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两周年。3月31日,深圳对外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立足“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深圳所能”,从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四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
一直以来,港澳青年、尤其是香港青年在深圳创业颇受关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和产业大区,宝安以其交通通达性、产业优势和性价比高的创业成本也受到了香港青年的青睐,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落户宝安,区内也相继成立了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香港青年创业载体。
记者了解到,香港青年在宝安创立的企业多以科技、电商、文化等业态为主,其中不乏剑桥博士创立的“潜力股”。而随着深港两地合作交流不断密切,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正把目光投向深圳,投向宝安。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落户宝安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刚刚才下直播。”见到记者时,李培正做完一场直播,直播的内容是向香港青年介绍企业落户深圳的相关事宜。
李培是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的主席,也是协会创始人。他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却与深圳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7年,他在电视上看到一条新闻——《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那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是粤港澳大湾区。但是我看到报道,说要建港珠澳大桥,以后香港还要通高铁,‘要和大湾区建立1小时生活圈’,我突然就有一个想法,我要到内地去看看,我要提前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回忆起昔日改变命运的这个决定,李培眼里仍闪耀着光彩。
于是,在香港从事了多年文创工作的李培来到了深圳,并在深圳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注册公司的时候遇到非常多的困难。我一个香港仔,对内地的情况完全不了解,公司要落地,要注册,找地方,要招人,我自己一个一个部门跑,很麻烦。”李培说,幸好他遇到了一个内地的好朋友,一直帮助他,为他介绍商务资源。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搭建一个平台,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帮助更多有志来内地创业的港澳年轻人。
2018年3月,李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协会走遍香港18区,走进大学校园,举办几十场粤港澳大湾区讲座,带领香港学生、青年代表走访深圳、广州、珠海等湾区城市,打开了香港和湾区其他城市青年交流的一扇窗口。
成立两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陆续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及珠海设立办事处、联络站,希望为科技、文创、餐饮等不同行业的香港创业青年提供更精准服务。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已有会员约1300名,累计服务逾万人次。
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在深圳的基地,李培选择了位于宝安西乡的华丰国际机器人产业园。“选择宝安,因为宝安是未来深圳发展的重点,毗邻前海,机场、会展中心、深中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都落户这里,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李培说。未来,李培计划在香港高校与内地政府部门及企业间搭建桥梁,为香港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内地的工作机会,让更多的香港青年知道,粤港澳大湾区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创新创业基地为香港青年创业提供平台
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和李培的推动下,2019年10月24日,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华丰国际机器人产业园揭牌成立。两个月后,2019年12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意创业基地在宝安区银田创意园元匠坊成立。
两处香港青年创业基地也受到了香港青年的欢迎。以元匠坊为例,目前该基地共入驻10余家香港企业,业态以科技、电商、文化创意为主,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企业。
香港摄影师朱冠球就是入驻基地的创业者之一。朱冠球从事婚礼摄影近20年,在香港和澳门都有影楼,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人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政府也给了很多支持,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香港人都希望把事业拓展到湾区来。
元匠坊运营方深圳市柒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振宇认为,宝安在吸引香港青年创业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具有相对较低的房租成本、居住成本、生活成本;二是宝安目前处于转型高速期,优秀企业较容易获得政府和社会关注;三是宝安与香港同根同源,具有文化共鸣,这让不少香港青年在创业时把目光投向了宝安。
此外,宝安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也颇受香港青年认可。由于深港两地的差异,香港青年到内地创业,通常会遇到“不懂得怎样落地,不了解法律和政策,不知道怎样找地方,不懂得如何推广”等一系列问题。华丰机器人产业园、元匠坊等机构和组织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本地资源,主动帮助香港青年对接企业注册的前期工作,宝安的“零跑动”政府服务也为香港青年提供了很多便利。
不过,陈振宇也坦言,疫情之下,香港青年创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冲击和影响,“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组合拳’,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香港青年了解内地产业发展趋势,提升香港青年在内地创业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