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宝安区库 > 新闻报道

劳动奏响宝安发展壮歌——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

2021-04-29 20:22:02 来源:宝安日报

360截图20210608202307543.jpg

我的工地我的城。施工最高峰时有超过4万名建设者在大空港片区奋战,如今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已投入运营。

  任何一片热土,热源永远来自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用40年时间走过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作为深港文化之源的宝安,其1690年的建制发展史就是一部以劳动开创辉煌的奋斗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宝安敢为人先,坚持实干兴邦,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以辛勤耕耘追逐梦想,在南海之滨以汗水浇筑了一座现代化城区,唱响了劳动书写伟大历史的壮歌。

  劳动开创宝安发展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它镶嵌在宝安的发展史中。

  早在宋代,宝安沙井就开始插杆养蚝,在全世界最早实现人工养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1957年,宝安县沙井蚝业生产合作社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获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国务院奖状”。合作社全员为此沸腾,深受鼓舞,生产积极性更高涨,在当年实现生产总量3632.9吨、创汇3800万港元,有力地支持国家建设。

  半个多世纪后的2020年12月,在第十七届宝安区沙井金蚝美食民俗文化节上,“国务院奖状”被移交至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保存。获评“最美蚝艺人”的陈沛忠动情地说:“这张奖状始终都是激励我们沙井蚝民前进的动力!它不仅仅是荣誉,更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精神力量!”话语简朴,至纯至真,时年74岁的陈沛忠自18岁起从事蚝业,从学徒、煮蚝工、焙蚝工,一路做到业务员、采购员、驻港代表,后来带头建成全国第一条沙井蚝油瞬时灭菌自动化生产线,让沙井蚝油首次实行了现代化生产。文化节上,他一手持锅一手煎蚝,在档口招呼四方来客,一颗“靠双手搵食”的心跳动得强劲有力。

  正如沙井蚝油改进了生产方式,劳动时常推着历史往前走,人们的劳动方式也随时代发展而深刻改变。

  于2008年开馆的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座以劳务工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一份“深轻宝字001号”协议书,这是宝安引进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的历史见证。企业首批25名女工之一的叶秀珍回忆说,当时务农年收入只有80元,而入厂则可以每年挣240元。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由“深轻宝字001号”起步,宝安人以“敢为天下先”的闯劲,杀出了一条血路: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诞生全国第一家内地股份制企业、敲响“农地入市”第一槌、创建全国唯一区县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今日的宝安,第一产业占比已不足1%,而工业实力却跃升至全国第5。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位参与者,都在以个人的奋斗诠释着淳朴的劳动精神,并凝聚成推动宝安发展的洪荒伟力,共同开启了宝安发展史的新篇章。

  劳动挺起产业脊梁

  在前不久召开的深圳市庆祝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上,宝安26名个人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3个车间班组(科室)荣获市工人先锋号。其中,26名获奖个人中的16名来自辖区企业,3个市工人先锋号更均为企业集体所得,“产业大区”的特点与底色一览无遗。

  企业是社会劳动、价值创造的主体。在距离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仅2公里远的一处厂房内,艾美特电器正在紧张有序地生产各式精品小家电,其副董事长蔡正富来深30多年,由最早的承接“三来一补”业务到与合伙人于1991年创业走自研自产道路,一路见证着周边园区不断涌入新企业、新团队。艾美特电器现每年可自行开发200款以上的新产品,平均每1.5天推出一款新产品。

  在2021福布斯“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中,宝企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登上了榜首,一年前,她还登上了“2020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第4。“白手起家”是王来春身上最传奇的标签,她曾在宝安西乡一海洋电子接插件厂奋斗10年,从一线工人做起,“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凭着双手打拼,一步一级往前走,在2004年创立的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连接器制造厂商。

  在宝安近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多少像王来春这样的奋斗者,就有多少辛勤与执着在演绎着“劳动创造最大价值”的深刻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宝安地区生产总值由1981年恢复宝安县建制时的1.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约3865亿元,40年增长了2270多倍,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这是全体劳动者共同奋斗所得的成果,40年来,无数劳动者和企业随着发展大潮激昂向上,留下一段段壮志满怀、激动人心的故事。一组数据显示:智能手机的1700多个零部件大部分都能在宝安企业中生产,宝企欣旺达生产的手机电池占据了全球近三成市场份额,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就有21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就有3个是宝安制造。

  今天,270万产业工人深度参与着宝安制造业的发展,他们辛勤劳作、挥洒汗水,“劳动改变命运”是他们矢志奋斗的动力源泉。从一个个人、一个个岗位,到一家家企业、一份份职业,他们以辛勤劳作、真抓实干的精神风貌,成就了宝安“产业大区”的美誉。

  劳动创造辉煌未来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进入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最响亮的动员令;面对新机遇、新风险、新挑战,宝安人坚持发扬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传统品格,以劳动创造开拓进取,努力画出“双区”建设与实现个人理想的同心圆。

  “不知不觉来宝安20年了,城市发展变化太快了,自己也要跟上步伐啊!”高中毕业后从陕西一路南下时,曾齐森没想到自己最终会在宝安一干就是20年。他自2000年进入深圳市茜格丽印刷有限公司以来,从机器操作员到品质监管岗,岗位不断转换,从最初的对数控机床操作、调试一无所知,到如今不仅技能娴熟还管理能力出众,不变的是勤劳纯朴的初心。曾齐森提出的建议让彩色印刷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80%左右提高至90%以上。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完成学业后,“90后”创业者王茂林来到宝安创建了深圳移动机器人科技公司,专注于工业级移动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深圳人的定义是什么?王茂林说,“每一个在深圳打拼的人都是精神上的深圳人,深圳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短短几年打拼,他的公司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80项,成为国内申请发明专利最多的激光AGV企业之一。

  劳动成就人生出彩的梦想,推动着历史向前迈进,2020年,宝安区共获专利授权53167件,位居全市第一。2020年评选的首批“宝安工匠”中,有的创新工艺解决了我国核电领先的关键制造问题之一,有的以初中学历斩获7项国家级专利,有的以巧手硬技媲美百万元设备。

  一勤天下无难事。面对40年的水污染欠账,数以万计的施工者日夜劳作,4年基本建成雨污分流两套管网系统;珠江口东岸,最高峰时有超过4万名建设者在大空港片区奋战,如今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已投入运营;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1.2万公职人员、50万义工连续16个周末开展督导,大大提升文明水平;特别是疫情期间,560万市民众志成城,或冲锋在前或保障在后,助力夺取了“双胜利”。

  人创造了历史,劳动才能开创未来。“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来到高质量发展时代,宝安抢抓“双区”建设和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提出了“三大定位”和“三项重大使命”。这正是一个劳动价值更加凸显、劳动者大有可为的时代,需要广大宝安人释放潜能、凝聚力量,勤于劳动、善于创造,为宝安在新征程中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提供不竭动力。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