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宝安区库 > 新闻报道

从城中村到花园小区 后瑞社区变身“双宜小村”样板背后

宝安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后瑞社区还登上了中央媒体

2020-12-31 15:42:03 来源:南方都市报

  “以前住的是城中村,现在住的是崭新的‘临空新城’,真正的花园小区。”居住在航城街道后瑞社区已经有5年的林宇生说,自己亲眼见证、亲身感受到了这里从“村”到“城”的变化——“脏乱差”的城中村不见了,变成了安全、干净、有序、和谐的花园小区。

  实现蝶变的后瑞社区,成为全市“双宜小村”建设的样板。近日,作为深圳“双宜小村”建设、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后瑞社区还登上了中央媒体,展现宝安魅力。

  打造“双宜小村”不仅是宝安拓展城市新空间的重要手段,更是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城市文明的新路径。“十三五”期间,宝安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宝安不断完善提升城市软硬件建设,推行“1+5+N”工作模式;打造双宜小村;综合提升文明素养……“软”“硬”兼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宝安工作模式”。

  首创并全面推行“1+5+N”工作模式

  2019年,为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宝安区对标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首创并全面推行“1+5+N”工作模式,“1”即制定一套创建新标,做到标准清责任明,“5”即建立5大工作机制,狠抓创建常态长效,“N”即突出各项重点工作,补齐创建弱项短板,开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格局,助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2020年,宝安区进一步将“1+5+N”模式优化完善为宝安区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更是将“环卫一体化”“城中村治理”等7项创文重点内容与“文明城市创建”一并列入“全区十项重点工作”。

  更精细化的机制存在于各个街道。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上,经验颇丰的西乡街道党工委委员、群团工作部部长李金宇表示,市民文明素质的养成并不是一个季度的工作,而是经年累月、一点一滴渗透进平常生活的“细致活”。

  为了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对创建文明城市的认知,今年7月,西乡街道在“1+5+N”工作模式上,提出具有西乡街道特色的创文“马上办”机制,即马上发现问题、马上解决问题。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马上办”机制迅速赢得了市民的点赞。不仅立马有办法,还能立马看见改变。

  “以前菜叶朝外放,水就一滴滴流到地上。现在,我们把菜头朝外放,地面就干爽多了!”在市场卖鱼的李先生表示,在7月31日检查过后,社区和市场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存在的问题和商量解决的方案,菜叶朝内摆放就是一个档主给出的解决方案。如今即便已开市迎客一上午,滨海市场内部通道仍然保持干爽,下水道口干净无异物堵塞,地面没有一片垃圾。

  与此同时,宝安紧紧依靠网格化智慧管理、“块数据”试点和现代化指挥调度体系,还搭建了“1+3+3+1”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慧管控体系框架,即坚持“一体化”谋划、高标准打造三大“智治”基础平台、高质量开发三大智慧化应用体系、高智能构建“一呼百应”的现代化指挥调度网络,为加强社会治理、提升城市文明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打造“双宜小村” 重塑城市发展品质

  “以前我都不愿意走进城中村,太脏了。”住在宝安区航城街道的肖小姐,是在深圳出生长大的“深二代”,回忆起以前后瑞社区城中村的环境,她连连摇头,“而现在地上没有一片纸屑。”

  城市基础设施是社会治理的基本面,是提高城市文明的载体。宝安27.6平方公里的城中村中居住着208万人,密度高达7.53万人/平方公里。城中村数量多、人口多、安全隐患多、品质差等短板,制约了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是宝安社会治理必须面对的第一道难题。

  为此,2019年3月底,根据区、街道工作部署,后瑞社区新瑞一区、二区、三区拉开了城中村综合整治的序幕。经过系列治理,新瑞一区、二区、三区环境迅速发生巨大变化——137栋楼房全部打开逃生天面,增设房屋逃生窗2899个,主次巷道全面消除乱搭建、乱堆放,打通社区生命通道;分片建设充电站5个、充电桩25个,可满足188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消除室内充电安全隐患;建成使用132栋楼房视频门禁,实时联网保障治安管理;管道燃气直达楼下,杜绝使用“黑煤气”。所有道路路面黑化、标线统一,主干村道人车分流;建筑立面不规范招牌广告、架空管线一律清除,“蜘蛛网”“牛皮癣”都不见了;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规范设置。同时,后瑞社区将一代代人开拓奋进的历史以铭文和浮雕的形式镌刻到文化墙上,打造成航城特色地标,成为“网红打卡点”。2019年6月底,后瑞社区“双宜小村”二期工程也开工了。目前整个后瑞的综合治理已经全面完成。

  实现蝶变的后瑞社区,成为全市“双宜小村”建设的样板。今年7月,作为深圳精细化管理样板社区代表,后瑞社区还成为唯一社区代表受邀出席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专场新闻发布会,展示社区高颜值、文明新气质。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后瑞社区的综合治理范围包括后瑞新村、后瑞南区、后瑞北区、新瑞一区、新瑞二区、新瑞三区6个村落,覆盖了后瑞全部居住区,总面积25万多平方米,受益居民2.8万人,不论是从展现深圳形象,还是为居民谋福利来看,城中村都要做根本性的治理。”后瑞社区党委书记吴桂开说。

  据了解,宝安于2017年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宜居宜业文明小村(简称“双宜小村”)建设。除71个正在开展拆除重建的城中村外,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一村一策”的思路,宝安3年里分两批对361个城中村实施了综合治理。截至今年8月,宝安已完成194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其中120个被上级评为优秀;打通“生命通道”近100公里,剪除“黑线”“废线”1000多吨,改造提升路面200多万平方米,打造景观节点100多处,营造了宜居宜业的生活氛围。

  全面提高居民文明素养

  塑造城市新风貌

  全面提升文明素养,还需提高市民对城市文明的认知。为推广城市文明知识普及,宝安区发放市民文明手册等宣传品180多万份,入户宣传43万户,向1045个小区业主微信群推送文明创建资讯31万条;在区内媒体、“双微一网”平台开设文明创建专版专栏,刊发宣传2870篇;利用329块大型户外LED屏、1851座公交候车亭、213处建筑工地围挡广泛刊播“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公益广告。

  市民素质高一分、治理成本降一成。为提升市民素质,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宝安打造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在深圳率先启动“宝安第一课”,即面向全体市民,尤其是出租屋房东和租户、电动车车主,开展居家安全、出行安全、应急常识、文明礼仪、垃圾分类、法律知识等城市生产生活通识培训,从而提升市民的家园意识。

  自2018年5月开展至今,面向全体市民开展“宝安第一课”市民培训1.6万场,覆盖约408万人次,包括文明礼仪、公筷公勺、垃圾分类、安全教育等多个领域。在街道,由“文明使者”所组成的志愿队伍也成了宝安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福永志愿者们共开展了3939场次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者达10994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超30000小时,累计服务市民超400000人次。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