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海拔123米的电台声破云而出,划过寂静的夜空,奔向广袤的大地。半天云村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辖区内,依山傍海,因其常年烟雾缭绕而得名。2018年6月,半天云村古建筑群被大鹏新区公布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村内东江纵队电台旧址得以完整保存,飘荡着的红色记忆,仍在给后人指引。
红色血脉,流淌不息。近年来,深圳市公安局大鹏分局南澳派出所结合辖区特色,以“党建统领、综合施策、源头治理”为抓手,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情服务开展山海救援,用心打造“阳光警务”品牌文化,默默守护着这一方山海净土。
派出所民警带领“义警”景区巡逻。
构建边海防控体系
南澳派出所位于深圳东南边陲,辖区陆域面积约115平方公里,比福田区、罗湖区还大,并且拥有长达64公里的海岸线。2018年,边防派出所转隶后,守护当地边海安全的责任,也落到了南澳派出所身上。
“南澳岛地理区位特殊,历年来是全市的海防重区,所管辖海域也是全市海上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主要呈现出海域面广、海岸线长、冲滩点多等特点,这既是大鹏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也容易形成管理防控方面的风险隐患。”南澳派出所教导员刘立智介绍。
在承担起64公里边海防管控责任的两年多以来,南澳派出所多方协调,联合渔政、办事处、海警、社区“五位一体”常态化开展清查行动,构建边海安全防控体系,展现了守护边海安全的决心。
行动期间,现场设置临时指挥部,全体警力分成设卡查缉组、清查整治组、应急处突组、案件消化组、高空侦查组,采取定点设卡查缉和合围式清查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清查。同时,执法人员还现场开展海上安全生产常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深入推进沿海码头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辖区海岸线平安稳定。
“废弃码头、无主海滩、私自靠岸点等区域因封闭管控和值守巡查难度大,一直是海防打私的薄弱环节。同时,受疫情影响,有人为逃避隔离期,不惜铤而走险,曾使东部反偷渡压力一度加大。”刘立智对照辖区3D地形图向记者介绍,为了保持对反走私反偷渡的严打高压态势,严防境外疫情从海上输入,确保新区沿海地区安全稳定,自2020年9月以来,在大鹏新区海防打私委领导下,南澳派出所联合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大鹏大队等单位,以辖区内东西涌、杨梅坑等海域为重点,连续开展6次海防打私集中清查行动,查获“三无”船舶65艘。目前,该所正加快建设“智慧海防”系统,依靠科技手段强化边海防控体系建设,精准打击海上违法犯罪。
创新山海救援模式
南澳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占整个陆地面积的70%,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85%的辖区处于生态控制线内。天然的山海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东西涌穿越、七娘山(深圳第二高峰)登顶,成为很多驴友户外活动的热门之地。但由于山地地形复杂、海岸线礁石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往往容易陷入危险之中。
2021年4月5日,市民吴女士和亲友一行到南澳三门岛游玩,返回东涌沙滩时,由于风浪较大,船只无法靠岸而选择从东西涌穿越返回陆地。行进间,发现部分路段被海水淹没,可身边带有9名儿童,最小的才三岁,难以通过陡峭的东西涌,情急之下便向警方求助。南澳派出所接报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抽调精干警力,联合南澳办事处、大鹏南澳“义警”开展救援。救援队锁定游客被困位置后,根据现场情况以及救援经验,翻越穿鼻岩山脉找到了被困游客,并通过抱、背的方式将体力不支的儿童带出了危险区域。最终,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救援,20名游客全部被安全带回。
近年来,南澳派出所全力开展警务微改革微创新,打造山地救援警务模式,在大量游客户外穿越的东西涌海岸线上,建立起间隔500米、绵延6公里的13根“标距柱”,利用电子地图定位、沙盘模型和标距柱编码“三位一体”的定位方式,对登山迷路的游客进行快速定位,解决了以往山地、海地救援定位难的问题,极大保障了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用心打造“阳光警务”
作为典型的“景区派出所”,南澳派出所辖区实有人口不足3万人,然而每逢旅游旺季、周末,日均近10万游客蜂拥而至,给辖区治安、交通管控带来巨大压力。针对辖区特点,南澳派出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党建统领、综合施策、源头治理”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心打造以阳光服务、阳光执法、阳光警队为主要内容的“阳光警务”品牌,带给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安全感。
“每当想起那次经历我都很后怕。当时我带着两个被烫伤的孩子紧急求医,心急如焚却遇到塞车。小宝烫伤得比较严重,身上起了很大的水泡,嗓子都哭哑了;我还要照顾大宝,如果不是他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2017年5月30日,一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前往东西涌景区游玩,期间小孩不慎被泡面烫伤,情况严重,又遇上堵车,幸好辖区民警及时赶到,在拥挤车流中开辟了一条生命通道。
“东西涌是南澳辖区的热门景点,每年有近250万人次前来游玩,且呈逐年增多的态势,堵车现象也比较严重。2016年6月1日,通往东西涌的南西公路创下连续拥堵36个小时,单日交通拥堵投诉警情过千宗的纪录。”东西涌社区民警刘建通介绍,“为此,我们以警务室应急指挥中心为依托,以辖区群防群治力量为载体,通过统一指挥调度、分段疏导拦截、多方配合参与等方式打通了一条陆上生命通道,如今节假日拥堵情况明显好转。”
据了解,为切实提升社会面动态管控及快速反应能力,南澳派出所从纪律作风建设、警力资源配置、巡防模式优化、警务科技助力等方面着手,在主要路段、重点部位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防控机制,构筑民警、辅警、巡防队员、学警、“义警”等多员合一,人防、物防、技防互补,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防范新格局,在警力资源有限的当下,开辟出一条具有南澳特色的巡逻防控新模式,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我们传承的是东江纵队精神。”南澳派出所副所长薛峰认为,所内保证队伍的团结,民警保持“事在人为”的思维,把“敢于克服困难”的东纵精神落实到工作中去,扎扎实实解决工作难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共建共享“幸福南澳”,这些都是对回荡在历史烟云中电台声的一种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