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武警某部队“正营级”干部的共产党员彭佛填,40岁时转业到盐田公安分局沙头角派出所,当上了一位普通的社区民警。工作短短两年多时间,他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岗位上获得了“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殊荣。在沉甸甸的奖章背后,有着老彭对党旗警徽的忠诚,对社区居民的热爱,还有他对患病妻子和年幼女儿的愧疚……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上级规定每人每周服务时间不少于20小时。由于学习、训练、专项行动和到派出所值班等工作,社区民警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加班,才能完成工作量。然而根据“保守估计”,彭佛填每周在社区的时间不少于30小时。他天天泡在社区,无论风雨,无论寒暑。他说,时间如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是有的。
夜间巡逻,是老彭每天晚上的主要工作。他一直坚信:群众看公安,主要看治安,光靠空头支票打发不了群众。“夜巡”是增进警民关系的最有效的方式。老彭说,“夜巡”有两大好处,第一可以吓跑坏人,“运气”好时,还可以抓住坏人;第二可以拉近警民之间的心理距离,“我在楼下巡逻,百姓在家中感到平安;不用讲一句话,群众会认为我的心离他很近,会尊重和支持警察的工作。”
老彭清晰记得刚刚从部队转业到社区警务室的一段经历。那时在他管辖的沙头角园墩头格林小区,聚居着一些社会闲杂人员,以收废品、捡垃圾为名进行盗抢活动。初涉警营的老彭暗下决心,一定要切掉这块社会毒瘤。经过老彭连续三个月的密切监控,断绝了这批闲杂人员“财路”,附近的社会治安得到了彻底改善。
老彭的妻子10年前患上了严重的疾病。老彭曾经带着妻子奔走在各大医院之间,然而积蓄花完了,妻子的病却始终不能痊愈。每逢晚班不能回家的时候,老彭总是提着一颗忐忑的心,怕妻子做饭时会突然发病。
老彭13岁的女儿正在上小学,他很少有时间过问女儿的生活和学习。无暇照顾自己的女儿,老彭却时刻心系着辖区学校的孩子们。一到东和社区工作,他便主动要求做沙头角中学的法制辅导员。一次,老彭在走访学校老师时了解到,两名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无心学习,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于是他多次找这两名学生谈心,并说服学生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最终使两个孩子重新回到了课堂。此外,老彭坚持每天到学校门口看看,他说,“每天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我在学校门口站一站,闲杂人员就不敢来了,也能让学生和家长们增加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