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宝安河堤,清风吹来好不惬意,曾经臭气熏人的河流已经变了模样,成了市民散步的好去处。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区10条(11段)建成区黑臭水体水质治理已经初见成效,宝安治水工作也获得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问渠哪得清如许?邀您看一组数据:2016年、2017年,宝安区分别完成治水投资51亿元、81.58亿元,建成管网420公里、890公里,分别占全市42%、46%。茅洲河项目实现在2016年动工、当年见效,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24%。2017年,四大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推进,茅洲河项目完工32个,累计完成投资81.9亿元。
两年的时间,对于治水长征路来说还是一个开始,然而宝安速度令人惊叹,全区上下通力协作、迎难而上,通过组织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冲刺决胜1130、“利剑一号”涉水污染源专项执法等行动,按时完成了雨污分流管网、排污口整治、补水系统、水质提升等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实现污水纳管、多源补水和生态修复,10条(11段)建成区黑臭水体水质达到不黑不臭,公众满意度达9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宝安模式”也获得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探索治水提质“宝安模式” 打响全市攻坚战第一枪
宝安打响了全市治水提质攻坚战第一枪。
据了解,两年来,宝安区以健全的三级河长制体系为纲,细化河长工作,建立“1+10+1”的黑臭水体治理三级工作机制,创新打造“段管员、环管员”两支队伍,上线运行国内首个河长制智慧管理软件“宝安河务通”APP,率先在重点污染源企业全面推进环保主任试点等多个创新举措,为解决基层复杂水环境问题探索了宝安模式。
构建三级河长制组织架构。宝安区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形成了“31+66+10+10+66+219*3”的责任体系,即区级河长由31名区领导、66名正处级干部、10名区环保水务局班子成员组成;街道级河长由10个街道书记、66名街道班子成员组成;社区级河长由219名社区党委书记、党委委员,219名段管员,219名环管员组成,将责任明确到人,压力传导到位,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打造河长制“六个一”系统工程。全区进一步细化河长制实施内容,打造河长制“六个一”系统工程,即“一河一长”责任工程、“一河一档”基础工程、“一河一策”先导工程、“一河一建”网络工程、“一河一管”保障工程、“一河一景”生态工程,将每一个水务工程项目、重点涉水企业、入河排污口、待拆迁建筑物、管网,绘制到河流治理作战形势一张图,编制成河流特征数据一张表,并建立了河流治理一本账,打好治水提质这场硬仗。
打响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2017年5月17日,全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宝安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构建了“1+10+1”黑臭水体治理指挥体系,31名区领导和10个街道党工委书记全部挂帅出征,组织召开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会议279场,现场调研293次,解决问题614个,强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作。10天之内,实现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永久建筑和临时建筑完成率两个100%,及时为黑臭水体治理腾出施工作业面。
创新实施“全流域治理、大兵团作战”EPC治水模式。宝安打破过去“岸上岸下、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治水老路,以流域为单位系统制定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2016年1月通过公开招标委托中国电建集团实施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启“地方+大企业”合作治水模式。
2016年以来,宝安围绕茅洲河2017年底基本消除黑臭的水质目标,超常规、全流域、快节奏强力推进流域综合整治,污水管道建设创造了一周完成24.1公里的国内新纪录。目前,宝安以茅洲河流域为样板,在前海湾、铁石水源、大空港三大片区逐步完善EPC治水模式,将河道综合整治、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底泥处置等工程打包进行EPC招标,目前已全面完成招标工作并陆续进场施工,计划5月底前全面动工。
持续保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以2017年为例,宝安区组织各类专项执法行动22轮,其中茅洲河流域“小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组成100个巡查组、20个执法组共550人同时参与,检查企业11094家,处罚整治环境违法行为184宗。“利剑一号”专项执法行动出动25856人次,检查企业共13833家,整治违规行为934宗。全区2017年关停淘汰重污染企业10家,立案721宗,下达处罚决定书463宗,处罚金额8349万元,同比增长202%,占全市处罚总量的34%,其中单笔处罚金额1239万元为全省之最。
试点环保主任制度。率先在全国试点实施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主任”制度,培训配备“环保主任”652名,帮助企业理顺环境管理机制,提升内在治污动力。
率先在全省开发运行“宝安河务通”APP。一机在手就能随时随地掌握巡河管河的情况,实现河流、企业、设施、人员、事件的精准定位。
实施治水提质七大方略 推动实现长制久清
治水提质七大方略
1
建管纳污
打通分流脉络
2
正本清源
消除雨污混流
3
初雨弃流
提高城市水体净洁度
4
多源补水
确保河流全面补水
5
生态修复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6
排水管理
健全排污许可新体系
7
监管执法
建长效机制保障执法权威
据悉,为巩固10条(11段)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实现长制久清工作目标,接下来,宝安区将以河长制为抓手,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在河流综合整治和管理保护中的统筹、协调、督导作用,按照“控源截污、系统治理、生态修复、建管并重”的总体思路,重点实施治水提质七大方略,确保全面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一是建管纳污,打通分流脉络。据悉,2018年宝安计划建成1034公里管网,全面补齐管网缺口,完成31条河流、773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确保污水不入河。同时,积极盘活存量管网,打通所有“断头管”,建立巡查台账,及时对溢流排污口及新增排污口进行整治。
二是正本清源,消除雨污混流。通过全面实施四大片区2650个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工程,完善排水小区与市政雨污分流管网的接驳,积极消除46座总口截污,破解河道暗渠化及河汊现象严重的难题,彻底实现“正本清源”。
三是初雨弃流,提高城市水体净洁度。2018年四大片区正本清源将新增环保雨水口2380个,建设精准弃流井833座,并对小区垃圾房、集市、菜市场、洗车场等高污染源区域室内截流沟排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四是多源补水,确保河流全面补水。积极探索构建四大片区补水系统,全面实施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再生水补水系统出水口的提标改造,积极推动福永、固戍污水处理厂扩建,建设三大片区河流再生水补水系统。同时,新增13.2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面积。
五是生态修复,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全面截污基础上,近期将以修复河道形态、削减内源污染提高水质为主,远期逐步恢复河流水文调节、水体自净、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景观功能,构建水生食物链网,实现河流自然本底功能修复的“治本”要求。
六是排水管理,健全排污许可新体系。以新排污许可证实施为契机,以创建排水达标小区、实现专业化管养和严格执法为手段,对排水小区开展排污纳管审查和排水许可证核发,规范污染源日常监管内容和流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七是监管执法,建长效机制保障执法权威。宝安区将在全国率先试点为重点污染源企业配备652名“环保主任”,积极推进2400家小废水企业、113家规模以上餐饮企业、195家汽车4S店等行业“环保主任”全覆盖。通过强力实施“利剑二号”专项执法行动,从严查处各类水政违法行为。“宝安河务通”也将进一步升级,计划尽早开通公众服务端,完善“宝安河务通”APP功能,实现对全区所有工业企业全覆盖巡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