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完全一致,是广东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A
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深圳在改革开放方面走在前列,也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在理论创新方面走在前列。如新发展理念研究、经济新常态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等等。实践和理论的贡献,能让经济特区发挥更多、更好、更重要的作用。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和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总书记要求广东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局,并对广东提出了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既是一部实践史,也是一部理论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新时期治国理政思想,是全党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理念,概括起来主要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逐步提出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发展问题。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等。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四个坚持”是发展的基本原则,“三个支撑”是发展方式,“两个走在前列”是发展目标。“四个坚持”是“三个支撑”的前提和保障,“三个支撑”为“两个走在前列”开辟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践的结合。既有我党贯穿始终的重大原则,也有对当前发展问题的阐释,如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等等。
B
继往开来的实践发展
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是两大发展目标,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线。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著名的“三步走”战略,即通过解决温饱,实现小康,最后实现现代化。从1980年到2050年,大约需要70年时间。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处在世纪之交的这次大会,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十五大仍然是从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提出小康,但“更加宽裕小康”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级水平小康大大前进了一步。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与以往不同的是,十六大提出了“小康社会”,从小康过渡到小康社会,从局部过渡到全面,并作为奋斗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继承十六大的提法,再一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
2012年党的十八大,继承了一以贯之的小康社会思想,但有新的突破,第一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有重大进展。主要经济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建成”和“建设”一个字的不同,但是,内涵有较大变化。一是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为2020年。“四个全面”是一个目标和三个举措的关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路径。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更为丰富和具体,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求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要求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在“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省工作的重要批示,提出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与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全一致,是党的事业在现阶段的体现。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要求广东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完全一致,是广东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C
寄予厚望的神圣使命
深圳是经济特区,肩负着特殊而神圣的使命。因为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试验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验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者。深圳的试验和探索非常成功,没有辜负特区的使命和责任。
1984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两次视察深圳,他认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他指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根据深圳的市场经济实践和经验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长期困惑我们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争论一锤定音,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在新时代、新阶段,深圳的使命和责任并没有完成,需要进行新的试验、新的探索。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瞻仰了矗立在莲花山上的邓小平铜像,表明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他对深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深圳是我们国家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城市,也是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是中国改革一个代表作,是中国奇迹,也是一个世界奇迹。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深圳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进一步开动脑筋、解放思想,特别是要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创造新业绩,努力使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省的工作作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这都表明深圳的使命更加神圣,责任更加重大。
要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唯一大道。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我们要走的道路。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诞生地。要发扬敢闯敢干的精神,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同时进行行政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当前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新常态打好基础,开辟道路。
要让创新成为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是深圳发展永恒动力。要培育全社会创新文化,崇尚创新、包容失败。人人都要创新、人人都能创新、人人都会创新。通过创新形成发展的强劲动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强大的竞争优势。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要为党的理论贡献智慧。实践的超前性是理论前瞻性的重要前提,伟大理论往往产生于火热的生活和丰富的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论新思想新实践,都能在深圳找到实践的依据。深圳在改革开放方面走在前列,也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在理论创新方面走在前列。如新发展理念研究、经济新常态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等等。实践和理论的贡献,能让经济特区发挥更多、更好、更重要的作用。