续加强交流合作、巩固前段工作成果,确保交出脱贫收官、验收迎检两张优异答卷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
像这样的两地联席会议2020年总共召开过7次,此外还召开9次专题会议和1次视频连线会议。由此可见,宝安对扶贫协作工作的重视。
宝安还成立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按照“一图三表”工作法推进扶贫脱贫工作。向两县派出前方工作专班和医护人员、教师等4支专业队伍。
除了投入大量的人力,宝安区还超常规投入大量财力。2016年以来,除省级专项资金外,累计支持帮扶资金6.8亿元,其中省、市、区财政资金4.26亿元、社会资金2.57亿元。
为全方位动员各界力量参战,宝安广泛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民企、社会组织、社区股份公司,建立起多层次结对帮扶体系,全区10个街道、8家医院、17所学校、209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对两县贫困村实现结对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10569户,援建水柜1860座、道路30条、扶贫车间和养殖场49个,新建学校2所、改扩建13所,新建医院2所、改扩建4所。5年来,宝安区捐赠社会帮扶资金1.2亿元,无论是募集数量还是动员层面,均名列全市各区前列。
2020年,宝安区积极引导有爱心有实力的企业、社会组织,针对国扶办挂牌督战贫困村,万科、腾讯等知名企业积极响应,投入32个督战村的帮扶资金达到1.14亿元(含物资),村均近350万元,极大提升了督战村脱贫成色。
牛羊鸡成“点金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2020年5月30日,一家挂着统一标识的“宝安区消费扶贫超市”在新桥街道裕盛华庭小区里开业迎客。肥美可口的“七百弄鸡”,肉质鲜嫩的“瑶山牛”“澳寒羊”……这些来自大山深处的特色农产品纷纷“走上”都市人的餐桌,成为热销的农副产品。
而这些农副产品“上桌”的背后,是宝安人帮助山里人找到的致富密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巨的脱贫任务,都安县创新发展“贷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宝安区从养殖、屠宰、加工、物流、品牌、销售等环节全产业链帮扶,共同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此外,宝安还通过“粮改饲”引导农户广泛改种青贮玉米、牧草以制作饲料,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解决发展肉牛养殖青饲料不足的问题。宝安还帮扶都安引进投资3亿元的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和牛羊屠宰加工厂项目,实现了养殖产业链的升级,使贫困户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持续受益。
沿着“贷牛还牛”的路径,当地又提出了“贷羊还羊”。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贷牛(羊)还牛(羊)”项目惠及贫困群众2.23万户8.86万人。
在大化县,“七百弄鸡”同样成功走出了大山,成为当地人的致富“法宝”。2019年,仅“七百弄鸡”一个产业就带动大化1万多名贫困户脱贫增收。
沿着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的路子,宝安帮助两地不少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深圳市、宝安区投入4500万元援建大化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3个种养殖基地、6个肉羊养殖示范园、7个“七百弄鸡”养殖场。投入1.27亿元援建都安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碳酸钙产业园、13个肉牛养殖基地、2个万头以上澳寒羊养殖基地、18个粮改饲车间、1个饲料加工厂、1个屠宰冷链物流中心。
同时,宝安还按照“买5补1”标准,从采购、场地、装修、宣传推广补贴4个方面支持采购两县农产品,今年就发放消费扶贫补贴370余万元;设立46个消费扶贫“专区、专柜、专馆”,累计采购7042万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19543人。
拓宽劳务协作渠道,精准对接劳动力资源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的建档立卡贫困务工人员蒙花连,是深圳市宝安区华高王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此前,她与丈夫月收入最高3000多元。如今,夫妇俩在华高王氏科技每月工资相加逾8000元,顺利实现了就业脱贫。在她的带动下,另外的8名家族成员也成功入职了华高王氏科技。
近5年来,宝安通过投资、租金、就业补贴等举措,引进企业26家,实际投资额21.73亿元,直接受益贫困人口32894人。“家门口”的企业帮助一个又一个“蒙花连”脱贫致富。
同时,帮助乡亲们外出务工也是宝安支持都安、大化脱贫的重要举措之一。5年来,宝安共举办8场大型专场招聘会,累计帮助贫困人口就近就业2383人、东部新增就业2373人,其他地区就业208人。
针对两县“机制不畅、平台缺失”的实际情况,宝安成立都安、大化劳务协作服务站,专人专职专责贫困劳动力就业。此外,宝安通过发放稳岗补贴、开展节日慰问等各类暖心服务,实现稳岗就业。为了推动高质量就业,宝安还累计举办培训班60期共培训贫困人口3275人,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453人,直接带动贫困人口5164人。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都安、大化外出务工人员的计划。疫情期间,宝安扶贫协作工作组与对口地区建立了动态对接机制,加快摸排外出劳动力总数,采取包车、专列等形式,实行“点对点”的交通组织方式,接送劳务工安全返岗复工。
此外,2020年,宝安还对大化籍2309名应届毕业生(贫困户685名)进行摸排,开展广西籍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专场“云”招聘活动,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应届毕业生就业,实现整体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多重计划扶志扶智,打造“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2019年4月中旬,社工王道俊和他的社工团队踏上了广西大化这片土地。2020年1月,他们在大化县举办了大化瑶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安置点首届邻里节,虽然活动一度因经费紧张差点“流产”,但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下,最终大获成功,吸引近1500名搬迁群众积极参与。这样的融入活动今年共举办了21场,服务5000人次,有效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合适应。
据介绍,结合深度贫困县扶志扶智现实需要,宝安区自2019年3月起每年拿出150万元财政资金购买专业社工服务,派出14名社工在两县设立社工服务站,探索出了“引入一种模式、培育两种资源、关爱三类人群、实施多重计划”工作模式,赋予社工扶贫新内涵,推动高质量脱贫。
为增强两县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宝安不断链接外地社会资源,发展本地社工资源,留下一支不走的社工队伍。宝安还通过实施“乡村扶智堂,助力扶志、扶智”双扶计划等,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动力。
2017年11月,宝安区教育局与都安和大化县教育局签定结对帮扶框架协议,全面开启对两县的教育扶贫协作。3年多来,组建5批次共96人次的教师队伍,先后接力,赴当地开展支教工作。特别是2020年,支教教师逆行出征,毅然赴两县支教。支教过程中,涌现出了高春艳、周亦平、马天麟等事迹典型支教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宝安还实施两县党政干部到宝安区跟班、挂职和培训制度,累计培训干部13期2722人(次),培训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等村干部354人(次),培训两县专业技术人员13694人次。向两县派出145名医生、102名教师,设立6个“名师工作室”,接收两县医护人员145人、教师74人到宝安跟岗学习。开展助残扶贫,捐助60万元助残资金和康复设备,培训康复老师266人、培训残疾人529人。
经过5年的努力,都安、大化两县终于摘下贫困这顶帽子。目前,都安、大化2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64万户24.27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分别从26.64%、25.8%全部降到零;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村面貌显著改善,预脱贫户“八有一超”指标、预脱贫村“十一有一全”指标已全部达标。
携手龙川县33个省定贫困村、1661户贫困户共4970人成功脱贫
宝安特色精准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时值冬季农闲,在距广西大化约1000公里的粤北山区龙川县龙母镇珠塘村,村民正翘首期盼着一场来自宝安的元旦慰问演出。近年来,村民们不仅口袋鼓起来了,精神世界、文娱活动也随着丰富起来……
与都安、大化两县自然条件恶劣不同的是,龙川县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好山好水的地方为何富不起来?经过两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宝安发现因病、因残、缺劳力是主要的致贫原因。
龙川县地处粤北山区,是省级贫困县。33个省定贫困村共有贫困户1661户,4970人实现了脱贫,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达到“八有一超”要求和脱贫标准,贫困村全部出列。
2016年以来,宝安区精准扶贫已到位资金3.61亿元,完成帮扶项目2161个。同时,针对致贫原因,宝安区还创新思维,通过建立广东第一个腾讯“为村”服务平台,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大兴工业增强内生动力等方式,携手龙川走出一条具有宝安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
互联网加持村务管理,建立全省第一个“为村”平台
“以前村里外出打工的村民一年能回来一两次,办理村里的事费时费力。而现在,在外打工的村民,要办事不用再跑回来,直接通过‘为村’平台,发送需求给村委,马上就有村干部帮他办理。” 宝安区文广旅体局帮扶的龙母镇珠塘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刘攸伟说。
刘攸伟口中的“为村”是深圳企业腾讯公司推出的一项服务,它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不仅能帮助村民熟练使用社交工具参与村落治理,还能整合资源为乡村找到创造财富的方式。2017年4月,珠塘村成为广东省第一批加入“为村”的村庄,从那以后,珠塘村的管理便有了互联网加持。
当前,“为村”服务平台已被省委组织部选定为基层党建工作重要项目。
变“输血”为“造血”,多措并举发展特色种养产业
走进龙川县龙母镇双华村温氏肉鸡养殖小区,一只只鸡正在舒适的环控鸡舍里啄食嬉戏,好不自在。
据悉,该基地于今年5月8日正式投产,投产后每批次出栏28000只鸡,一年可养殖10万只鸡左右。同时还能吸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在养殖小区务工,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
在龙川,目前已有18个贫困村发展起了温氏养鸡项目基地,有效促进贫困村实现稳定增收、贫困户长久脱贫。
2018年10月15日,在龙川指挥部的积极促成下,温氏集团与县政府签订了《农业产业一体化项目投资框架协议书》,项目总投资5亿元,从2019年6月-2022年底,完成项目首期养鸡生产投资,年产值约10亿元,可带动300户合作家庭农场主实现增收致富。
而“温氏养鸡项目”只是宝安助力发展当地特色种养产业的成功案例之一。33个村先后实施特色种养产业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222个,诸如“油茶基地”“佗城大米、黑米基地”“鸡枞菌基地”……
5年来,宝安积极帮扶龙川创新发展产业模式,各帮扶单位在常规的投资工业园区、发电站等实体经济实现保障性收益的同时,以各种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逐步构建起长效脱贫机制。
构建融合发展大体系,大兴工业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今年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许多产业带来不少冲击,然而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却依然一片兴盛,2020年1-6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43.95亿元。
据悉,2019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就已占到全县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税收收入占全县的1/3,为龙川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目前,该工业园已经形成电子电器、空气储能、现代建筑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在园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达300人。
近年来,在“‘双区’总部+龙川制造基地”“‘双区’科研+龙川生产基地”等共建模式的推动下,许多“双区”优质企业到龙川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生产基地等功能性机构,构建与“双区”有机联系的产业链、供应链,着力打造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产业基地、企业锚地。
同时,为了帮龙川绿色生态特色种养产业拓宽销售渠道,5年来,宝安区通过消费扶贫、超市销售和电商线上售卖等方式,打响了数个农产品品牌,让优质水稻种植、绿色无污染的蔬菜种植、高山茶油种植及家禽、水产品养殖等特色农产品,走上宝安、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百姓的餐桌,极大地丰富了“双区”的“菜篮子”“油瓶子”和“米袋子”。
为进一步加快龙川融入“双区”步伐,5年来,宝安区通过部门结对帮扶的方式,对龙川县的教育、文化、卫生、民政、交通等领域进行深层次的帮扶,打通城乡、区域市场协同通道,打造开放“大平台”、构建交通“大体系”、建设经贸“大网络”、融入“双区”“大市场”,为龙川县打造“双区”战略腹地筑牢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