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典型人物

深圳一“80后”保安公司员工,扎根扶贫十年

2020-06-29 15:58:45 来源:读特

  “十年磨一剑”是对曾翔飞“扎根贫困村、十年帮扶”的真实写照!

  曾翔飞,男,1986年7月生,预备党员,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学历,于2011年1月份入职深圳市福田区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现为公司派驻广东省和平县东水镇增坑畲族村的扶贫干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也是曾翔飞参与扶贫的第十年。根据上级领导安排,自2011年3月份开始,曾翔飞前往广东省和平县青州镇船埠村协助开展第一轮扶贫工作;2013年-2015年期间,前往和平县林寨镇中前村参加第二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2016年-2018年在和平县东水镇增坑村开展第三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2019年开始至今,他又作为驻村队员代表公司继续在增坑村做好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

  十年来,曾翔飞完成了多项光荣且艰巨的扶贫工作任务。当地的干部经常说,曾翔飞的青春献给了和平,献给了扶贫事业。

   善于调整心态,主动加强学习

  2011年3月2日,是曾翔飞毕生难忘的一天。刚入职的他,带着领导的殷切嘱托,与同事驱车前往广东省和平县青州镇船埠村。由城市到农村,从单位到基层,民情不熟、人地生疏,这对于当时初出校园、犹带学生气的曾翔飞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船埠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落后,衣食住行都不方便。村里唯一的小卖部,连牙刷都买不到。驻村后,曾翔飞积极调整心态,努力融入当地,在村委居住办公,与村民一起开伙做饭,和村干部遍访贫困户,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角色转变。平时不断学习,把握政策精神,并用其指导扶贫各项工作开展;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和工作细节,虚心请教,坚持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落实“把握原则,灵活处理”八字方针。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曾翔飞从一名没有基层经验的新兵,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干将,也建立起了直面困难的信心!

  立足本职工作,勇于担当重任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曾翔飞对扶贫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盘点和总结,认为要做好驻村扶贫工作,就要从五个方面发力,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第一,配合好福田区驻和平县工作组的工作部署,与县、镇相关部门进行良好沟通,带动村“两委”求真务实地开展扶贫工作。第二,促进单位领导与村“两委”班子的交流往来,推动扶贫项目顺利实施和落地;第三,精准识别,深入调研,熟悉村里各项情况,了解贫困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项目;第四,科学安排、使用扶贫资金,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强化扶贫资金风险防控,严格落实扶贫资金的申请、审批、监督、审计等环节,确保专款专用;第五,对标考核要求,扎实做好各类资料档案的日常记录整理和系统录入工作,不断细化、整合、完善数据资料,精确采集、完整录入,实现全过程痕迹化管理。曾翔飞平时注重总结提升,善于把握要点,工作扎实,态度端正,在做好、理顺本村各项扶贫工作之余,经常接受驻县工作组的委托去完成本村外的工作,每次上级部门进行重要检查、核查、督查前,都被抽调去协助其他帮扶单位开展迎检准备工作,受到了工作组领导的赞扬和同事们的好评。

  真心真情帮扶,为村为民解忧

  曾翔飞深知,扶贫干部肩负着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使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希望,任何言行举止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讲爱心、有耐心、付诚心,做有心人,办有心事,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誉。在增坑村驻村的五个年头,曾翔飞对每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经济收入、帮扶措施、存在问题等了如指掌,与村干部和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说:“增坑村姓zeng,我也姓zeng,我们是一家人”。

  饮水安全一直是困扰着增坑村民的大问题。2018年底,村里9.8万元实施饮水工程项目落地,修建了一个100立方米的蓄水池,通过收存地表水解决用水问题。后来又投入5万元挖掘了一口“福增水井”,极大缓解了冬季少雨、春节人多的缺水问题。然而,地表水卫生程度较差,有不少杂质,必须要建设过滤池净化。为此,曾翔飞多次回单位向公司领导汇报情况并请求支持。公司领导随后带队到村了解情况,最终慷慨支持6.8万元,建成了一个饮水过滤池。2019年底,和平县疾控中心对增坑村集中供水点水源进行检测,水源符合安全饮水标准。增坑村民从此告别了饮水难问题。

  贫困户蓝锦荣,家有五口人,三个小孩都在读书,妻子患精神疾病,丧失了劳动力,全靠蓝锦荣一人在县城开摩托载客,勉力支撑着整个家庭。曾翔飞多次走访蓝锦荣家,详细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困难,并根据他自身情况制定了可行的帮扶计划。一方面协助他发展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去管理的散种散养,种植了油茶2亩、茶叶4亩,养鸡50只,一方面积极给他就近介绍工作,实现就业转移,获得了稳定的务工收入,另外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落实大病救助和教育补助,解决他妻子看病和孩子读书的问题。第一批住房改造名单中没有蓝锦荣,他自己也没有主动申报。曾翔飞在走访中了解蓝锦荣属于无房户,现在的房子是借住,于是力促住建部门将蓝锦荣纳入住房改造指标,并顺利完成了住房改造,住进了新房。2019年蓝锦荣家如期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成功脱贫退出贫困户行列。蓝锦荣发给曾翔飞的微信说:谢谢你一直支持我们,为我们贫困户排忧解难,现在我们有了新房,读书有了资助,种了有油茶、茶叶,又帮助我们找到工作……蓝锦荣、黄月赞:终身感谢你。看到他们绽放的笑容,曾翔飞更有了坚守前行的动力。

  扶贫成效显著,真抓实干创优

  曾翔飞始终以“基础设施、产业建设、民计民生”三大工程为抓手,根据船埠村、中前村、增坑村的实际情况,攻坚克难,帮扶三个贫困村不断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加大产业建设力度,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着重改善民计民生,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船埠村,曾翔飞广泛发动村民和贫困户发展油茶种植,规模达到3000多亩,并帮助村集体建立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建造茶油加工厂,实现油茶种植产业化、规模化、产销一体化,确保船埠村持续获得稳定收益。通过帮助船埠村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种养项目、实现就业转移、帮扶危房改造、落实医疗救助、实施奖教奖学等扶贫方式,帮助开发建设项目40余个,全村农户特别是省定贫困户234户1338人实现了稳定增收,人均纯收入为7320元,100%实现脱贫,2012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130000元。

  在中前村,曾翔飞紧紧围绕“村帮扶”和“户脱贫”两个目标任务,完成了福和工业园项目、村道硬底化工程、水渠工程、机耕路工程、垃圾池建设、文化广场建设、饮水工程、村委翻修工程、村卫生站等村帮扶项目;落实了组织贫困户发展养鸡、技能培训、收购农副产品、购买新农合和新农保、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等户脱贫项目。共计帮助完成村帮扶项目27个,户帮扶项目8个,2015年底收官之时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0234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50000元以上,最终实现了“九个100%”:贫困人口脱贫率100%;住房改造完成率100%;村安全饮水率100%;300人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实现100%;贫困户60岁以上人员新农保参保率100%;贫困户新农合参合率100%;适龄子女入学率100%;建档立卡电脑管理完成率100%;民意测评满意度100%。

  在增坑村,曾翔飞结合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畲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精准实施了“双产业”战略。通过大力推进“茶叶发展”和“乡村旅游”,将茶叶文化纳入乡村旅游整体规划,建设优美生态观光茶园,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走出了一条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为一体的新路子。在曾翔飞与驻村工作队其他成员、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下,增坑村的村容村貌、村风民风、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変化:党建村建全面提升,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发展已成规模,扶贫氛围日趋浓厚。截至2019年底,增坑村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250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93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60000元,16户贫困户全部成功实现脱贫退出,村成功实现摘帽出列。

  在四个不同的扶贫阶段,曾翔飞都能高质量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做到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精准,建档立卡规范完善,信息基础工作扎实,脱贫攻坚责任和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扶贫资金管理规范且效益突出,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曾翔飞出色完成了扶贫工作的各项任务,每年度的“县级普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三级考核,考核结果均为优秀,并在第二轮为分局赢得了“广东省扶贫先进单位”的重要荣誉,其本人也因出色表现,被评为“深圳市扶贫先进个人”;在第三轮扶贫工作结束后,再次获得“2016-2018年度深圳派驻和平县先进工作者”“深圳市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经过十年基层扶贫的锤炼,曾翔飞的组织统筹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有了极大提升,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得到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专注善始善终,不负青春韶华

  十年驻村扶贫给曾翔飞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他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收获了美好婚姻,也有了一个可爱的扶贫宝宝。由于工作地点远离家庭,缺位太久,他自觉亏欠家庭和妻子孩子很多。他说:“周末回到家,敲响家门的那一瞬,最期待的是乳燕投林般扑入怀中的女儿以及在一旁温柔含笑的妻子,那连声奶声奶气的“爸爸”,让人心都融化了。亏欠她们太多,等贫困户脱贫了,一定要好好弥补。”

  青春中最宝贵的十年光阴,洒满了三个贫困村的每个角落,收获了一声声问候与一张张笑脸。“舍小家为大家”的曾翔飞,在脱贫攻坚工作收官之年,面对群众对他满怀期待和信任的目光,将继续坚守,不忘初心,深耕基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力争向领导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