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宝安区库 > 新闻报道

生命所系 青丝何惜 白衣逆行 鏖战疫魔

2020-02-10 15:33:40 来源:宝安日报

  长发及腰,不及抗疫分秒。1月31日,在得知自己的“请战”申请被批准后,文章毫不犹豫地一把剪去留蓄多年的长发,只为冲锋陷阵,第一时间去往发热门诊——这个抗疫环境最危险、患者最急需的“战场”。

  2月4日17时,记者在医院见到这名“女战士”。体型消瘦的她顶着黑眼圈,后脑勺扎起的“小尾巴”参差不齐,“那天自己临时拿家里的剪刀随便剪的,也顾不上美不美观了,就是为了做好病毒污染防护。”

  其实,哪有女人不爱美?交谈中,文章从手机里翻出剪发前的照片:一头烫过的及腰卷发柔美尽显——脱下白大褂,她们分明也和大家一样有颗“爱美之心”。然而,疫情面前,她们的理由朴素、干脆,“头发多长都可以再长,疫情诊断却等不及!”文章毫不犹豫地说。

  关乎患者生命,疫情就是使命。随着疫情告急,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党办收到雪片般的“请战书”“请战电”,医院400多名职工纷纷主动“请战”。“我们做医生的,这个时候不上,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情到激动时,说话轻声细语的文章也不自觉地提高嗓音:“疫情面前,没有医护人员可以置身事外,我们必须拧成一股绳来战胜它!”

  与疫情诊断、救治病人的迫切心情形成反差的,是“白衣战士”们作为专业医生的平静、理性和耐心。“患者着急,我们更不能急。”文章如是说。在发热隔离门诊工作着实不易:要被防护服、口罩、手套、防护镜等防护用品“武装”得严严实实,忍受由此带来的各种行动不便;要安抚患者焦虑的情绪,不时叮嘱他们谨防交叉感染;还要在忙碌中时刻牢记职责,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地确保诊断的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

  “为尽可能减少感染概率,我们医护人员在隔离诊室不说话,把所有的话语都用在对病人的问诊交流上;为节约防护物资和问诊时间,我们在当班的6个小时不上厕所,要么就只能垫上纸尿裤,坐诊期间一口水都不敢喝、也喝不了。”文章告诉记者,“高危之高危”的环节当属咽拭子采样,因为这时,患者要摘下口罩,将口腔完全暴露在医生面前,如果患者在采样中因突然打喷嚏或咳嗽溅出飞沫,离病人最近的医生感染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对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来说,下班时间也很“漫长”,他们需要经过至少50分钟的繁琐程序,脱除那一身战袍:从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后,他们需要逐步地脱下7-8件装备,每一个脱卸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一个精细动作都是为最大限度地防控污染。卸装后的医护人员还要到指定区域,换上干净的拖鞋,然后冲热水澡、冲洗眼睑、消毒口鼻腔和外耳道,再换上干净的便装,这才算是真正履行完下班“手续”。

  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个个抗疫“战士”身后,是医院自上而下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战斗堡垒”。

  文章笔下的“郭姐”是门诊客服中心护士郭新喜,疫情发生以来,她抽调至发热门诊担任护理组长,红红的眼眶是她连续熬夜留下的痕迹:已经连续十多天没有回家,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48岁的生日都是在“战地”度过的。爱人心疼她,生日当天给她发微信吐露心声:“48岁生日我没有陪伴你度过,我心里难受!”用乐观战胜辛劳的“郭姐”只是笑着回了一句:“没关系哟!你守家我守国!”

  “我们来自不同的科室,我们因为一个共同的原因有缘在一起,我们携手共进,风雨同舟。”被调至隔离病房工作的康复科护士长蔡凌,2月5日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配上的四张“毁容照”震撼人心。“毁容照”上,是护士们长时间戴着口罩、防护镜连续奋战压出的红肿印记。

  刚刚结束帮扶大化县人民医院支医工作的儿科医生邓永洪,还来不及体会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就主动申请上一线“作战”;刚接力大化支医工作的儿科医生范秀玖,春节休假返深遇到疫情,也丝毫没有犹豫,与同为医院职工的护士妻子吴思思一起走上一线阵地。

  从负责慢病康复的“慢郎中”到支援抗疫一线的“急先锋”,医院的康复科也大部队出动,他们主动为医院筹备隔离病房腾挪科室,康复科护士长蔡凌临危受命担任临时组建的发热病区护士长,搬迁、感控、建立制度、物资筹备……这时候,他们没有科室之分,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治病救人。

  呼吸内科主任江勇是医院的“老沙井”,从毕业就在该院工作的他经历过17年前的非典,17年后,他再度扛起大旗,延续使命,成为第二批发热隔离门诊“分队”负责人;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范荣山,刚刚从第一批发热隔离门诊“分队”负责人的岗位“卸任”,又马不停蹄“上任”医院防疫前线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在特殊时期汇聚“硬核”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时间接近19时,夜幕降临。文章和“战友们”简单吃完盒饭,便再度换上白色“战袍”,做好全副武装,接力站好下一班岗。走进发热隔离病区,他们的身影又开始在最危险的地方忙碌穿行……

  在特殊时期,别人眼中的不可思议,不过是“白衣战士”们的日常而已。这样的身影,于无声处最动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逆行!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