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总结成功的捷径是,将人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全部只放在一件事情上,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到平庸。深圳市飞亚达精密计时制造有限公司技术线长刘中华自1990年起加入飞亚达,27年坚持在生产一线,不断探索和钻研,在特种手表及特种计时器装配、高端手表的装配、维修及国产机芯在品牌产品中的研发与运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有着独到的技能,为公司发展和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加农民工大比武获得冠军
刘中华是广东揭西人,1990年高中毕业,恰逢飞亚达赴揭西招工,便来到深圳。
最初,刘中华做学徒工,只做些简单的工作,“虽然简单,但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做什么都笨手笨脚,拿个零件手都是抖的。”刘中华这样调侃自己当年的生涩。
工作一年后,刘中华被调入高档表组,“作为一个新人,能调入高档表组,非常不容易。原因嘛?可能是领导看到我工作勤奋、不断进步吧。”
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从来没有学习过做表的技术,刘中华是怎么提高的呢?
“没有窍门,入职后,公司经常举办技术培训,自己也坚持学习,工作中多动手,慢慢经验积累多了,能力也就提高了。”
2002年,刘中华参加深圳市农民工大比武手表装配竞赛,获得个人和团体冠军;参加全国机械手表维修比赛,获得银奖;去年,他被评为深圳总工会“百优工匠”,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获颁刘中华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市只有5家。
为航天表成功研制做出贡献
2008年,刘中华接到任务,为神舟七号组装调试舱外航天服用表。没有经验,从零开始,刘中华遇到的困难,大得难以想象。
需要攻克的难关有润滑油、外观结构、表带阻燃、重力加速度、强辐射、强磁场等。尤其是润滑油,航天表工作环境是正负80摄氏度,一般润滑油在这种温度下要么凝固,要么失效无法满足舱外航天环境要求。之前,刘中华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最后尝试了几十种润滑油,花了大半年时间,终于研制出了最合适的润滑油。目前为止,国内航天表润滑油点油工艺只有刘中华能做,独此一家!
在飞亚达相继研制神舟五号至神舟十一号航天手表的过程中,刘中华主要承担航天表的机芯改造、航天表装配、调校等关键工作。他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能以及高度的工作责任感,通过反复探索和试验,与团队一起逐个克服解决技术难点,终于取得了突破和成功,为航天表成功研制做出了贡献。经过他装配调校的航天表,已经多次佩戴在中国航天员的训练服和航天服上,参与日常训练及上天。
时代在变但工匠精神不能变
为了推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和自主品牌的创建,2008年以来,飞亚达积极推进国产机芯在品牌产品中的研发与运用。在刘中华的带领和指导下,飞亚达机芯团队将机械机芯擒纵调速器中重要零部件调整到最佳状态,极大提高了机械机芯的性能指标,使飞亚达国产机械机芯手表的性能指标远高于我国行业标准中优等品要求,达到和接近瑞士同类机芯的水平。
27年来,刘中华历任手表装配工、维修员、维修组组长、装配部技术线长,同时担任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当被问到怎么看“劳模”“工匠”这两个词的时候,刘中华这样回答:“时代在变,但工匠精神不能变,专注执着,沉下心制作真正优秀的产品,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坚持和追求。手表工艺不断进步,但最核心的环节永远要人去慢慢打磨,这就是它的魅力。我很享受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