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罗青年在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参观学习。
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
在宝安区燕罗街道燕川社区,坐落着一栋建于清代中期、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名为素白陈公祠,每年吸引着近10万名市内外党员干部群众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这里便是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1928年2月23日,中共宝安县委在素白陈公祠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当时的宝安县辖区包括今天深圳市的大部分地区,由此点燃了深圳革命的火种。这次会议也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共深圳地区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党代会。
93年后的今天,这座承载着深圳革命火种的红色原点,静静矗立在深圳的西北门户。红墙灰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宝安党组织的创始人带领一批早期共产党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峥嵘往昔。一直以来,宝安区高度重视对本地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特别是将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作为“家门口”红色资源矩阵的头雁进行系统规划打造。对旧址进行多次修缮,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以旧址为蓝本打造全市首个5G线上党史学习教育馆,鼓励宝安广大党组织和党员不断从这个红色原点汲取前行能量,赓续先辈的伟大精神,谱写新的篇章。
点燃革命火种:从支部、党部再到县委,宝安党史与全党的历史脉络贯通
随着素白陈公祠庄重肃穆的红漆木门徐徐打开,厚重的历史画卷也缓缓展开。天井里矗立着三位革命前辈的雕像,他们是宝安党组织创始人:宝安县第一任支部书记黄学增、宝安县第一届县委书记郑奭南,以及宝安县第一批党员、燕川本地英烈陈细珍。他们目光坚毅、神情凛然,仿佛仍能听到当年那一声声不屈的呐喊,感受到他们救民众于水火的初心使命。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同年8月,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了广东省宣讲员养成所,随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1922年6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1924年7月,经彭湃等人倡议,创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宝安党组织的创始人黄学增便是农讲所第一期学员。毕业后他作为优秀特派员被派往宝安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员及建党工作,他们到宝安的第一站就是茅洲河北岸、燕川一带。1924年底,黄学增等人吸收了包括燕川本地党员陈细珍在内的深圳历史上第一批7名共产党员。
1925年到1927年,历经了发展农民运动和支援省港大罢工的革命实践,宝安党组织成立了支部、党部,后来成立了中共宝安县第一届委员会。1927年11月宝安县第一次工农武装暴动失败后,中共广东省委要求宝安总结经验教训,继续保持革命高涨的态势。就在这关键节点,1928年2月23日,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了。大会会期一天,到会代表19人,代表全县197名党员。大会认真总结第一次工农武装暴动的经验教训,建立新的领导核心。这次党代会后,宝安县委积极发展党员,至1928年4月,宝安县的党员人数已达280人。
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在国共分裂、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腥风血雨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前深圳地区召开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党代会。这次会议明确了进一步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展现了宝安共产党人坚持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为民请命、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为后来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队伍基础。
宝安党组织领导的三次工农武装暴动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其揭开了共产党领导深圳地区武装斗争的序幕,打响了深圳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声。这些艰苦卓绝的斗争是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的行动实践,显示了工农群众的威力,教育和锻炼了广大工农群众,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擦亮红色原点:红色基因在宝安共产党员的血液代代相传
2012年,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首批被命名为深圳市党史教育基地。宝安历来高度重视辖区内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并专题研究,明确提出:“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宝安乃至深圳地区的红色基因所在,要深刻地重塑红色记忆,更好地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激励后人继续努力奋斗。”
2000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对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按原貌修缮。2016年,宝安区再次拨专项资金,对旧址进行了第二次修缮。通过大量的照片、文物以及油画,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宝安党组织建立及领导宝安人民同反动势力斗争的历史。2019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又依托原有的党史教育基地,新增了展陈内容,新考证文史资料125万字,新增展出珍贵历史照片、图片41幅,成为全区甚至全市主题教育重要的现场教学点。
除了上述对于旧址硬件的修缮保护,宝安区还重点对党史进行深度挖掘研究。2019年开始,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统筹燕罗街道、区委党校、区文体旅游局、区档案局等单位组建了课题组,正式启动对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党史研究。借助研究成果,宝安区不断创新宣传思路,系列老少皆宜的红色作品孕育而出:微电影《宝安1928》《初心和使命——深圳红色基因溯源之党史大讲堂专题片》以及漫画《追寻红色基因——中共宝安县党组织的诞生》《黄学增与宝安》等系列红色文化作品首发,激励党员干部勇当“行动派”“实干家”。特别是2020年6月出版的《黄学增评传》,是党史上第一本详细评述黄学增一生的著作,对我党早期的著名农民运动领袖黄学增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作了客观评述。
赓续百年精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全市的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的首选红色基地,每日到访络绎不绝,相较往年成数倍增加。
为更好地为广大党员提供学习教育的题材,宝安区对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的解说词进行了完善,邀请党史教授深挖其历史地位以及背后更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并计划丰富党史教育基地展陈内容。新增内容将以宝安革命先烈奋斗历程的红色文化为主线,牵出与之相关的大革命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不畏牺牲、敢于担当、拥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等革命事迹,充分展示广东、深圳、宝安的红色文化特色。
此外,宝安将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教学点,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指导下,联合市广电集团打造了全市首个线上党史学习教育馆。运用5G等前沿技术,沉浸式互动等方式,推动科技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全链条嵌入。线上党史学习教育馆让收藏在旧址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未来将带动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和其他革命文物资源信息的开放共享。广大党员群众可以在重要的历史资料、复原的历史场景中切身感受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
宝安还瞄准了燕罗街道燕川社区的优质红色资源,提出打造“红色特色小镇”,将修旧如故,梳理历史街巷格局,统筹红色文化资源,以党史教育基地为重点,形成10大文化地标,将素白陈公祠门前的公园路打造成为标志性的红色大街。燕川古村则计划借鉴“永庆坊”保护改造模式进行综合整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宝安的先辈们在艰苦岁月里坚持革命理想,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现在的宝安人正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拼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宝安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令湾区核心地位更加凸显、智创高地引擎功能更加强劲、共享家园品质成色更加靓丽,为深圳“双区”建设作出宝安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燕川古村
燕罗街道燕川社区是深圳西部历史源点之一,拥有保存完整的红色文化古村落,中共深圳党史上多个“第一” 在这里诞生。
第一批共产党员:1924年,燕川村民陈细珍等深圳第一批本地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1928年,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前深圳地区召开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党代会;
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1944年,由中共领导的广东省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东宝行政督导处在这里成立。
人物简介
黄学增:1900年出生,广东省遂溪县人,是新中国成立前与彭湃齐名的广东省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宝安县党组织的创始人。1929年,遭到叛徒出卖,在海口英勇就义,年仅29岁。
郑奭南 :1900年出生,深圳上步村人,1925年由黄学增、周士第介绍入党,是“东宝工农革命军”副总指挥,中共宝安县第一届委员会县委书记。1928年4月离开宝安县。
陈细珍:1894年出生,燕川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宝安县第一批共产党员,中共宝安县第三届委员会候补委员,曾任燕川党小组组长,1944年在东宝行政督导处负责燕川减租减息等地下工作。1947年陈细珍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连续3个月的严刑拷打中,陈细珍严守党的秘密,至死不渝,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